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苏式”导游推进“天堂”新旅游

http://www.cnair.com 2012-08-02 13:05:05 来源:航空旅游网

    





    令人捧腹的韩国热舞,情意绵绵的朗诵“梦回江南”,巧妙幽默的“酒”字新解……这些都是日前举行的2012“苏式旅游”导游风采大赛上的精彩场景。


    到今年为止,苏州注册登记的导游已有7403名。作为引导外来游客了解“东方水城”的窗口,作为传递“人间天堂”之美的使者,导游职业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此次导游大赛的举行,不仅从700多名报名的导游中选拔出了36名佼佼者,更引领了苏州旅游的新方式。


    “苏式旅游”品文化 “苏式导游”是荣誉


    此次导游大赛与往年不同的地方,是强调了“苏式旅游”。赛间接受采访时,导游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理解的“苏式旅游”,有的阐述了精致优雅的苏州味道,有的提倡苏州人的个性化,有的推崇历史悠久的传统的苏州人的生活。


    来自金阊区的黄鸣华则以自己几十年的导游经验阐述了她理解的“苏式旅游”。她说,“苏式”是一种有苏州特色的休闲,一种慢悠悠的生活。在节奏快速的都市中放慢脚步,品味生活,这是“苏式旅游”的魅力所在,而导游们要做的就是让来苏旅游的外地游客能够感同身受苏州的文化魅力、体会惬意的休闲滋味。


    作为一名“苏式导游”,还要具备更多的品质。自称是比赛选手中年龄最长者的黄鸣华,以预赛中文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半决赛,但她因为“城市概况”这个环节的小失误,落后0.3分,以一名之差而无缘总决赛。即使如此,她不改乐观开朗,笑着说:“我付出努力了,可以了。我可是剩下来的选手中的第一名啊!”她认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态也是身为苏州导游的必备素质。


    吴超来自苏州导游服务中心,参加英文组比赛后,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他眼里,“苏式”导游更多是一种荣誉,甚至是优秀导游的一个标志。以英文导游为例,苏州在全省范围内也算得上很拔尖的,而正因如此,他觉得苏州导游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不愧这个称号。


    导游大赛“抛砖引玉” 高素质人才引领市场品质化


    作为一个推动苏州旅游向前发展的平台,此次大赛中,参赛选手所收获的远远超出了比赛现场。从个人来看,此次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会受到一定的物质等奖励,并且将被推荐参与全国导游大赛,在职场生涯中再上一个台阶。


    2010年“苏式旅游”获奖选手王渊,就取得了全国导游大赛英文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总分名列全国100名参赛选手首位。本届风采大赛中,王渊担任够了评委,他说,导游们应该多参加类似的比赛,历练自己,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苏州旅游。他说,现在游客越来越讲究品质,因引导游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服务中要尽量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并能根据游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作为“苏式旅游”服务理念的一线实践者,苏州市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也对导游行业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希望能通过优秀导游人才这一“民间形象大使”的培养,激发导游工作热情,带动整个苏州的旅游业的发展,以导游风采大赛这块“砖”,引出苏州新旅游这块“玉”,真正绽放天堂城市的魅力之花。


    苏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李镔说,目前许多市民选择跟团游时,仍然会一味地看哪儿价格低就去哪儿,这使得旅行社之间往往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负团费”的情况,这样一来强迫游客购物,从中赚取回扣的行为也就屡见不鲜。而从长远来看,今后的旅游,将更注重内在品质,这才是“天堂”苏州要走的旅游发展之路。这当然离不开从业人士素质的提高,要从单纯地附和市场,转向科学合理地引导市场。“苏式旅游”导游风采展示大赛的真正用意正是为了让导游们深刻体会到导游行业的重要性,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与同行交流,时刻了解最新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创新求变不做“木偶” 下次比赛期待更多“黑马”


    本次“苏式旅游”导游风采展示大赛,也是一次全行业的大培训、大教育活动,通过一轮轮的选拔,参赛导游们在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检验了苏州导游队伍的实际水平,发现了不足和差距。“出乎意料,此次来自县级市的导游表现很出彩,可谓比赛杀出的几匹黑马”。担任此次大赛评委之一的特级导游肖雷笑着竖起了大拇指,“比如来自太仓的张健,在自选景点讲解的环节中,把拙政园一个不起眼的天泉亭介绍得引人入胜,令人印象深刻,着实不容易。”

 

    确实如肖雷所说,入围决赛的三位张家港选手中有两名获得了一等奖,而来自常熟的三位选手中,有两名也均获得了奖项。相比之下,有些旅游相对更为发达地区的导游,表现得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对此,肖雷说,希望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评委们还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参加比赛的“老面孔”太多,每年的导游比赛中都会固定地看到某些选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多新人没有参加比赛,今后应该动员更多的新导游前来参赛,更好地促进苏州导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其次,评委们还建议要把导游词的创作与导游风采展示相结合。现在,有很多导游只是一成不变地背资料,充其量不过是个牵着线的“木偶”,如果没有创造性,很快会被时代淘汰,而如果能有更多的导游加入到谋求创新的行列中来,创作出饱满、凝练又富有苏州文化内涵的导游词,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苏州特色的旅游之路。


苏报实习生 钱丹丹 记者 徐蕴海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