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悠扬的歌声化开浓浓夜色,光影交错之间夜的幕布被拉开,远山间200多位身着银铬盛装的婀娜少女缓缓涉水而来......这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一个梦幻般场景。自从2004年3月正式亮相以来,至今仍保持场场爆满的记录,在旅游旺季,还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而在创造高票房的同时,《印象刘三姐》更获得文化部首届创新奖、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奖等多项荣誉。 可以说,《印象刘三姐》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成功范本,文化和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一大典型范例。
《印象刘三姐》演员阵营强大,共计800多名演职人员,除了来自周边村落的农民,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的在校师生。演出的原生态源自演员的本色演出,可以说,舞台上的他们所呈现的,正是他们自己纯天然的生活状态。
演出以当地渔民和女孩来演绎原生态地方风情,他们白天做自己的事,晚上来演出。他们珍视当“演员”机会,从演出中收获了自信和荣誉感,也通过劳动获得了物质上的丰富。如此一来利益链也就形成闭环:政府获得了税收,资方获得了收益,游客获得艺术享受,旅游业获得了增收,村民获得了工作机会......几个方面都从演出中获益。
《印象刘三姐》演出剧场所在的田园路,04年以前是一片甘蔗田,再往后走,就是个大鱼塘。演出的火爆为山村带来生机,为迎合发展契机,项目组在鱼塘的原址上建起立现在赫赫有名的“漓江艺术学校”。并且每年都会拿出近千万元的资金来资助、培养这些来自广西、贵州边远山区的学生。
自“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成立至今,扶持了一批又一批怀抱艺术梦想的当地孩子:学校包吃包住包穿,还有补助。这些来自山区的孩子一年平均能为家里创收一万余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贫困状况。入校生们都会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和排练,自入学第一年就能获得参演机会,经选拔逐渐负责重要角色,累积舞台经验。
学校还频繁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根据本土民族文化原创编排歌舞,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创作能力。演出中的“月亮精灵”,就是一位留校任教的老师。多年来她始终追随初心,将自己技巧上的磨练,和艺术上的领悟传授给更多与她有着同样艺术梦想的孩子。这种精神的传承,或许正是《印象刘三姐》最重要的成就。
不争的演出实力,和十足的品牌魅力,让《印象刘三姐》铸就了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金字招牌;同时,履行了教育、扶贫等社会责任,造福了人民、惠及了社会。一路走来,《印象刘三姐》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问题上不断审视自己,不拘泥于过去,亦不忘初心,坚持文化自信,保持十五年来的优良传统。未来,相信《印象刘三姐》将继续砥砺前行,不停步于往日辉煌,以本来面貌唤醒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