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条件达不到,宁可不发展,也决不因眼前的小利断了后代的生存发展环境”,荔波县委、县政府以此为标准,一步步让环境变成“绿色银行”。
荔波环保局局长罗绍克告诉记者:“交通不便,服务设施不全,并没有影响绿色这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跋山涉水而来,饱享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而去。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荔波的良好生态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稀缺资源,必将显现出越来越高的多种价值。”
绿色发展正带给荔波荣誉和尊重。事实证明,大力治污绿化,打造绿色名片,不仅没有使荔波经济受到制约,反而促使当地政府痛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生态文明之道路。
荔波县煤矿蕴藏量5.2亿吨,是黔南的产煤大县,过去该县主要财政收入依靠煤矿产业。同时荔波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获得了 “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野生梅之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荣誉称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保护住青山绿水,荔波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毅然关闭了樟江上游和沿岸的300多口矿井,仅此一项县财政收入年减少3000多万元。不仅如此,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荔波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提名地内不符合申遗标准的4座梯级水电站、3家宾馆饭店、1栋学校教学楼、2栋职工住宿楼及80多户民房完成了搬迁或拆除,共移植草皮17000平方米,移栽大苗1120株。2007年6月27日下午14时25分,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获得全票通过,荔波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
多年来,荔波县一方面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扶持群众兴修水利、架桥修路、改善饮用水和照明等设施,改变当地群众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森林的破坏,并且对野生动物给群众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另一方面采取科技扶贫的方式,指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特别是在国际有关组织的资助下,与保护区内的尧兰、尧古两个村实施了“少数民族社区参与喀斯特森林湿地管理”项目,促进少数民族社区开展对环境友好经济活动并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此外荔波还将保护区实验区内大约19平方公里的面积,开辟为生态旅游区,兴建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培训、鼓励村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以及旅游工艺品生产等,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多年努力,荔波已在樟江风景名胜区内开发了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的76处景点。2008年,荔波景区游客接待量达200.4万人次,社会综合收入达4.28亿元,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今,荔波旅游发展正乘风破浪,生态环境也变成人民群众的“绿色银行”。(荔波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