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举行古木塔复建奠基和修复倪公祠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古民居文化景点建设全面启动,进入。市政协主席顾世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勇勇,市政协秘书长乔桂元等与全国政协委员、古民居博览园项目总投资人马国湘一同出席了开工奠基仪式。
古民居博览园占地面积约3300亩,其中2700亩为中华古民居文化公园。该园着力营造古民居新生的生态环境,不是仿古建筑群,而是最大限度地展示三峡、福建、浙江和皖南等地古代建筑群落风貌,成为蚌埠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对于加快蚌埠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古民居博览园十大文化景观之一 ——龙脊古塔)
龙脊古塔:龙子湖畔新地标
古民居博览园此次率先开工建设的龙脊古塔,有望成为龙子湖畔新地标之一。该塔原立于中国西北地区,因年久失修被拆除,主要构件辗转流落于晋南,后被马国湘抢救收藏。经调查,该塔始建于明代,清末重修。明代西北边疆常有外族袭扰,为巩固边防,明廷派大军驻守西北边陲,久而久之,明军与当地少数民族渐次融合,并将中原文化及生活习性在当地进一步传播。因此该塔虽建于少数民族地区,但主要采用的是汉民族木构建筑的营造手法和建筑风格,同时融入部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古木塔效果图)
原塔五层,高19.66米,全木结构,斗拱起檐,檐角飞翘,琉璃彩瓦檐面。塔柱之间有双层额枋相连,并有雕花彩绘装点。收藏时枋柱彩色图案犹依稀可辨,可见当年此塔建造时,飞檐斗角,雕梁画柱,十分精美。
(修复中的古木塔)
该塔修复设计方案增加了两层观景平台,供游人登临。复建后,塔高七层,高30多米,气势更加雄伟。古塔新姿,巍然屹立于古民居博览园龙脊山巅,东眺龙湖,西屏芦山,北依蚌埠新城。游人登临,倚城望“月”,园区美景尽收眼底。
(古木塔奠基)
督军府邸:接地气的蚌埠历史民俗展示馆
古民居博览园启动建设的专题景点督军府邸是一个接地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项目。在安徽省、蚌埠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古民居博览园将和蚌埠市博物馆密切合作,实施倪公祠复原工程,筹建蚌埠历史民俗展示馆,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文化景点。
该文化景点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复原倪公祠。倪嗣冲是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曾任安徽督军,驻蚌督皖八年,在客观上也曾为蚌埠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做出了一定贡献。倪公祠建于1921年春,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在城市改造中被拆毁,其部分梁架构件现收藏在蚌埠市博物馆。倪公祠迄今已逾90余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重建督军府。1913年,北洋政府批准将安徽省督军府首建于蚌埠。倪嗣冲曾邀梅兰芳来督军府贺寿演出,在蚌埠播下京剧艺术的种子。督军府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也是蚌埠作为皖北重镇、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体现。三是建设“唐家花园”景观。唐家花园原名“逸园”,在蚌埠二马路东北,始建于1917年,园林以苏州园林风格为主,稍加北方园林风格修饰,曾是皖北一处著名的园林。在复原倪公祠及督军府工程的相关环境绿化建设中,参考唐家花园相关资料,做好景观建设。
十大古民居文化景点令人期待
除了上述两大景点,古民居博览园将结合抢救收藏的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和采风采访获得的资料,建设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专题文化景点,主要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风情老街”。这里汇聚了170多栋古民居,岛上街巷错落,小桥流水,画舫穿行,堪称当代“清明上河图”;还有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闽南古村落“红厝圣迹”,诉说两岸同胞悲欢离合、呼唤祖国统一梦圆的“两岸一家”,根据“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玉茗堂”资料修建的“临川寻梦”,精心修复的《西厢记》中张生后人的老宅“西厢待月”,以及安放神州“乌木之王”的“东方神木”等等。
古民居十大文化景点计划2016年底建成。届时,这些原本散落各地、濒临毁灭,从推土机下被抢救下来的古民居,不仅成为龙子湖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走进古民居、享用古民居,寻梦和追忆乡愁的美丽家园。
(修复倪公祠合作签约)
仪式上,顾世平宣布古木塔复建工程开工,并与王勇勇、乔桂元、马国湘一道,共同为工程奠基培土。蚌埠市博物馆与安徽天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修复倪公祠(蚌埠历史民俗展示馆)合作协议》。
王勇勇在签约仪式上说,近年来,蚌埠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幅、占GDP比重三项数据位居全省前列,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已晋升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蚌埠乃至安徽省文化产业平添了一块极有“显示度”的金字招牌和发展平台,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该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蚌埠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古民居博览园等一批大体量、有品位的文化项目的支撑。古民居文化景点建设全面启动,对于展示蚌埠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