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远走,是为了更好地近爬――贵州荔波农民工返乡搭乘“世遗地”旅游快巴

http://www.cnair.com 2009-03-18 16:35:27 来源:航空旅游网

   有人说“远走不如近爬”,也有人认为“近爬难有作为”。连日来,笔者走访了不少返乡创业小有成就的农民工朋友,从他们那里笔者得到的结论是“远走,是为了更好地近爬”。


    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农民工,长期打工那是不太现实的。外出打工,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学习技术、借鉴经验、了解市场、积累资金、开阔视野,最终达到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自主创业目的。


    做过代课老师、当过兵的姚举福,1997年退伍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想沿袭父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毅然打起背包和未婚妻一道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军。


    2000年,已经在外摸爬了近三年的两个年轻人终于回家结婚了。由于当时打工收入低,攒不了什么钱,再加上家里也没多少补贴的,所以婚礼过后姚举福还欠着几千块钱的外债。


    “在外辛苦了三年所挣的,连办个简单的婚礼都不够,这样下去可太难了,况且外出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趁早在当地找个投入少的生意做。”基于这样的考虑,他立马在荔波县洞塘街上租了个小门面,搞起了饮食。


    夫妻俩晚睡早起,早上卖粉,白天卖饭,生意虽然不大,但在夫妻俩的悉心打理下,生意做得挺顺利。可洞塘毕竟只是个小集镇,人流量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媳妇很肯干,后来姚举福就先后也在离家较近的路政收费站和保护区管理站当合同工。经过5、6年的苦干,夫妻俩已有了不少的积蓄。


    2006年,荔波全县正在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作最后冲刺,当时还在茂兰保护区木朝管理站上班的姚举福就透过“申遗”嗅出了商机,正酝酿着在自己的家乡板寨(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试验区)建个“农家乐”,专门从事旅游接待。他认为,荔波要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的一员,那是迟早的事。况且荔波旅游业经过这些年的开发,每年到板寨观光的游客本已不少,再加上如果申遗一旦成功,那慕名而至的游客将会倍增,搞旅游接待前景广阔。


    2006年9月8日-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吉米·桑塞尔博士对荔波提名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桑塞尔博士前脚离开,姚举福梦寐多年的旅游接待点就迫不及待地在板寨三岔路口开工了。   


   

    2007年8月,他投入了30余万元建起的集住宿、餐饮和商品零售于一体的“板寨梓祥农家饭庄”终于开门迎客了。姚举福决然辞掉了保护区管理站的工作,妻子也转了洞塘街上的饮食店,回到老家干起了旅游接待专业户,当年的旅游接待收入就达到了3万余元。2008年,虽然受冰灾和汶川大地震的影响,综合收入(包括商品零售和旅游接待)也达到了近20万元。现在,他不仅还清了建房的10万元贷款,还买了一辆“五菱”面包车,并添置了饭庄的不少硬件设施。


    “申遗”的成功、贵州省第二届“旅发”大会的圆满举办、以及各类旅游推介活动的广泛开展,令荔波这个一直养在深闺的“处子”更多地为外界所熟知,荔波的旅游业也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8年的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了200万人次大关。2009年,荔波力争实现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亿的目标。


    “2009年,旅游业虽然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次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金融危机影响,但是国家已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等相关的应对政策,再加上有省、州的支持和荔波自身的努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荔波的旅游业只会越来越红火。我对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前景充满信心!” 为迎接即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姚举福早做好了准备。


回想起当年的打工经历,姚举福说:“我们夫妻俩外出打工三年,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是视野开阔了、头脑灵活了、更能吃苦了,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这为后来做生意和找工作奠定了基础。说句实话,如果没有当年的打工经历,现在还不知是个什么境况呢?”现在的他,不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还当上了村委会的副主任。


目前,荔波各景区沿线的“农家乐”虽然不少,但上一定规模的却并不是很多,从事旅游农家接待的空间依然很广阔。(荔波县委宣传部)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