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新疆维修基地 张洁报道)“某飞机维修基地的工作人员手持矿灯在飞机客舱检查灯管,结果矿灯突然爆炸,爆炸的气浪瞬间将人冲起来摔在地上,造成工作人员胯骨受伤,爆炸还造成飞机客舱一些部位装饰板的损伤。”网络上这起“关于某飞机维修基地矿灯爆炸事件”的新闻引起了广大机务工作者的热议,讨论的声音大体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工具使用是否规范,二是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三是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笔者作为一名曾经在一线工作过的机务人,对于这起“矿灯爆炸事件”,感觉更多的不是去探究谁的责任更大,而是应该对事件进行警醒与反思,“前车之鉴后者之师”,当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安全维修才是重点。矿灯的爆炸,就如同NOKIA手机爆炸一样,都存在着偶然性。那么如何在偶然性存在的前提下,保证飞机维修安全呢?就这起“矿灯事件”为例,作为工具设备保障部门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查矿灯电池的有效期?是否严格遵守电池充电时间?是否对工具电池及充电器进行分类管理?
其实,产品质量不合格只是客观因素,而工具的使用规范是否学习并落实到位和工具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化、健全化,才是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观因素。都说“先天不足后天弥补”,所谓的弥补也不是简单的缺条腿就架个拐杖的“1+1”模式,而是要对“先天不足”采取足够的重视,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各个方面加以弥补,比如:按规定检查电池的有效期,各种工具电池分类管理,严格电池充电时间等等。只有主观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上进行多方的考量,才能让安全成为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既然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那么“说安全、讲安全”就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而是要深挖不安全因素,对于不安全因素绝对不能手软,必须有一说一、严肃对待。无论是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还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没有被重视,安全防线一旦出现漏洞,安全事故就会随时发生。矿灯爆炸事件不过是为所有人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许有人说:如果早点对矿灯使用规范进行学习就好了;如果早点普查矿灯的使用期限就好了,如果没有混用充电器就好了……,可是,安全永远没有如果,安全要的是现在,是每时每刻。安全就是要常讲常新,不讲或者只讲不做就会让安全成为一句空泛的口号。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每个人都应该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反思中获取更多的安全信息,从反思中认识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