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个优秀企业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团队,对于每个成长中的企业,企业规模的扩大,随之带来的便是管理难度的增大。再加上现在9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无疑给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引领、带动员工,选择管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传统的保姆式管理,企业更需要妈妈式管理。
企业就好比妈妈,员工是孩子。妈妈在孩子犯错了之后,更多的是教育和爱护,帮助孩子成长。所以,作为企业,应该帮助员工制定适宜员工个人成长的发展计划,关心员工的薪酬,了解员工对未来职务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并不是空洞的,要实实在在。
怎样提升员工的能力,怎样创造员工价值,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妈妈式管理和保姆式管理最大的不同。只有将孩子们的能力提升,他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如果像保姆式那样一味的迁就,或者是不听话就动手责打,那么只会起到反效果,当凝聚力下降的时候,员工会认为那是企业的事情,和他没有关系。
当做一件好事得不到回报时,首先要学会接受,还要积极的接受。要将管理者变成妈妈。为什么?妈妈是主人,保姆是客人。当客人就会轻送一些,因为什么好像都不关他的事,他只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主人就会很累,因为他要解决问题,他需要回报和成就,和企业一起面对和主宰未来的发展。
作为企业领导者,不可能也完全没有精力去照顾关心到每一名员工,这就需要每个层级都真正负起责任来,每个管理者都对自己的员工直接负责任、关心员工。管理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端正的对待问题,队伍迟早会失去战斗力,不是坏在能力上,而是坏在态度上。
未来企业发展要靠品牌来打造影响力,品质是品牌的核心。品质的背后是队伍的素质。而队伍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素质,另一个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员工的素质。因而,对管理人员来说,会管人很重要。
一个企业如果向心力下降,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传承做的还不够。企业管理者需要做的是教育和引导,好人在好的制度下会变得更加伟大,如果45天没有和员工沟通,员工没有被认可,那么再优秀的人也会泄气。所以说人要被激活,激活后再激发,然后行动。
管理者要变成妈妈首先得学会包容和负责任,然后是教育引导和沟通。再进行教育引导之前,管理者自己一定要先接受这些东西,理解这些东西。对于员工犯错,领导不能推卸责任,但也并不是说员工就是对的,领导此时要进行教育、引导和沟通,沟通当中也应该有适当的认可和赞美。特别是对90后员工,他要是做得不好,管理者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然后再分析,让他自己选择哪个好。而当他表现优秀的时候,管理者要及时给与鼓励,提升他的成就感,促使他慢慢变得坚强。
企业中团队建设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队伍缺乏素质,骨干缺乏成长。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不能把骨干的职业规划当天书,企业要帮他们做好未来5年的规划,每年进行考核,这样他就清楚的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当总经理的,要干总经理的活。比如招销售,优秀的留在公司,一般的分在销售部队,总共2个月培养期,第一个月培训,第二个月岗位实践,考核是有尺子的。职业化的尺子,无论对骨干员工还是新员工都非常需要。
职业化的发展就要有职业化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内部选择,内部升级“跳槽”。比如说从试用经理变成合格经理,从高级经理变成资深经理。很多员工一说成功就兴奋,一说进步就感到挑战,而人最重要的是要能进步,会进步。大部分员工的愿望非常好,但行为恰恰相反。平常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将苦难看成是自己成功中必然的一部分。有的员工因为100元钱工资就选择离职,那可以看看海底捞的员工,会因为100块钱工资而跑掉吗?当年共产党的军备没有国民党的好,发的钱也少,武器也不好,那他们为什么不“跳槽”呢?所以说,必须带给员工一个长远的希望目标。
管理者对员工进行考核时,首先要鼓励和认可员工。查问题归查问题,必要的认可和鼓励还是需要的,否则时间长了大家都会泄气。动力和压力两个都要有。
各门店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反馈,上下级要进行沟通。有的时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总会重复发生,这就是反复纠正和检查的问题。还有些事情大家总爱藏着掖着,什么都不说,表面看似没问题实则很可怕。
当一个主管刚升到经理时,他会有很多事情不懂,这时就需要上级给他强化内心世界,去鼓励他,而不是打击。人有的时候内心世界很脆弱,每天都要鼓励,如果管理者不鼓励他,他的内心世界就回慢慢死亡。所以领导者要随时帮他激活。
主管、经理还有员工,大家互相鼓励,作用都是双向的。鼓励员工不断的用心用脑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其重视。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帮助员工树立目标,建立希望分析职位有没有上升的可能。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任何行业都可以成就自我,管理者要帮员工坚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样,只有员工自己满意了,才会去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最后就是要保持一颗宽容与包容的心。当妈妈也要能经受的起一些委屈和压力,如果承受不起这些委屈和压力,要将孩子们教育好就很难,因为孩子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也会打孩子。管理者要与员工保持通畅沟通,要教育引导员工。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抱怨的时刻,只有管理者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教育和引导,才有可能真正坚强。
比如在外开新店,派出去的人往往都比较优秀。但是在最初选拔外派人员时,响应者总是寥寥,道理大家都明白,就是行为上不配合。还有企业组织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会不时有人离开,这个时候管理者就回很心痛,但这就是现状,必须要面对。
企业既然定下了制度,那么就得按制度给与员工奖励,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执行。就像妈妈将所有的奶粉给孩子吃了,孩子还在喊妈妈要吃的,孩子不会管你有没有,但这时妈妈不能打孩子,妈妈大孩子就是无理的。孩子骂妈妈,打妈妈,这些都是妈妈需要承受的。只有妈妈便得伟大了,孩子才会慢慢的长大。
对企业来说,管理年轻的孩子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管理意识需要改变。现状的管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大量90后成为员工主流,他们个性张扬,追求自由与享受,希望被别人尊重。针对这些特点,企业的管理理念要同步发生变化,不要把制度搞得太死,要引导和教育,比如搞一套员工专门娱乐的东西,供他们下班时休闲娱乐,要站在员工角度去考虑员工需求。过去总是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现在已经不完全适用了,在一定时候,有些制度可以有一定差异化,就像对待这些90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