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父母陪伴我们,教我们说第一句话,带领我们迈出第一步;步入校门,老师陪伴我们,教我们一二三四,告诉我们做正直善良的人。工作后,又是谁一路与我们走过?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我,从去年穿上这身制服飞行第一个航班到现在,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其间,我经历了由乘务学员到初级乘务员,再到乘务员的苦与甜。身边总有亲人朋友会羡慕这份职业的光彩,但也许只有穿上这身制服,做了这份工作,才懂得这份职业背后的意义,也才明白到底是谁与我一路同行、伴我成长。
有一次执行南宁至昆明的航班,上客时,地服送上一位无陪儿童。男孩12岁,瘦瘦的,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乍一看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但在带他到座位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些特别。他的座位是3C,靠走道。坐下后,他抬头望着我说,“姐姐,我可不可以坐靠窗户的位置,我想看看外面”。我看到坐在这排靠窗的是一位先生,便向他提出换座位的请求,结果这位先生冷漠又略带厌恶地看看男孩说,“不行,我不舒服。”乘务长看到这样的情况,便示意我把男孩调到头等舱,第二排靠窗刚好有空位,我带他坐下来。他一会看看窗外,一会看看我们,显得很兴奋。飞机起飞后,天色渐渐暗下来,我看到他没有休息,就过去问他要不要喝点什么。他接过我给他倒的可乐后高兴地说,姐姐你们真好,在学校里同学都欺负我,老师也看不起我。此时,我才知道他小的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智力方面有所欠缺,但他却是很有礼貌很懂事的孩子。航程中他边看着窗外,边兴奋地和旁边的机组人员说话,声音有些大。我怕影响到头等舱旅客休息,便过去跟他解释,他立刻就安静下来,刻意压低了说话声音。
回到前服务间,我心里忽然酸酸的,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能那么懂事,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忽然间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对他好,让他得到他在老师同学那里没有得到的关怀,便出去问他有没有吃饭,想不想吃东西。之后我和乘务长沟通了他的情况,乘务长也很感动,亲自出去问他要不要加可乐。这让他很激动,想表达,却说不出话。乘务长主动跟他聊天,问他的家在哪儿,问他平时喜欢做什么。渐渐地,他放松下来。最后,他向乘务长提出了一个请求——“想拉一拉乘务长姐姐的手”。乘务长后来说她刚听到这个请求时,楞了一下,因为飞行五年多,从来没有旅客向她提出过这样的请求。后来当我看到平时严格的乘务长主动伸出手拉住男孩的手后,男孩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时,我眼眶湿润了。
我忽然感觉到,我们小小的给予竟带给他人那么大的幸福感,也顿然意识到我们在给予的同时也收获了最温情的感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的工作便是每天微笑迎接不同的旅客,保障他们的安全,帮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同事合力把他们平安地送到目的地,然后又开始下一段航程……乘务员的工作时常会让人羡慕,其实做久了才体会到在漂亮的制服和不错的收入之外,乘务员真正应该自豪的是能作为一个给予者,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收获者,收获着来自旅客在得到帮助解决困难后露出真诚而幸福的微笑。
“从你家到他家,中间经过我的家。”对于成为家人的你们,我又何求什么表扬,只要一个眼神或是一句谢谢,都能让我感动。有的旅客会在我们发水时很有礼貌地说,“没事,等你们忙完了再给我倒吧”。有的旅客很可爱,会怯怯地问,“我可以要两种饮料吗?”这时我都会微笑着说,“可以啊,您需要哪两种呢?”有的旅客去程坐我们的飞机,回程又刚好遇到我执行的航班,看到熟悉的面孔,他们会兴奋地说,“哇,又是你,太好了!”最让我感动的是送客时旅客的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会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执行夜航航班时,调暗客舱灯光,看到客舱里一盏盏阅读灯亮起,我忽然体会到落地广播里的那句广播词,“感谢您的一路同行”。?因为您,我披星戴月却无怨言;因为您,我身上的制服更具使命感;因为您,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辛苦工作的价值。
无论航班正常或是延误,都感谢您的一路同行。也许此次航班结束后我们无缘再见,但此时此刻,在这小小的客舱里,你我互相给予、互相温暖、风雨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