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丹巴县民宿酒店产业迎来客流高峰。依托持续落地的专项扶持政策与精准的品质升级举措,丹巴民宿已从规模化扩张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丹巴县中路藏寨的一家特色民宿内,错落有致的藏式建筑搭配现代舒适的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入住。这一热闹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丹巴县一系列为民宿产业“保驾护航”的政策。为积极支持民宿酒店产业发展,丹巴县先后出台《民宿产业扶持办法》《丹巴县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民宿产业发展试点方案》等政策措施,从产业规划、资金补助、信贷支持等多个方面,为民宿经营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丹巴县已累计为民宿产业发放补助资金 356 万元,同时通过金融信贷支持,为 21 户民宿经营者发放贷款 735.4 万元,有效缓解了民宿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中路藏寨德吉康瓦民宿的德吉就是政策福利的受惠者,她说到:“我经营民宿 6年了,之前想扩大规模但缺资金,申请县里的民宿专项贷款后,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 30 万元,不仅新增了露天餐厅,还进行了停车场的升级。现在我们的旺季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比之前多赚了近三分之一。接下来我希望我的民宿能够跟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增设嘉绒藏织体验区,相信能吸引更多游客,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贰喜班莫的家民宿主人班莫说到:“县里组织我们参加民宿运营培训,教我们做线上推广、打造特色体验活动。经过培训,我们运营起来更加轻松,顾客也多了,这都是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我想联合周边几户民宿,搞‘民宿集群游’,推出徒步、采摘等精品线路,一起把生意做得更大,也让更多村民跟着受益。”
如今,丹巴县民宿酒店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据统计,全县民宿酒店已达 746 家,拥有客房 10695 间、床位 18972 张。双节期间,庞大的民宿体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住宿选择,更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主力军”—— 全县 746 家民宿直接带动近 3000 名群众就业,涵盖客房服务、餐饮配套、导游接待等岗位;同时,民宿产业还拉动了本地农特产品销售,花椒、核桃、藏香猪等特产通过民宿 “餐桌” 和 “伴手礼” 走向全国,去年仅民宿带动的农特产品销售额就超 800 万元,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来自北京的游客面对记者的采访说到:“我们带着全国各地的孩子来这个地方体验文化、历史、地理,这家民宿我们很喜欢,它家屋子很漂亮。它的院子是小孩子乐园,也是大人放松悠闲的一个非常好的去处,我们看着蓝天白云发呆,特别舒服,我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记者从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接下来丹巴县将继续优化民宿产业扶持政策,一方面扩大信贷支持覆盖面,另一方面打造‘丹巴民宿’区域品牌,通过举办民宿节、线上推介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丹巴的民宿特色,推动产业从‘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进一步释放民宿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丹巴县民宿产业用藏式风情与现代服务的完美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品质答卷”。经营者们在客流高峰中坚定了发展信心,随着更多提质政策的落地,丹巴县民宿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营者满怀期待规划未来,不仅让乡村更有活力,更成为丹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