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杂志 2016年11月4日刊登(Macao Magazine, by Mark O’Neill, photo by Eric Tam)
原文标题 A New Birth“The Birth of Venus” Opera House to grace Zhuhai’scoastline
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柏奇建筑空间摄影
图片1:2014年5月,陈可石教授在珠海歌剧院工地
2016年10月,一个新的地标在珠海竣工——九十米高的珠海歌剧院。“日月贝”——珠海歌剧院的形状是两个贝壳,主创建筑师陈可石教授的这个创意,灵感来源于十五世纪艺术家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陈可石回忆道”我当时站在珠海的海岸上,脑中的第一个想法是日出海面,但是该建筑需要两个部分,所以我接着想到的是“海上生明月”。然而日月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海面上。接着我就想到了那幅叫做《维纳斯的诞生》的名画。”
图片2: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
“日月贝”的设计就由此被创造了出来。日月贝在科学上又称“长肋日月贝”,是珠江三角洲的当地特产。这种美丽的贝壳遍布在珠海的海岸线。
图片3: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
珠海歌剧院项目选址于香洲湾野狸岛上,临山听海,与繁华城区一桥之隔。其占地面积57680平方米,歌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又称“大贝壳”、“小贝壳”,大贝壳高90米。包含一个1550个座位的音乐厅,一个大厅,一个礼堂和一个舞台。 小贝壳高60米,并包含一个500座位的剧院。该项目建筑总面积59000平方米,投资10.8亿元。
“这个项目的完成让我很高兴”,陈可石说。“歌剧院将会给珠海带来无法估量的价值,令这座城市国际知名。它将会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象征,就好像悉尼歌剧院,吸引八方游客和歌剧热爱者。它将永远矗立在那里。”
图片4: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
陈可石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并从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在过去的十二年里,他在深圳带领中营都市设计团队的一百多名研究生和设计师完成50多项大型工程。陈教授也是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从最初的建筑设计方案投标到最后的工程竣工,这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道路,跨越八年的时光。现在完成的创作终于呈现在眼前了,陈可石感觉到的是一种宽慰和快乐。“八年的时间,一个人可以从一个高中生成为一个博士,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对于这个项目,也是一样。很多东西都会改变,人事的变动,公司和意见的分歧。最大的困难是把它建起来。”
陈可石教授第一次到访珠海是九年前,被邀请作为专家,负责歌剧院的选址。市政府希望能够做一项重大的文化投资,所以最后选择一块填海地段用来建造歌剧院。
图片5:2008年,陈可石教授手绘歌剧院构思草图之一
随后珠海市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招标,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及其他国家的33家国际知名建筑师和事务所的投标,其中包括设计了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保罗·安德鲁,以及设计了首都著名的鸟巢的赫尔佐格。
遴选委员会的主席邀请陈可石教授也提交一份设计方案。尽管陈可石已经是中国全国几个重大项目的总设计师,例如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广东省政府支援西藏的一个重要项目,并且设计了“中国梦境-深圳湾超级总部“方案,但是陈可石教授当时并不是最热门的歌剧院设计者候选人。“我当时并没有期望能够负责设计建造珠海歌剧院,但是这个想法引起了我的兴趣。”用这两个扇贝的灵感,陈可石教授和他领衔的中营都市设计团队提交了他们的设计。
图片6:2008年,获奖方案渲染图
陈可石教授的设计方案在第一轮的选拔中被选为前九名之一,当时他和中营都市团队已经很满足了。两周后,入围了前三强。“前三名的三个设计方案是被放在网上,邀请全珠海的人民一起投票。其中第一名的设计方案被指出是抄袭了珍珠港的一个战争纪念馆,于是该方案出局了,而我们的方案顺利当选一等奖。”歌剧院的结构都很复杂所以设计起来是出了名的困难,而中国现有的绝大部分歌剧院都是由国外的建筑师设计的。“这是第一次,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在歌剧院设计方案的竞标中胜出。我们获胜有三个原因:我们独特的创意和艺术灵感,以及我们和珠海的深厚关联。”
图片7: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
陈可石教授雄心勃勃的设计也受到相当多的批评,有些专家怀疑结构上的可行性,有的人质疑这设计能否承受广东每个夏天都会到来的台风的侵袭。但是陈可石教授领衔的中营都市设计团队设计的这个结构有100年的使用寿命,也能承受12级热带风暴气旋、8级的地震强度和90千帕的风压。为了弥补他在建造歌剧院方面经验的不足,陈可石教授前往巴黎、伦敦、纽约等国际城市访问50多个歌剧院。
工程开始后,陈可石教授遇到了更多的障碍。“我曾经在香港工作,在那里,总设计师就是真正的掌控整个项目的领导者,但是在中国内地,现实是有很多不同。承包商会对方案作改动。举个例子,我们想用意大利大理石来建造建筑物的外墙,在香港这种选材非常普遍。但是负责该项目的承包商倾向于使用铝合金材料。内部装修设计也遭遇了大的改动。这就是中国内地的系统,我们无能为力。”
另一项设计上的修改是增加了一个有商店和餐厅的地下商场。“投资方希望增加一部分商业建筑。你在西方不会见到这些,西方的歌剧院纯粹是欣赏艺术的。”
图片8: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
在珠海歌剧院八年的施工期间,珠海的市政府领导班子发生了数次人事变动,但是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从未改变过。陈可石教授认为还是应当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在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保留了原方案贝壳的造型,业主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表现出对工程的高规格要求。一家在柏林有建造歌剧院经验,并且参与建造了莫斯科大剧院和哥本哈根歌剧院的德国公司来设计舞台和后台所用的器械。日月贝的结构是由10000吨薄钢打造的,花了400天改造成了两个贝壳形状(普通的钢材只需要两到三个月)。根据获奖方案,小贝壳的表面覆盖着LED照明系统,用来把歌剧院内的表演内容投影到外立面。歌剧院将会举办大型表演如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和话剧。音乐厅将会举办艺术活动,时装表演,艺术推广和公司会议。在音乐厅的上方是一层观光楼层,有一个餐厅和一个酒吧和一个时尚活动走秀台。
八年的建设过程中许多珠海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歌剧院会建不起来。珠海人口仅有150万,其中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能够承受得起看一场高品质歌剧或者音乐会的价格。“所有的歌剧院都多少依靠补贴生存”,陈可石说,“这对于高端艺术表演来说非常正常,传统中国戏曲在几年前衰退得很厉害,相反西方的歌剧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传统戏曲又重放光彩,这个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公共的利益,所以不可能只考虑商业回报,它的影响会是很大的,而且会吸引到外地的游客。”
图片9:2016年现场实景照片
陈可石教授相信,该建筑将会为珠海这座海滨旅游城市创造巨大的价值,因为他的设计毗邻海洋,“日出东方的时候,它看上去非常美丽,月光下也一样迷人。文化等于竞争力,有的城市非常富有,但是并不出名,因为它们没有任何出名的东西。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涌去巴黎和纽约?因为那里的文化,文化是永恒的。英国曾经最早制造相机,后来日本从英国学到了制造相机的技术,相机工业转移到了日本。德国人造出了最早的汽车,现在我们中国人也能造汽车。但是唯有文化是永恒的。”
珠海市的历届领导都很支持歌剧院项目。龙广艳副市长认为歌剧院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和本地精神,并且展示了珠海这座城市浪漫的一面,也增强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这将是一个文化上非常强大的城市”,她预计,珠海歌剧院会吸引到来自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的游客,从而扩大珠海在整个区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