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艺术打开方式各有不同,你知道怎么用“颜色”打开《印象·刘三姐》吗?

http://www.cnair.com 2018-04-17 17:45:28 来源:航空旅游网

  《印象·刘三姐》的正确打开方式:运用“颜色”这把钥匙

  一提起“艺术”二字,似乎就意味着高高在上、阳春白雪。但当我们回访艺术史会发现,所有艺术源头都与生活丝丝入扣,而艺术又是最古老的人文学科之一,此后艺术逐渐分化为文学、绘画、电影、音乐等不同形式,其打开和欣赏方式也逐渐分化;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迁,艺术开始跨界创新,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你第一时间打开这幕实景山水“画卷”时,请记得使用“颜色”这把钥匙。

   这幕演出,先要用“颜色”打开

  有不少人表示,看完《印象·刘三姐》后,第一感觉是色彩太震撼了!这是因为张艺谋、王潮歌、梅帅元原本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当合作一出剧目时,各个艺术形式都会取长补短,彼此融合,用音乐、歌舞、灯光、色彩、电影等不同手法,给观众呈现跨界创新的颠覆体验。

  《印象·刘三姐》是由五种颜色构成:“红色对歌”、“绿色家园”、“蓝色情歌”、“金色渔火”、“银色盛典”,代表性地展示了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以及百家万象;演出中会出现广西少数民族最传统的对歌,极具本地特色的打渔,以及耕作、嫁娶、节日庆典、以及原生态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

  所以,当你坐在山水天地间,尝试走进这出剧目时,记得用颜色将它打开。

   其次,请你忘记故事线  清空经验

  也有不少游客观后反馈“没看懂”、“太艺术抽象了、没看明白”,其实是因为大家试图按照普通观剧习惯,去找对立人设、剧情转折点或者意外结局。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欣赏模式。譬如《印象·刘三姐》就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欣赏体验:一种弥散性思想和代入式的引导;没有明确的脉络或者相连的逻辑点组成既定叙述线路;没有具体人物和情感纠葛圈住感知和想像;它事关万物萦纡与生存状态,探讨如何在山水间诗意栖居与乐活奋进,如何理解本源文化并始终欣悦传承,如何暂别雍华浮世绘、慢读自然风物志。演出只提供了客观生态与情景,提供了一副即视感充盈的山水画,提供了一群人真实的生活方式,它欢迎一切形式的猜测与解读,每一点朦胧感悟,每一丝似曾相识,每一位观众的参与都应该是即兴与主观的。

   记得,看光影在山水间舞蹈

  演出利用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移动式舞台几乎铺排于整片书童山漓江水域,与大自然形成了密切的联动和呼应。但所有技术与形式都不抢镜、不呱噪,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山水与民俗风情的本来面目,侗族男女现场原声对歌,渔民演员手动拉舞重达200余斤的沾水红绸,多达上百人的少女团队手控服装led灯整齐划一,分秒不错,划真竹筏、放家养牛、照顾鱼鹰,每一个细节都源于生活、源于真实。大场面更是细腻考究,不一味追求阵仗,从整体构图、演员走位、空间分解、颜色搭配、灯光氛围与引导的视线运动,每一个场面都是电影镜头般的专业与精致,像极了黄金时代的佳作,既古典又先锋,一帧一幕都是用心与用意。这么多片段与元素,这么多曲山水高歌,这么纯粹的民生百态,只讲一个故事,不可惜么?整整十五年,《印象·刘三姐》守住的初心与耐住的光阴,相信你都看到了,也都看懂了。

   然后,古老的故事身影跃入

  当你获得所有的观感体验,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没错,这种熟悉感,就来自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血脉。

  刘三姐是广西少数民族传说中一位勇于与恶势力抗争、独立勤奋的美丽歌仙,属于民间故事。虽然故事版本众多,在不同时代、地域里都有不同版本,但广为人知的仍然是她在庆典上的对歌大战、与阿牛哥凄美的爱情,以及为不委身于恶势力跳崖升仙等关键情节。这其中,包含着刘三姐这位女性形象所代表的的民间伦理、民间智慧、民间想像、民间情趣,这些都是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中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地方。

  1961年,影像逐渐成为观众获取信息知识、丰富生活的主要媒介手段,电影《刘三姐》应运而生。其故事结构根植于民间传统式,同时加入声画影像特点,将歌仙的古诗形象化、戏剧化,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与甲桂林的阳朔本土民族风情通过影像进一步解构与流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标识与岁月记忆。

  2003年,国人旅游消费能力增强,对大型演出剧目的需求增加。由张艺谋、梅帅元、王潮歌跨界联手,打造了大型实景山水演出《印象·刘三姐》。其剧目参考并梳理各类素材,竭力做到广取博收,在保留传统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刘三姐所代表的文化精髓、所经历的生活情境、所热爱的民歌民俗,尤其是所敬畏和珍惜的这一方好山好水,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和诗意化的编排进行融合和呈现。

   最后,请记得为“敬畏自然”致谢

  当欣赏完演出、意犹未尽时,记得向主创团队深深致谢,因为这场动用现代设备、恢宏浩大的实景山水演出里,从未破坏过当地的一草一木。主创团队身怀“敬畏自然”之心,十五年如一日,保护着生态。

  《印象·刘三姐》本心之重,便是感恩山水、守护自然。演出选择了山水,山水也选择了演出,这份珍重与珍惜需要也确实是从每日大大小小的努力与付出中实现的。

  园区几乎全部被绿色覆盖,种植有茶树、风尾竹等,绿化率达到90%以上。每场演出前都会有固定清洁人员对整个园区进行多次打扫,确保做到场地零垃圾,座位零污渍。演出运用的灯光、音响系统均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水上舞台全部采用竹排而建,不演出或者涨水期可以全部拆散整理,对漓江水体及河床不造成任何影响。130多亩建设用地上,鼓楼、风雨桥及贵宾观众等建筑散发出浓郁的侗族特色,整个工程承袭侗族的匠心匠意,全部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见微知著,《印象·刘三姐》始终将原生环保概念沿用于演出内容、系统和周边设施,十五年如一日,不是随便说说。

  《印象·刘三姐》的本心与唯一,源自民族、取自山水;是桂林阳朔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书童山为首的十二座背景山峰,以及这一片山水所支撑和浸润的本土人文风情,重组并完整了演出的形式构成与精神内核。远远区别于传统搭建,《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山水演出构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剧场。不仅仅是以天为盖地为庐,远山、近水,环绕的竹林与繁星高悬的夜空,提供了360度纯自然,大露天观景舞台和原生态的沉浸式观赏体验。正因为舞台与山水之间的互融与开放,演出随着天气的变化也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阴、晴、雨、雾、春、夏、秋、冬、潮涨、潮落,一切遵从自然和山水;不论烟云缭绕还是繁星争耀,朝朝暮暮,从不重复,捧给观众的是无限的魅力和叠加的期待。

   结尾

  正因为大型实景山水《印象·刘三姐》有多层次、递进式的打开与欣赏方式,才使得其自2003年国庆期间,试演获得空前反响;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后,开创了中国实景山水演出的先河,也成为其领域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2017年《印象·刘三姐》共接待160余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1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创历史新高;2018年大年初三,从固定修演期恢复,春节期间每日演出加至3场,加座售罄。

  十五年来,《印象·刘三姐》守望初心、传承经典、保留特色、突破桎梏,不断跨界融合“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使这种演绎的艺术形式有更多呈现的空间与可能。欣赏它时,记得从颜色进入,一层一层,直至走进民间故事内核、奇峰秀水的“天人合一”情怀里。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