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统计中国人一生中最想去的景点,我相信长江三峡一定可以名列前茅。我们向往长江,不仅因为她雄伟瑰丽的景色,更因为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丰都鬼城到忠县石宝寨,从云阳张飞庙到天下龙缸,从奉节白帝城到巫山小三峡,最终到达三峡大坝,一路风光无限,长江三峡沿途的文化更是丰富了整个三峡之旅。
今天要说的便是这三峡文化之旅中尤为重要的景点--云阳张飞庙。当长江三峡的游船经过重庆市云阳县时,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一侧是被誉为“三峡梯城”的云阳新城,另一侧便是有着“巴蜀胜境,文藻胜地”之称的千年古刹--云阳张飞庙。青山绿水中,这座古庙与波澜壮阔的长江一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云阳张飞庙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修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张飞,字翼德,河北涿郡人,他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为蜀汉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人物。可是,张飞生于河北省涿州,死于四川省阆中,他一生中主要战守之地和云阳都没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为什么要在云阳长江边上修建张飞庙呢?
民间传说,三国时候,蜀国和吴国交战,蜀国大将关羽兵败麦城后被杀。当时,张飞正在驻守四川省阆中,得知关羽遇害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命令部将在三日之内备齐白旗白甲挂孝伐吴,为关羽报仇。部将范疆、张达知道不能在时限内完成任务,害怕张飞在恼怒之下杀了他们,于是就趁张飞醉酒之时将他杀害,并割下张飞的头颅投奔东吴。谁知吴王孙权得知刘备要兴兵讨伐,害怕吴蜀两国交战期间,魏国趁虚而入,赶忙派人向刘备请和。范疆、张达得知这个消息,惊慌之下就将张飞的头颅抛入长江之中。当天傍晚,张飞托梦给云阳当地一个老渔翁,希望老渔翁将他的头颅打捞起来,安葬在蜀国境内。老渔翁一梦醒来,半信半疑,撒网捕鱼时当真捞起了张飞的头颅,就将头颅安葬在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上,并邀集当地老百姓建了最早的张飞庙,这就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
云阳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不仅因为其建筑奇特,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张飞庙收藏有自汉唐以来的碑刻书画、摩崖题刻及匾额、楹联一千多件,其中包括木刻颜真卿《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幽兰赋》,郑板桥书画的作品等艺术瑰宝,还有翁同龢、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赵熙、郭尚先、张朝庸、刘贞安等名家的木刻字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一座祭祀武将的庙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字画碑刻呢?解开这个疑问,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一个叫彭聚星的人。彭聚星是清朝末年云阳当地著名的才子,后来考取功名,到京城当官。闲暇之余,彭聚星经常和京城的书法名家交流作品,不仅努力提升自己的书画技艺,同时还留心收集字画作为珍藏。后来,彭聚星回云阳老家探亲,和张飞庙主持瘦梅上人一见如故。当时,张飞庙正重金聘请金石名家何今雨、姚仁寿在庙中篆刻书画作品,彭聚星对两位篆刻大师的技艺十分惊叹,同时也想为自己的毕生珍藏找到最好的归宿,于是就将自己收集的所有金石书画作品全部交给瘦梅上人,请何今雨、姚仁寿两位大师篆刻制作。现在,张飞庙内保存石刻、木刻大部分是当年两位大师耗费心血篆刻而成的,何金雨先生更是在完成石刻《出师表》的镌刻后与世长辞,葬在了老张飞庙后的飞凤山上。
既然说彭聚星是书法名家,在哪里可以看到彭聚星的墨宝呢?其实,只要到过张飞庙或者乘船经过张飞庙的朋友,都见过彭聚星的手笔,张飞庙外墙上的四个大字“江上风清”,就是彭聚星生平最得意的作品了。
除了文物和建筑,张飞庙的搬迁也是值得一提的。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坝上水位提升115米,为了保护文物,文物专家经过6年时间,从长江下游32公里远的云阳老县城对岸搬迁至现在的云阳新县城对岸,张飞庙的搬迁严格执行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从旧址拆解、逐一编号,重新组装起来的。这也让张飞庙成为建国以来我国文物建筑搬迁影响最大的一项工程。搬迁后的云阳张飞庙依然保持依山傍水,坐岩临江的地理格局。华灯初上,站在张飞庙隔江遥望云阳移民新城,鳞次栉比的楼宇层层叠叠,星星点点的灯光缀满整个山头,整副画面是那样的幸福、安宁和祥和,难怪这座小城在2010年被网络评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云阳当地,张飞忠勇的性格深入人心,人们信奉张飞,认为自己秉承了张飞的忠义勇敢的精神。为了纪念张飞,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云阳张飞庙都会举办以宗教、文化、经贸为一体的张飞主题庙会,开庙门、撞千年银钟、法师祭祀祈福等仪式,场面十分热闹。
来长江三峡旅行,听张飞传奇故事,品名家字画碑刻,看云阳新城夜景,感受张飞忠义文化,体验张飞庙会盛况,所有的这些,一定会是你三峡之行最特别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