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秋羽文 黄轶图报道)
1994年,高中毕业的张大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带着大鹏展翅,翱翔万里的激情和梦想,考入了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学习飞行驾驶专业,4年后他回到了兰州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成了一名真正可以翱翔蓝天的东航飞行员。十四年来,从学员到副驾驶再到机长,他不断进取,练就了自己扎实过硬的飞行本领,截止2010年11月,共记安全飞行一万多小时。
一丝不苟 严守规则
人们总觉得飞行员的工作即圣神又神秘,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航空公司人们讲的最多的就是“安全”这两个字,安全更是飞行员头脑中紧绷着的一刻不容松懈的弦。
作为一名飞行员,张大虎深知自己肩上安全的分量。因此他总是把学习抓得很紧,从飞行驾驶理论到各类规章制度、安全条例、条令,他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从其中吸取着各类知识的养料。他深知规章制度和安全条例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只有一丝不够的遵循这些规章、条令,才能确保航空安全的万无一失。所以他总是从每一件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民航局和东航以及飞行部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做到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对飞行四个阶段的工作准备与实施,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飞行操作中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精心驾驶,飞行14年中,从未发生过由于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任何飞行差错。
技术精湛 心系安全
作为一名驾驶着民用航空器每天穿梭于云天之上的飞行责任机长,强烈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是他们必备的素质。张大虎正是凭借着这一点,一次次地确保了飞行安全——2010年6月15日,他执行MU2306航班,在西安—兰州段飞行时,VOR|DME进近,
还有一次,在执行MU2305航班到达广州准备落地,飞机进入决断高度线时,突然看不见跑道。此时他依然凭着自己丰富的飞行经验,当机立断决定复飞,并再一次驾驶飞机安全着陆,确保了飞行安全。
认真学习 不断进取
作为一名飞行员,他常想,旅客的生命,国家的财产要靠我们去保证,公司的声誉和形象要靠我们去维护和树立。所以,他每一次飞行回来就认真总结经验,把遇到的新问题拿出来虚心向老教员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飞行技术。他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无论是航线带飞还是模拟机复训,他从来都不会得过且过。他常说:“要想飞得好,业务理论知识必须要扎实,要多总结、多思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飞行技术水平。”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四年来,他边学习,边总结,边思索,边飞行,很好的把握了业务理论与实际飞行操作的结合度,以优异的飞行技能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甘肃飞行部一面保证飞行安全的旗帜。
高风亮节 大局为重
在东航甘肃分公司,要将一名飞行学员培养成为一名带飞机长,通常最短也需要5-6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机长不仅需要他们在这5-6年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飞行时间,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甘肃分公司的带飞机总是处于紧缺状态。在人员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关系,是对一个人品格的考验。在面对这样的考验中,张大虎同样为自己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任务繁忙,加之驻外飞行任务较重,他曾多次放弃了节假日和自己的休息时间。作为儿子,由于飞行任务重,他没能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多陪他一会儿,这在他的心里一直深深的埋着一份对父亲的愧疚。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他驾驶飞机执行航班任务,刚刚回到兰州机场,就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但此时,刚落地的他,还要执行兰州飞敦煌的航班任务。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更换机组,于是他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飞行中,只是默默地在心中为父亲祈祷着。飞机敦煌落地时,刚一开手机,听筒中就传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忍住悲痛,依然一丝不苟地执行着飞行各个阶段的造作规程,直到圆满的完成了这次飞行任务后,才赶回家里为父亲守灵。
2009年,依然是由于生产任务重,人员紧缺,刚刚完婚的张大虎,新婚第二天,来不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前往珠海执行驻外航班飞行任务,一去便是一个星期。临别时,面对新婚的妻子,他心中又埋下了一份对妻子的愧疚。
在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选择上,张大虎充分体现出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即使在平日里航班调整不开的情况下,只要组织安排任务,他都会积极承接。在人员安排不开的时候,他经常主动要求飞行,为集体分忧,他就是这样时刻以主人翁的精神面对着自己的飞行生涯和安全使命,并默默地谱写出了一曲蓝天飞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