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荔波冬季游进轨道 3年游人收入均翻番

http://www.cnair.com 2009-03-19 13:25:50 来源:航空旅游网

    长期以来,荔波县的旅游也像国内一些地方一样,从11月开始便步入漫长的寒冬。旅游淡季不仅直接造成旅游收入的减少,而且形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通过3届梅花节的打造,荔波现在的冬季旅游已经正式进入运行轨道,全年没有淡旺季之分,2008年游客量达204万人次,收入4个多亿元,3年游人收入均翻番。


    如何打破旅游业的这块“坚冰”,减少冬眠时间,走出一条新路,是荔波县全县人民关心的重大课题,一直成为县委、县政府的一块心病。


    尽管本世纪以来的几年中,荔波相继举办了由彭丽援、毛阿敏、蒋大为主演的“中国荔波旅游风光演唱会”,“全国卫视聚焦绿宝石-荔波”,“绿宝石之旅暨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演”,“荔波综合旅游区旅游推介会”,“穿越荔波茂兰喀斯特科考活动”,“百位名家、百家媒体走进中国最美的地方-荔波”等大型外宣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波的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荔波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享有“桂林山,武夷水,汇聚荔波;九寨水,神农溪,浸润樟江”;“只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孰料荔波风光更神奇”等盛誉的荔波,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旅游收入与资源丰富程度依然远不相称。


    经过20年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市场打拼,荔波已具有进一步迎接更多游客的能力。全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构件已形成网络,大小宾馆1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22家,日接待能力近10000人。拥有旅游运输车辆300多辆,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0多家,旅游企业10家。


    软件方面也有很大进展,荔波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目及之处,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美不胜收。荔波还是全省首个“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文明城镇”,大街小巷几乎一尘不染。经过努力,在不久前评上了“中国最美的地方”,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荔波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客流高峰的到来在所难免。


    荔波机场通航;七孔电站关闭,制约小七孔景区冬季水位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荔波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获得世界遗产联盟大会通过,给国家增添了一块品牌;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正在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批民俗的东西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自豪地说,荔波已具备开展全年式、全天候旅游的条件。加上全国性的、全球性的旅游气候的到来,荔波的冬季旅游业已走入轨道。


    荔波东南部山区的洞塘乡,漫山遍野都是野生梅花,腊月怒放,在寒冬中卓尔不群。梅花独有的特点,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既是开发冬季赏花游的绝佳资源,也是开发冬季旅游的绝好项目。开发好这个项目,还能带动梅花所在地群众增收,促进全县青梅酒、青梅汁等以青梅果为原料的产业发展。荔波青梅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发展以品赏青梅为主线的冬季旅游,不仅具有良好的基础,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刺激群众保妒好现有青梅,进一步扩大青梅的种植面积,使旅游发展和农民增收互利双赢。荔波野生梅面积大,种类多,还是我国野生梅的理想科研基地。


    为此,荔波按照较高水平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冬季游的发展规划,请来旅游策划专家进行策划,全力把荔波的冬季梅花游项目推介出去,并已成功举办了3届“梅花节”。


    为避免游客产生单调感,荔波在冬季旅游线路设计上,还穿插有抗日战争阻击战遗址、红军会师旧址、布依族农家陈列馆、古法造纸作坊、原始榨油作坊、瑶族竹编工艺等项目。


    为提高荔波旅游品味和服务质量,全县已在旅游服务上进一步努力,着手进行了家庭旅馆必须知识的培训,对沿路民族村寨群众进行文明礼貌用语和民族歌舞培训,丰富和完善当地居民的茶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梅文化,使游客在冬季的荔波可以看到梅花,品到梅酒,喝到梅汁。


    荔波还配套建设了仿古式、园林式的亭楼和牌坊。在此基础上,还扩大和丰富荔波奇石、盆景、藤编等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加速县城主街道房屋的民族特色改造。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