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上海 —随着中国文旅市场的迅速发展,文旅产业已成为新的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仲量联行(纽交所交易代码:JLL)与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共同发布《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化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从需求端出发,结合“去地产化”的宏观趋势背景,深入解读产业创新发展的破局之道。
“都市休闲客群”的崛起和去“地产化“背景下的发展新思路
仲量联行通过研究,率先提出“都市休闲客群”这一概念,其定义是以购买力平价(PPP)作为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该人群的日均消费(PPP)在$20-$50。他们具有较高消费水平,受过良好教育并追求生活品质,是文化旅游消费的主体客群。据仲量联行测算,我国都市休闲客群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456万人增至2017年的1.8亿人,年复合增长率达24%。预计至2020年,都市休闲客群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203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的27%。
与此同时,仲量联行与银联商务银杏大数据达成战略合作,对文旅消费市场进行洞察分析,研究显示2017年十大客源市场(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郑州、深圳、南京、苏州、成都、杭州的)都市休闲客群出游频次为平均2.31次/年,停留时间平均约4.4天,人均日花费则达到了2504元。与此同时,仲量联行通过调研访谈发现,都市休闲客群对旅游产品的期待呈现出体验式,品质化,情感性的特征。
从行业宏观趋势来看,自2016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发出了文旅与房地产“解绑”的政策引导,文旅产品自身的造血能力成为了核心议题。仲量联行认为,未来的文旅项目开发需要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更灵活的产品设计、更复合的盈利模式,以利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仲量联行中国暨华东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认为,“随着城市增量空间的减少,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一二线城市新增文旅项目的重要载体。同时,文旅功能的植入,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继产业导入、公共空间活化之外的又一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包括建筑改造和内容引进,将一个城市更新项目转化为成功的文旅目的地,需要纳入社群化的思考——即通过引入都市休闲客群追寻的业态和文化元素,营造契合都市人生活方式的社群氛围。此外,人们的文化消费持续转型,文化自信取代文化舶来,成为文旅产品的全新亮点,更将推动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巩固。”
文旅地产的未来趋势与评价指标
白皮书还指出,文化旅游市场已然告别过去粗放型、同质化的开发阶段,逐步走向以旅游为本质、培育健康发展模式为目标的新阶段,并将迎来八大发展趋势:
1. 旅游社群化:为游客定制专属体验为目的的新型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旅游的出行和消费方式
2. 业态国际化:浸入式戏剧、户外探索营地、分时度假等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文旅业态,在我国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3. IP本土化:国际优质IP的引入不应是拿来主义的生搬硬套,而是挖掘IP内容并根据客源市场与基地条件进行落地性调整,以最易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方式呈现使其保有持续的生命力
4. “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延长旅游产业链等多重功能,文化旅游开发已从单一功能的主题公园、度假地产转向“旅游+”复合化发展
5. 文化自信建设:通过主题景区、旅游演艺、度假旅居等创新方式将文化故事化、科技化、体验化,使得传统文化被更广泛理解、传承,成为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发展动能
6. 数字技术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给景区的运营管理、游客的出行方式以及游乐体验等多个维度带来变革
7. 跨界资源整合:传统房企、影视传媒、IP拥有方等多方协作,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多元化发展
8. 商业模式创新:去地产化背景下,通过轻资产输出、金融化运作等方式降低前期投入成本与风险,围绕主题项目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强化竞争优势,达成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中,仲量联行结合了文旅项目的市场表现、周边配套等传统评价指标和符合时代趋势的新指标要素,提出了未来文化旅游项目的六大评价指标:人性化体验、数字化驱动、产品落地性、文化创新力、舆情活跃度、财务可行性。
仲量联行中国暨华东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表示,“中国文化旅游市场正在步入品质化,专业化,智能化,IP化的快速发展中,市场的颠覆与创新对项目长期运营提供了更多的挑战。未来,仲量联行将秉承敢于创新、不断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和变革的使命,与业内伙伴携手,促进新时代下文化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仲量联行华东区及上海董事总经理吴允燊总结到,“仲量联行长期深耕城市发展研究,始终致力于以专业,高效的定制化服务,长期助力各级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战略决策与项目实施。此次《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化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的发布,显示了仲量联行在文旅产业研究领域中的专业度和领先性,更彰显了我们对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