(中国航空旅游网 www.cnair.com 新疆维修基地 通讯员 薛越报道)相信大家最近都看了一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大国雄姿跃然银屏,有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而在我身边,就有一位时刻感染着、影响着我的人,他就是我的师傅。
我的师傅名叫杨万凯,是飞机维修基地大修部结构车间的一位师傅。八年工作的磨砺,让他已经成长为车间的一名得力干将。平日里喜欢乐于助人,车间的小伙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凯爷”,他也乐得其称。而我有幸地成为了他的徒弟,从此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师傅上的第一堂课,那就是理论知识要扎实。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傅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平日里,每当我遇到知识盲点时,他总能为我一一解答。
“杨师傅,为什么这条裂纹打了止裂孔,还要定期检查呢”?
“打止裂孔只是为了临时修理,而定期检查的目的是要时刻关注这条裂纹是否延伸,如果没有延伸,就可以留待下次C检进行永久修理;如果延伸了,就必须要进行停厂处理了”。
“杨师傅,补片倒边的宽度为什么会有不同”?
“对于气动敏感区,大倒边气动过度更平缓,倒边是4T,T为板材厚度;在非气动敏感区,对气流改变影响小,所以倒边是2T。”
师傅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师傅的教导下,我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
“顶好了没?”“好了,打!”“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顿时响起了一阵坚实有力的声音。你还没进工间,大老远的一听就知道,这是两个人在配合打铆钉呢。要论结构车间的技术活,非打铆钉莫属。钉是钉,铆是铆。一钉一铆,足见手上真功夫。而师傅给我上的第二堂课,那就是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小薛,打铆钉重在两人配合,而配合的关键在于一个‘听’字。听队友给你的答复,听铆接的声音有没有异常,是不是铆枪没端正,顶铁没放平,我们来配合试试。”师傅一手握着铆枪后部,手指放在扳机处;另一只手握着铆枪枪筒,在补片和铆枪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姿势,以保证在打铆钉时不会跳枪。而我集中力量握住顶铁,确保顶的平,顶的实。就这样,我与师傅的配合开始了。
手无寸“功”的我,跟着师傅从一个个最基本的技能开始,一项一项脚踏实地的学习。锯割、锉削、钻孔、划窝、打铆钉,每一项技能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真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啊。
师傅不仅技能娴熟,而且工作态度令人钦佩。记得有一次,我和师傅值夜班,有个发动机进气道填胶修补的工作。虽然是小活,但师傅却没有松懈。他仔细观察,发现左侧发动机1点的位置,防磨层出现分层情况。师傅耐心的对我说:“这是由于在长时间发动机叶片磨合下,部分材料被磨的缺失了,你先处理现场,我去配胶”。我点了点头,用丙酮擦拭分层区域,清洁干净了,一会儿填胶的质量才会好。师傅拿来蓝胶,一点一点的将损伤部位填实,确保里面没有空隙,填完后再将多余的胶除去。
我望着师傅认真工作的样子,心生敬佩。这些活对于师傅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可他丝毫没有厌烦之情,仍能严谨认真的对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厉害了,我的国》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是呀,只有每一位中国人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祖国才会强大;只有每一位机务人用心维修,保证飞机的安全,才能为万千旅客保驾护航!
专业的理论知识,过硬的维修技能,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师傅正用他的一点一滴诠释着每一位机务人的初心。我情不自禁地想对您说一声:“厉害了,我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