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不能把延误的矛盾从地面推到飞机上。”对于备受争议的“关舱门正常率”,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简称“华北管理局”)局长刘雪松在7日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把长时间航班延误特别是上飞机后长时间延误作为督察重点,核查关舱门时间,防止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航空公司提前关舱门,让旅客在飞机上长时间等待。同时,要求航班延误30分钟,航空公司、机场必须发布信息。
2小时以上延误航班优先放行
刘雪松表示,航空公司不能在明知存在长时间延误或流量控制的情况下,仍正常上客并关闭舱门,致使旅客在飞机上长时间等待而情绪失控,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航空公司和机场要主动承担服务责任,机场也不能把延误后的服务矛盾都推给航空公司,要主动为航空公司着想和排忧解难,主动为延误旅客提供服务。
会上,民航华北局公布了多项治理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措施。其中包括在首都机场建立航班正常性服务评分制度,并逐步将得分与涉及首都机场航权航班、时刻资源分配挂钩。另外,推动大面积航班延误后快速恢复机制的建立,同时强化复杂天气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此外,对2小时以上延误航班,要协调民航相关管制部门,优先放行。
“关舱门算准点”惹争议
据民航局统计,近年来,中国民航航班的平均正常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在国际上属于中上等水平。但这同消费者体验并不一致,根据中消协公布的数据,去年航空运输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诉增幅首位。
对于为何统计数据与社会公众和旅客的感受有差异,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称,主要原因是机票上载明的航班时间是飞机关舱门时间,不是飞机起飞的时间,而飞机关闭舱门后,滑行到跑道,等到起飞指令起飞,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