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搭建起与国际交流平台 展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范本风采――东南亚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会议综述

http://www.cnair.com 2009-03-14 16:18:10 来源:航空旅游网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2007年11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九次大会暨东南亚地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五次会议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召开。2008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近日向荔波县人民政府县长陈稠彪、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冉景丞发来邀请函,特邀参加2月4日至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上,荔波县人民政府县长出席会议并向大会提交《荔波共识》。


    回顾过去在荔波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九次大会暨东南亚地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五次会议,荔波县人民政府县长陈稠彪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说,2007年11月8日至13日在荔波举行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九次大会暨东南亚地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五次会议非常成功,来自东南亚12个国家及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包括政府官员、保护区代表、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代表实地考察荔波后认为,荔波在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陈稠彪说,在第三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提交的《荔波共识》受到了出席大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1000多位专家、官员的广泛关注。使茂兰保护区很好展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范本风采,为荔波搭建起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关注


    会上,各方面代表在致辞中都认为这次大会的主题十分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韩群力说:1995年制定的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战略中的目标I指出,要利用生物圈保护区去保护生物及文化多样性。这的确是一个目光长远、理念先进的策略,它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确定了方向。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生物圈保护区并没有致力于此,甚至都没有关注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国际社会强烈地意识到,在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增加人类的选择机会和养分方面,文化以及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文化多样性也是各社区、民族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


    中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田小刚秘书长指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多年来在促进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和国际合作中取得了卓越成绩,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主张探讨多元文化的发展途径以应对我们在环境领域面临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前沿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希望通过共同探索文化多样性对于自然保护和地区发展的意义,同时将其深入到最基层,以促进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促进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代表李忠指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全球、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目标除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外,还应担负起提供公众教育、保护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周海丽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发起组织这次大会,选择代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代表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并将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既符合当今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潮流,也是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的具体体现。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物质基础,而文化的多样性也维持和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通过民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约束等方式,千百年来保护和持续利用着他们世代依存的环境。政府规划建立保护区只是一种行政手段,还需要政策、文化、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保护区的作用。


国际专家学者探讨“绿宝石”


    那么什么是生物圈保护区?据了解,“人与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国际性的、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的资源,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以寻找有效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途径。 人与生物圈计划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茂兰保护区于1996年加入该组织,目前我国有10个课题被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有28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本次会议,是黔南真正意义上举办的人数多、上档次、高规格、关注度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是该国际组织第一次与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第一次在一个国家的县级召开重大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大会期间,与会代表达成了富有成果的《荔波共识》,对加强国际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启示。


    关于这次网络大会为什么选择这一主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念勇在主题报告中说:“从单纯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向关注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并重,是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许多自然保护区一直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和发挥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地文化在保护中的作用。如今,我们摆脱GDP发展的模式向和谐发展转变的时候,这一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我们所说的社区共管的涵义已经不只是以往所偏重的经济收益上的公平,还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目前,一些区域生态治理项目把对当地社区的关注扩展到更大范围,这已成为保护与发展遇到的深层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田小刚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念勇认为,如何以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专家探索的问题,如今,荔波为其他地方在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护地球的范本。


    在大会上,东南亚12个国家代表提供了8个报告,中方代表提供了13个报告,中方的13个报告人都是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在近一年的筹备时间里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来的研究者、管理者或者乡村代表,他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多重角度论述了荔波茂兰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会议主题和大会报告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中外专家为保护荔波民族传统文化“把脉”


    在大会报告和讨论之余,中外专家被安排对茂兰保护区内的水族、布依族和瑶族三个村寨的考察和自然景观考察。茂兰保护区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森林景观与区内仍处于贫困状态的村寨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何发挥后发优势,使当地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尚未丢失的多样文化相互促动,成为国内外专家与当地政府及村民的对话交流中主要关切的内容,也成为代表们在考察时的热议话题。


    考察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代表对茂兰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作了讨论式评估。代表们的关注点和建议集中在:村寨文化如何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显示其价值并得到发展;村寨年轻一代的教育和传统文化在他们中的传承;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当地人生计的结合;村寨建设中文化特征的保留;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荔波县政府陈稠彪县长参加了讨论评估。陈稠彪认为,来自迥然不同的国家背景和文化角度的评估建议,对开拓视野和制定当地的发展策略大有裨益。


    会议代表们也在分组讨论中结合茂兰考察和各自保护区的实践,围绕如何看待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即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交流看法:代表们普遍认为每次生物圈保护网络大会都能根据形势发展超前地提出新的针对性的题目。这次提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主题很符合当前发展的形势,也符合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导向。大多数代表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这里所说的文化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也为如何认识原住民和社区问题提出了更加透彻的视角。


    大家认为,目前保护区存在很多问题是轻视甚至漠视本土文化而造成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从理解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而另一方面,脱贫和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如何把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将是今后需要探索的问题。


    也有代表认为必须要把解决社区的贫困问题放在首位,物质的提高是最关键的。不能让少数民族人群永远住在偏远地区,一定要进入市场经济,进入现代文明。


    代表们的各种意见,甚至不同意见正反映出文化多样性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的话题,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很初步的,而会议最大的收获是引发了与会者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大会成果丰硕 一致达成《荔波共识》


    5天的会议,荔波县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重视。陈稠彪县长参加了会议的全部过程,利用会议和考察机会与会议代表广泛交流,探讨荔波县今后的发展路径,探讨文化多样性在保护、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可操作层面上的各种具体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通过与荔波县政府的此次合作,再次明确了这样一点:保护工作必须也能够与当地政府联起手来,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本次会议沿着这一方向走出了新的一步。


    随着会议临近结束,《荔波共识》成为此次会议的一份重要产出。会议结束时,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为此次大会起草的《荔波共识》得到参会的50个保护区等单位的签署。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署名,而是参会的大部分保护区管理者通过长期实践又经大会交流讨论取得的共识。《荔波共识》将公开发表,以期在更广的范围交流和分享,并促进其付诸实践。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念勇说,会议提出的《荔波共识》将由东南亚地区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与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共同提交给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网络大会讨论。《荔波共识》不仅是东南亚生物圈保护网络与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共同献给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网络大会的礼物,更是中国对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巨大贡献。


荔波真正搭建起与世界交流的平台


    大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代表贵州省委向大会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他在贺词中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增进理解与合作,共同探讨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促进贵州、中国乃至全球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进程,为推进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合作,推崇独特的中国文化促进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加强对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构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把茂兰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国际性示范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推动以荔波为龙头的贵州南部旅游优先发展区建设,在广泛的技术交流中不断提升荔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快荔波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悉,为真正搭建起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加快荔波打造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步伐,荔波县从2006年底开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委员会多方联系,希望本次大会放在荔波召开,无条件办好此次大会,唯一要求是在会议上形成《荔波共识》。后在省州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召开。


    会上,荔波县人民政府县长陈稠彪会上代表中国地方政府作了《尊重自然、传承文化 、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通过与中外学者的交流,陈稠彪认为,会议期间大家围绕“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表了很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同时还深入到遗产地、保护区进行了参观考察,领略了荔波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厚富集的生物多样性;并与社区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对话,表达了彼此的观点,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真切地感受了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会议还达成了富有创建性的《荔波共识》,奠定了本次会议对推进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合作更具里程碑式的作用。本次在荔波举办的东南亚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会议,使荔波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对荔波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国际性示范保护区”和打造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和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意义。(荔波县新闻中心)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