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www.cnair.com 通讯员 张洁 单位 新疆飞机维修基地)在机务维修这个行业里,并不是所有的人出身都是专业的,或者一开始就是正式工,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出身于大专院校却与机务维修毫不沾边,但是命运却让他们与机务维修结缘,从此踏上了一条与飞机相伴的追梦之路。
交通红绿灯与飞机维修结缘
毕业于长安大学的徐永刚,是一个专业与机务真的不搭边的80后,学的也是交通自动化,上课时听的讲的都是交通红绿灯。可是命运却让他踏上了与飞机结缘的机务维修之路。“我小时候看着蓝天上飞过的飞机,有过向往和憧憬,但是真的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如此近距离的与飞机亲密接触。”第一天报到,徐永刚被师兄带领着到了南航新疆101机库,看到机库里摆放的真实的飞机,那一刻,他觉得胸腔里跳动的心有一种要跃出自己身体的冲动,“这就是我以后要面对的一切吗?”他心里有一种声音,带着怀疑和不自信。
跟着师傅上班的第一天,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飞机的每个部位,他脱口而出的“鸡翅膀”把师傅逗乐了,“小徐啊,你是不是饿了啊?”师傅调侃他的同时,却又严肃的告诉他,飞机该怎么叫,他知道了此机非彼“鸡”。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作为车间技术骨干的徐永刚回想起那段时光的时候,连自己都忍俊不禁。“那就是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尴尬吧,面对着一无所知的未来,唯有学习。”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用最短的时间把别人用了好几年时间学会的专业知识一点点的武装自己,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潜心研究工艺,别人聊天的时候他却在钻研工卡,别人可能会嫌工作简单没技术含量,而他却不在乎工作大小,只要能学到东西他就乐于干。慢慢的,他比专业出身的人还多,慢慢的,他也成了师傅。
“我不是专业出身的,所以必须比别人下更多的功夫,在起点我已经落后了,必须用最短的时间追赶上别人的脚步。”他用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告诉每个人——专业不重要,努力更重要!
短期工变身成为了社招正式工
王军贤,南航新疆维修基地少数几个通过南航社招进入机务维修行业的机务人之一。“2012年我很幸运,赶上了南航首次面向社会招工,终于成为了南航机务维修队伍的一员。”在机务维修这个行业里,严谨与规范是出了名的,而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即使是在维修岗位上的劳务工,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有着严格区分。所以,王军贤心里对其他同事有着很多羡慕,于是,他总是默默地站在别人的身后,不是看着,而是偷偷地学着,把每个步骤都记在心里;师傅说的话他比谁都记得清楚,因为他知道比起别人他要更加努力。
2008年踏上工作岗位的他是以劳务工的身份进入到机务系统的,而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业余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学习上。2011年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66部基础执照,这也使他顺利赶上了南航社招,否则他将与梦想失之交臂。就因为他的努力和刻苦,他给同事和领导都留下了一个“孩子好,干活也踏实。”的好印象。
“我是幸运的,过了别人都想过而不一定有机会过的独木桥”。他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社招成为南航一名正式员工之后,他工作更认真、更努力了, 他说:“我要牢牢把握机会,命运给我不同的两次机会,让我从梦想之外走到了梦想里,我必须珍惜它。”
文秘出身却改行成为了维修工
关鹏每天上班都会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进机库,不明白的人总会私下里问,这是要去旅游的节奏吗?其实,这只是他的习惯而已,背包里是他每天必备的日常用品,例如:洗面奶、擦手油、甚至还有洗漱的用品等等。他习惯自己清清爽爽的来上班,干干净净的回家去。关鹏最初并不是学飞机维修的,文秘专业出身的他一来就被分配在了机关办公室工作,每天忙着张罗各种大大小小的杂事,打印各种文件,领取各类办公用品,通知各种会议等等,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就是他的最好的归属。
但命运之神却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斯文安静的他在2004年基地人事变动的时候主动提出想要到一线去工作的想法,领导问他是否考虑成熟,去了可就不能再回来了;同事问他去了一线可又脏又累的,你能行吗?可是打定了主意的他义无反顾的做出了让大家都觉得意外的决定,就是要去一线。于是,收拾了东西的他去了改装班,从最基础的机型学习开始,成为了一名机务维修学徒工。每天,他是第一个到单位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起初,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的转行,总觉得他干不了几天就会回去。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他依旧快乐的在一线活跃着,认真而执着。
关鹏是南航新疆机务维修系统里的一个最不专业却又最专业的典型,因为出身一点儿不专业所以他的起步比任何人都煎熬,可是也因为不专业所以一张白纸更容易做出好画。十年里,他一点点儿的让人们对他的看法从怀疑变为肯定,从嘲笑变为赞扬,而他也一次次的因为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获得基地通报表扬,真正扎根在机务维修这片土壤里。
拿话筒变为拿螺刀,她一样干的漂亮
潘慧宁的父亲是一名干了一辈子飞机维修的老机务人,而她,并没有想过要女承父业的成为一名机务人,所以她大学选择了播音主持这个专业,就连实习的时候她去的也是新疆民航电视台,一直以为自己不可能再和机务有什么关联。可是,命运偏偏在她毕业就业的这个十字路口让她走向了另一条路。她既没有去专业对口的电视台,也没有去起码和所学沾边的机关办公室,而是穿上了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变成了和父亲一样的机务人。
第一天上班,面对着一堆冰冷的工具和座椅,她觉得自己像个笨蛋,别说上手干活了,连工具的名称她都叫不上来。怎么办?她有种想掉泪的委屈,可是,骨子里不肯认输的她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不会?那就从头学;不明白?那就一样样的问;不会用?那就一件件的熟悉……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和其他人一样能干所有的基础修理了。原来那双拿话筒的手拿起扳手螺刀也一样的没问题,干不好那纯粹就是不想干的借口而已。她知道这次的选择就是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开始就干好,父亲的影响早已让她知道机务是个辛苦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做个像父亲一样的机务人!
别看潘慧宁是个女孩子,可是要强的她从来不让自己特殊化,航线夜班常常是一干一宿,还要来来回回的奔波在机坪上,遇上刮风下雨雪的时候,航线夜班就成了很多人的噩梦。车间对女同志做了特殊的照顾,可是她拒绝了,在她看来别人能够干的自己也能干,不能让自己太娇气了。于是,机坪上就有了她或长发飘飘飞奔、或甩着大辫子提着工具箱爬梯子的身影。这也让曾经一度对她有过看法的人动摇了最初对她的成见。
2001年工作的潘慧宁,在机务一干就是13年,每到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为她觉得惋惜,“好好地把一双漂亮的手给糟蹋了!”可她伸出依旧白皙漂亮的手说“没有啊,你们看,我的手还是一样的漂亮。”的确的,也许出于习惯,她干活的时候会戴着手套,遇到必须直接接触的工作她也会摘了手套,可是她对手的保养做的很好,因为她知道这双手为了她的选择做了多大的牺牲,所以她要好好地爱护她。有同学问她打不打算改行呢?她没说话,但笑容里的那丝坚定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