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作者:张洁)
作为父母,你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无外乎“只要孩子需要的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为孩子做一切我们能做的”,甚至于有的父母还会说“只要可以,付出我们的生命都可以”。先不说这些话是不是很夸张,至少从中可以看出做父母的都有一颗深爱孩子的心,愿意为了孩子付出很多很多。所以,我们替孩子做了很多很多事,从穿衣吃饭到寻医问药,无微不至的呵护着孩子,就这样还怕孩子饿着了、冻着了、伤着了。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没有自控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应该的,可是,当孩子开始长大,到了上小学、上大学甚至于该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这样那样的安排着孩子的一切,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就是真的为孩子好呢?或者我们做的每件事是不是都是孩子的所愿所想呢?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少爷”“小公主”,事事都习惯于依赖父母,更有甚者在成人后都不能独立,上大学带着父母去陪读,工作了还要父母照顾饮食起居。是我们的孩子本来就这样呢?还是我们的父母把孩子造就成了这样?让我们回过头从孩子出生开始回顾一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在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从婴儿开始,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看什么书、听什么歌,上什么幼儿园、报什么兴趣班,都是父母在为孩子做主,孩子大了该上学了,还是父母在替孩子选择上什么学校,交什么朋友,买不买课外书籍,报不报课外补习班等等,依然还是父母在做主。我们渐渐地忘了孩子已经长大,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独立个体该有的思想和愿望,也应该尝试并学会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却以“担心”“怕孩子做不好”“让孩子安心学习”等等为理由和接口,扼杀了孩子的选择权利,让孩子成为了依附于父母的“寄生蟹”。
孩子是没有错的,孩子今天成为了什么样是做父母的昨天所作所为的结果。我们替孩子做了所有的选择,却忘了孩子也有选择的权力。从孩子开始学习思考和独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做出一个明智而又慎重的决定,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这是一次或许带着担心带着痛苦带着失望的一次放手,可是,这种放手却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一种基于对孩子的爱的另类关怀,更是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的人生是属于孩子的,父母只是送孩子走上人生道路的那一双有力的臂膀,父母可以在孩子犹豫、困惑、迷茫的时候为孩子点亮一盏指路的灯,可以在孩子伤心、烦恼、痛苦的时候为孩子送上一个温暖的怀抱,可以在孩子受伤后给孩子一个支撑的肩膀,可以在孩子跌倒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别怕,我相信你”的微笑……可是,父母却不能替孩子走完属于孩子的一生,甚至于能陪孩子走多远都是一个问题。既然不能,那就更应该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教会孩子选择,是父母送给孩子人生之路上的第一份礼物。
选择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一件事,每一天我们都在重复着一件事,那就是选择。比如:今天我要穿什么衣服,做什么车,要不要带伞,要不要在食堂吃饭等等。你也许只是想了想我今天做什么,其实这就是你的选择,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让孩子学会选择,就是要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应有的努力。选择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只有会选择的孩子才能学会坚强、承担、责任。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选择呢?首先,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敢于放手、给予信任、鼓励和赞美,让孩子在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其次,帮助孩子做好正确的选择,引导孩子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最后,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选择自已做主、自己负责,即使有一天跌倒了也不能后悔。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孩子用手去抓一把沙子,抓的越紧沙子就流失的越快,孩子很着急,旁边的爷爷就说了:孩子,别急,试试把手松开一点,这时候孩子发现沙子真的没有之前流失的那么快了。这个故事其实说的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孩子,我们越是想抓紧他,也许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选择,好与坏只有他们亲自体会了才能真正明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更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而把选择的主动权尽量的教给孩子,教给孩子怎么去选择、选择什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俗话总是有他的道理,我们何不拿来就用呢?
后记:其实,我作为一个五岁半孩子的母亲,时常被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纠结着,忽左忽右、彷徨迟疑,我也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比如:孩子的兴趣班我会象征性的问他们喜欢什么,可是最终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们选择,还好上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并没有很反对,当然对于孩子不喜欢的我还是会放弃的,毕竟花钱买孩子不喜欢我自己也认为不值得。但是,依然有很多让我矛盾的选择摆在面前,因为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的喜好时刻在变,如果不断地尝试,或许最终也是毫无成效,所以,这时候还是需要父母为孩子做正确的引导,毕竟人生有很多事一旦选择了就必须坚持,而坚持也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和责任。我正在试着调整自己,也许时间会很长,但我相信只要去做总会有改变,哪怕是细微的,为了孩子,我愿意去尝试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