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智宇
民航和铁路的“空地大战”愈演愈烈,从目前部分航线来看,民航可谓“赢了面子、输了里子”。记者日前获悉,随着武汉与上海、南京等地增开动车组,各航空公司已经在新的冬春航季中有意缩减该方向航班,这也意味着民航在华东至华中这一重要线路上做出了暂时的“战略撤退”。有意思的是,该线路上的机票价格仍然保持着对动车票的低价优势。
从本月底开始,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开始执行新的冬春航季,飞机运力将从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航线转向热点航线。记者在几家主要机票代理网站上发现,新航季中,上海飞往武汉的航班数量有较大缩水,每天往返的航班总数从前两个月最高的近40班,缩减到每天只有25班左右,缩减近半,这样大规模的“瘦身”工作以往在沪汉航线上是没有的。航空公司坦言,此次航线的调整很大原因就在于汉口至上海的动车开行后,抢走了一部分客流。
本地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沪汉航线的竞争就比较激烈,相比周边航线,其机票价格也一直处于平均4折左右的低位,但包含上海至汉口行程的合武动车开行后,不少旅游客源纷纷选择了动车,这也加剧了该航线的机票低价竞争。记者了解到,合武动车开行后,沪汉航线的机票价格迅速下跌,除了暑运高峰以及“十一”黄金周外,3折甚至2折的低价机票在该航线上非常普遍。虽然这些“白菜价”机票在价格、声势上赢了动车票,但由于总体客流量仍然较小,航空公司在不少沪汉航班上是亏损经营的。“国内燃油附加费取消后,像上海至武汉这样的中线航班,平均3折到4折的机票价格肯定是亏损经营的。”这位负责人坦言,与其这样和铁路动车“打消耗战”,还不如将飞机调整到北京、三亚等盈利能力较强的航线上。
事实上,随着上海出发的动车线路越来越多,民航遭遇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本地一家航空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对行程时间要求较高的商务旅客外,不少旅游团队已经转向动车的出行方式,要挽留这部分旅客,就只能采取价格战。“但民航毕竟不是铁路,其成本和规模效应都竞争不过铁路,因此如果进行长期的价格战,民航肯定吃亏”,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和沪汉线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上海至郑州、上海至济南等线路,民航的“战略撤退”可能在更多的航线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