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通讯员:安涛 刘明晔 侯庆波 赵云霞
2010年11月27日至30日,持续3天的大雾封锁乌鲁木齐上空,导致所有航班延误、备降、取消,近万名旅客滞留T3候机楼。南航新疆分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全体干部员工坚守岗位,连续奋战,三天内共服务进出港不正常航班旅客约47000人次,为 4180位旅客安排住宿,为旅客提供餐食19181份,用行动、真心和热情合奏了一首服务进行曲。
奋战从第一时间开始
从11月27日下午开始,乌鲁木齐机场遭遇了今年入冬以来最严重的持续大雾天气,地服部迅速启动航班大面积不正常服务保障预案和紧急反应预案,部机关也抽调所有人员到现场支援。值机、服务、中转等重点岗位实行双岗制,加强了人员配备,部领导24小时坐阵指挥,地服部经理李久全连续三天同一线员工坚守在现场,已上了一个通宵该下班的各级干部也主动留守在工作岗位上,协助处理特情。
“控制好现场秩序、安抚好旅客情绪、迅速开展有效工作、严把各个岗位关口……”在现场指挥的地服部领导走到哪里,就会不时的叮嘱已昼夜熬战的工作人员。为了妥善安排旅客,地服部生产调度室时时与航务部门联系,向旅客发布实时信息;服务人员在大厅内循环为旅客送水、送餐食,为抱小孩的旅客送上牛奶等饮品;高端客服经理及时与金、银卡旅客联系,通报延误航班信息。为了减少旅客滞留,值机柜台全部开放,值机人员不间断的为上千名旅客办理客票改签、退票、提取行李、帮助查询等。持续的大雾也造成附近酒店爆满,服务室每天都安排专人与各协议酒店沟通备好房间,预定餐食,联系车辆及时将旅客疏散分流。全体员工克服各种困难、昼夜加班加点,耐心做好旅客解释、疏导和安抚工作,循环通知航班最新动态和开办乘机手续信息,按规定为旅客提供餐食、住宿安排等服务。在此次抗击冻雾天气服务保障过程中,分公司领导对地服部所做工作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多次询问现场情况、听取工作汇报,亲切慰问一线员工、并拨出专款对员工进行慰问。
一线坐阵“先锋”杜敏
“B5127航班对方站飞机起飞,通知成都旅客开始办理乘机手续。” “生产办,北京、喀什、深圳、伊宁有大批旅客滞留,请限制后续航班销售……”一坐在电脑前,值机室副主任杜敏就如同上了战场,立即投入战斗。11月30日10点左右,天气逐渐好转,如何尽快疏散积压3天近2万旅客,成为杜敏坐镇值机调度席位的重要任务。她同时监控航班,另一方面合理调配值机柜台,安排值机人员上岗,通知所有休息人员迅速到位。有的人员家住的较远,杜敏当即答复:“打的,我给你报销”。值机员一个个从市区、昌吉、米泉等地赶到单位,立即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在这期间,杜敏不停的接听电话,双眼紧盯电脑屏,一支手握着电话听筒,一支手不停地敲击着电脑键盘,回应各方面的问题。旅客顺利登机,飞机也陆续起飞,见大部分航班陆续起飞,她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钟表,已是凌晨1点多了。此时的她才感觉到疲惫不堪,眼睛通红,嗓子沙哑,她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了。小憩后,杜敏12月1日7点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有一种行为是责任
“从艰难里程到愉悦的心情”,这是一位莫斯科旅客在顺利成行后留下的真实感言。由于大雾,莫斯科航班连续3日取消,多次延误后推迟到至次日7点30分起飞,此时滞留的200多名旅客情绪激动,从安检口涌入了值机柜台,对国际值机柜台内的4位工作人员进行围攻,责怪、不满掺杂于整个大厅。国际值机分队长刘红艳见状,擅长俄语的她走到旅客中间说:“请让其他工作人员继续工作,我来处理你们的问题。”她将旅客带离办手续柜台,耐心做解释工作,4位值机员得以托身,继续为其他航班旅客办理手续。此时,矮小的刘红艳已被近百名身材高大的外宾旅客紧紧包围在中间,不计其数的手机、照相机、摄像机镜头都指向她的脑门。刘红艳没有胆怯,与旅客耐心解释长达4个小时,旅客成行时,对她说:“我真羡慕你的公司,嫉妒你的老板,有像你这样尽职尽责的员工。”听到这句话时,刘红艳不禁泪流满面。
有一种服务是真心
11月27日晚上,大雾导致能见度不足2米,为了确保旅客安全,从候机楼门口到车辆之间短短10几米的距离,服务室安排了10几名员工引导旅客。工作人员一遍遍的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带领近700名旅客安全上车,还安排专人做好了50名吉国儿童心灵疗伤后从三亚返回后的妥善安置。
11月28日晚,6885航班延后至0430执行,一行19人的团队旅客急需从乌至广州转机到新加坡,由于团队签证问题向值机员何锦玉求助。何锦玉仔细查看了航班信息,在离港系统发现补班688S航班预计18:30执行,查到该航班有近30个旅客为进港中转旅客,不能及时到达,经请示后,将这个团队改签至688S航班成行,避免了旅客签证到期引发的后续问题。
由于航班一延再延,积压的旅客越来越多。此时的值班主任柜台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的地方,也是各类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一旦进入就会被旅客包围。值机室副主任高莉一直坚守值班主任柜台,对旅客进行解释,劝说旅客回家,减少旅客在候机楼的逗留,同时现场决断各类突发问题。值机员路敏除了不断地给旅客解释,同时为旅客填开中断航程舱单,一天下来填开了近400人次的中断舱单,右手已僵硬,连外衣都拿不起。天气好转后,所有柜台都开放办理手续,值机员都连续奋战在柜台上。头等舱值机员王娜连续在柜台坚守8个小时,中间顾不上吃饭、连上卫生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下柜台后,她哭着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习航天员,上柜台前使用尿不湿。”
“不当地服人,真不知地服这么辛苦”
地服部服务室登机分队60%都是今年新招员工,这也是他们第一次面对航班大面积延误,也同样接受了上岗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每天从凌晨七点工作到次日凌晨七点才能交班,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小盹,饿了就吃盒饭。他们白天在T3候机楼的A/D指廊隔离区内和隔离区外都固定了登机口和柜台,给旅客发放餐食并做解释工作,还要引导安排旅客上车到酒店住宿。到了晚上,候机厅内、外仍有大约200名旅客在机场滞留,登机分队的工作人员又临时组成了巡逻组,轮流在大厅内值班巡视轮流为旅客送水、送餐食,给老人孩子提供毛毯,倒茶水,发餐。他们的工作感动了旅客,现场有的旅客看到工作人员忙不过来,还主动和工作人员一起发放餐食。三天里他们为旅客提供了3230份早餐, 7310份中餐, 8641份晚餐。
天气不见好转,航班一次次延误、取消,旅客的情绪也有爆发的时候。28号的6885航班和29号的6987航班旅客登机后由于天气没有好转取消,旅客拒绝下机,工作人员在劝说旅客时遭到谩骂和推搡,服务室值班主任付文丽和分队长王艳、周燕第一时间赶到飞机上给旅客做解释工作,经过3个小时的说服,旅客才陆续下机。虽然工作人员被旅客围攻的场景也时有发生,但年轻的服务人员都能站在旅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旅客的心情,耐心给旅客做解释工作,努力为旅客解决实际困难,最终得到旅客的理解。曾经情绪非常激动的广州一行40人的团队旅客,经过服务人员的耐心解释,并在30日航班开始执行时及时帮助旅客更换登机牌的后续服务,本来充满愤怒的旅客最后不住地对工作人员说“谢谢,谢谢”。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值机员罗小梅,刚经历了旺季生产,又迎来了如此严重的航班延误,在旅客围攻的情况下,甚至遭到旅客推搡时,仍然保持镇定,为旅客提供解释服务,直到公安人员将她解救出来后,在休息室她忍不住抱着主任嚎啕大哭。
小小服务台“细微式服务”让旅客动容
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问讯工作人员最大的压力是面对上千名焦急的旅客,她们却无法给旅客一个肯定的答复,只能耐心安抚旅客的情绪,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问询班上下来,一个个嗓子都沙哑了。服务台有一位怀孕近6个月的班组长汪萍拖着笨重的身体每天坚持上班9个小时,守着电话联系宾馆,车辆,预订餐食,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由于95539业务繁忙,很多旅客抱怨得不到最新航班信息,为提高信息服务的准确性,问讯处的姑娘将纸张撕成小块,抽空写成“问讯电话号码卡”,发给需要的旅客,还把旅客的电话登记下来,承诺有航班消息及时通知他们,或者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旅客。拿到卡片的王龙旅客深有感触:“天气不好,航班延误,无奈的等待本来就是心焦郁闷的事,有了这张卡片,我可以随时询问,心里也又多了几分底气。”
这就是地服人,在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地服人工作的艰辛,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旅客的热忱。三天内,没有人会记得帮助旅客解决多少困难;没有人细数过为多少旅客送水、联系家人、改签客票、提取行李、安排宾馆。航班合并了,一遍遍的查找旅客,更换旅客登机牌;机场大厅内的引导、小喇叭里的寻人广播、停机坪上的车辆往返……地服人用默默的行动刷新一个个的纪录。就像采访中,他们对记者说的那样,“航班延误时,我们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永远将旅客当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