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www.cnair.com 在机场飞行区的日常运行管理中,防汛排涝、除冰雪、鸟击防范、防跑道侵入、净空管理、外来物防控等工作,共同构建起了保障机场飞行区安全运行的多维防御矩阵。这些工作模块各有特点却又紧密相连,且均属于预防性工作范畴。有人认为其中存在 “运气概率”,但机场安全绝不能 “靠天吃饭” 或 “尽人事听天命”,而应秉持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态度,主动出击,打破对运气的依赖,运用安全管理的体系思维,剖析各项工作的差异与相通之处,深入探究防御模块间的协同机制,推动管理模式从碎片化迈向系统治理。
各项防范工作的不同之处
防汛排涝主要防范外来积水在飞行区内聚集,避免跑道、滑行道、机坪、航站楼等区域被淹,同时防止机场排水设施失效,确保积水能能从机场辖区及时排出。鸟击防范的对象是飞鸟,围绕其觅食偏好、飞行习性、迁徙路线等因素,防止其闯入机场周边区域,以免造成航空器损伤。净空管理聚焦于管控机场周边一定范围的空域及地面区域内,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固定障碍物,如超高建筑物、通信铁塔等,以及移动障碍物,像无人机、“低慢小” 飞行器、风筝、空飘物等。外来物防范涵盖飞行区内各类无生命物体,包括道面损坏脱落的石子、金属零件、防水塑料布、纸屑、行李牌、停机坪上遗落的工具垃圾等。防跑道侵入针对的是地面保护区内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航空器闯入行为。除冰雪工作则针对低温降雪结冰天气下,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区域表面的积雪和结冰现象。
防汛排涝的防范范围不仅包括机场所辖区域,还延伸至机场周边公路涵洞等可能导致外来洪水进入机场的相关区域。鸟击防范范围通常延伸至机场周边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内鸟类活动频繁区域,空间维度从低空一直到 500 米左右及以上高度。净空保护区域是以机场基准点为圆心、水平半径 55 公里的空间区域,又细分为净空巡视检查区域和净空关注区域。外来物防范主要集中在飞行区内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及飞机运行相关区域。防跑道侵入主要针对跑道及其周边地面保护区域,包括跑道入口、等待坪、滑行道与跑道交叉区域。除冰雪工作限定在飞行区道面、滑行道、机坪等区域。
防汛排涝工作需要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提前获取精准气象预报,并依据预报内容及时启动预防措施。同时,要筹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做好排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对防汛排涝的能力。鸟击防范工作需持续完善机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安排专人负责鸟情监测预警,充分利用驱鸟设施设备,加强对驱鸟人员的培训,并与机场周边住户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净空管理方面,需制定机场净空保护相关规章和标准,在关键节点做好净空保护宣传工作,严格限制物管控,建立巡视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新增障碍物和违规升空物体,制定机场净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处置能力。外来物防范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机场跑道、滑行道和机坪等相关区域,建立有效的巡查和清扫制度,工作人员在机坪作业前后,需对作业场地和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场地清洁、设备完好。除冰雪工作要提前储备除冰液、融雪剂等物资,及时维护保养除冰雪设施设备,做好除冰雪人员培训,制定除冰雪预案,每年开展除冰雪演练,与气象部门建立联席机制,获取气象信息,提前掌握降雪和结冰天气变化趋势,并根据雪情开展除冰雪作业。
各项防范工作的相通之处
各项防范工作均以预防为主。防汛排涝通过对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启动预警程序来预防洪水灾害;鸟击防范借助监测鸟类活动规律、设置驱鸟设施预防鸟类靠近;净空防范依靠严格审批、日常巡查预防新增障碍物;外来物防范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流程、定期清扫减少外来物产生;防跑道侵入通过强化人员教育、完善标识系统、严格运行控制杜绝未经授权进入跑道行为;除冰雪工作通过关注天气预报、储备物资、制定预案应对恶劣天气。
各项防范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保障机场飞行区的运行安全。鸟击可能损坏飞机结构、导致发动机故障;净空问题会干扰飞机飞行路径和通信导航;外来物危及飞机关键部件;跑道侵入可能引发严重碰撞事故;积雪结冰影响飞机起降性能。任何一项工作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飞行安全事故。
各项工作高度依赖精准的信息监测与及时的预警。鸟击防范依靠实时监测并准确预判鸟类动态;净空防范借助净空巡视、无人机巡查等监测障碍物变化并及时警报;外来物防范通过地面巡查、视频监控发现外来物并报告;防跑道侵入依靠塔台跑道状态灯、防跑道侵入系统监控预警违规行为;除冰雪工作借助气象预报系统获取天气和道面结冰积雪信息并提前预警。
各项防范工作涉及机场多个部门及相关驻场单位,需要协同合作。防汛排涝需要飞行区、办公室、地服、机场公安等配合协同;鸟击防范需要飞行区、空管等协同作业;净空防范涉及机场、地方政府规划部门、无线电管理部门等联合管控;外来物防范要求飞行区、机务、地服等协作;防跑道侵入需要空管、飞行区、航空公司等多单位联动;除冰雪工作需要机场各部门共同应对。
有机结合各项防范工作的管理策略
对防汛排涝、鸟击防范、净空管理、外来物防范、防跑道侵入、除冰雪等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将可合并开展的部分整合起来,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从被动事后应对向主动事前预防转变,从局部管理向系统管理升级。制定统一的安全工作目标,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模式。
搭建综合信息平台,整合鸟类监测、净空监测、外来物监测、跑道状态监测、气象监测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实现信息共享与实时交互。例如,当气象监测预警降雪时,除冰雪工作模块可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提醒外来物防范人员关注潜在隐患;鸟击监测发现鸟类异常活动时,空管部门可及时调整航班起降策略,净空管理部门排查相关风险。
组织综合培训,使员工在熟悉本职工作的同时,了解其他防范工作内容及其关联。比如,开展跨部门、跨专业培训讲座,邀请鸟击防范专家为净空管理和外来物防范人员讲解鸟类习性对净空和外来物管理的潜在影响;在安排防跑道侵入培训时,融入外来物引发跑道侵入风险的案例分析,将净空管理、鸟击防范和外来物防范等内容制作成一个培训课件,你中有我,相互融合。
结合各项防范工作特点,制定综合性应急处置预案,涵盖不同风险场景下的应急响应流程、各部门职责分工、资源调配机制等。例如,在极端恶劣天气下,明确各部门如何协同开展除冰雪、驱鸟、外来物清理等工作,优先保障跑道安全畅通。
定期组织鸟击防范、净空防范、外来物防范、防跑道侵入、除冰雪等工作的联合演练,模拟复杂情况,检验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演练结束后,进行全面评估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应急预案、改进工作流程、完善设施设备。当防御体系进化到 “预测 - 预防 - 预处置” 的智慧阶段,“运气” 因素将被压缩至可接受区间。通过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的动态防御生态,不仅能够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跨越,更将重新定义飞行区安全管理范式。未来的飞行区安全管理,必将是数据流驱动决策流、技术链强化责任链的持续进化过程。
文/锡林浩特机场胡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