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到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这个习惯讲的是:先在脑海里酝酿,然后进行实质创造,换句话说,就是想清楚了目标,然后努力实现之。以终为始的习惯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
而“以终为始”就需要管理者具备很强的逆向思维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强调先明确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始点,反向推演,层层倒推,倒推资源和时间配置,然后根据时间节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逆向思维的核心不是以过程为导向,然后再去研究现有的条件能达到什么结果,而是以结果为起点,着重研究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结果需要什么样的过程及对过程的管控。
比如,企业在制定年度目标时,确定好自己来年想要达到什么目标结果,以这个结果为始点,逐步倒推分析周、月、季度等阶段性目标成果,因为只有这些阶段性目标成果达成后,年度大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按照这个方法,再去倒推分析当下现阶段要做什么?要想完成现阶段的目标成果所需要的条件和困难在哪里?怎样做才能突破这些条件和困难的制约?只有当这些难题都解决了之后,你的小目标才会实现,当你的各个小目标实现了,也就意味了整个大目标实现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企业在管理上的确提高了很多效率,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仍然讲着看似正确却没有实在意义的“废话”、做着看似正确却没有成果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经验丰富,做事也很有魄力,给下属布置事情一套一套,给领导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大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虽然他们说的话都对,都有道理,但都是正确的“废话”。因为跟我们要想达到的“终点”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为了“彰显”自己在公司的存在价值,往往在做出一些看似很重要却跟公司总目标毫无关系的成绩时,在老板面前大肆地鼓吹“邀功”;而一旦出了问题,就立马撇开自己的责任,并强调他的思路及方案都很好,是下面的人领悟能力差、做事不给力。
这样的管理者都是以过程为导向,以自己的“政绩”为导向,至于企业咋样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反正目标完不成,背黑锅的永远是老板。
就好比两支施工队在河两岸造桥一样,没有按照大方案施工,只是各做各的,每天汇报工作时还口若悬河,标榜自己多厉害,可是等到接头那一天却发现桥偏了接不上,然后两边领导互相指责,并把所有问题都推在基层施工员身上。这样的结果就是过程“吹”的再好,最终没有成果,双方从任务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制造成本。
每个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内各部门在做目标管理时应该按照公司的年度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然后按照时间进度步步倒推,把实现目标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人、事、物和各项工作、各个节点、各有关因素以及完成时限等等都充分考虑进去,反推到当下;然后再正向制定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到人,落实到事,执行到细节,确保实现最终目标。
只有这样企业内各部门才能有效的形成一股合力,在年底才能会师到一起,否则只能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了一年,产生了很多苦劳,却没有任何功劳。
毕竟没有成果的过程都是成本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