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杜绝“破窗”,安全从小事做起

http://www.cnair.com 2011-11-23 18:21:52 来源:航空旅游网

破窗效应的由来:心理学家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破窗理论”揭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打破一块窗看似小事,但是影响的是其它窗的破坏。”在维修工作中,无论是现场工作梯、平台车的规范放置,还是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等,都是影响安全生产和员工身心健康的问题。如果一个员工因为没有规范操作被安全检查组及时发现并提出纠正,其他人就会引以为戒,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起到了纠正当事人错误和警示他人的作用。但如果一个员工犯了错误而又没有及时得到发现并纠正,其他员工就会产生纵容的感觉,认为他这样放置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这种心理将产生连锁反映,由一个人的违章造成整个团队的习惯性违章,最后影响安全生产和维护质量。可见,反违章工作看似反的一个人的差错,实际上是为了防微杜渐,防止一个团队发生更大的差错。同时,对违章者处理须一视同仁。“破窗者”就会认为领导对下属发生的问题是重视的,而且处罚也是一样的,员工工作中就不会有更多的怨言;如果厚此薄彼,员工自然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说不定处罚不但不带来它应有的副激励效果,反而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与反违章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影响安全和质量的“小事”,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至于重复性发生的问题,管理者更应该从系统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重复性发生的问题是“破窗”的延续,是“破窗者”暗示纵容的结果,是员工本身无法解决的,只有依靠管理者通过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达到解决问题、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目的。所以,安全管理来不得任何姑息和纵容。

结合机务维修生产,任何维修工作都必须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真正将“勿以恶小而为之”落到实处,并及时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习惯,防止习惯性地违章,尽量减少甚至杜绝“破窗者”,或者将“破窗者”转变为“修窗者”,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团队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培育良好的机务维护作风。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