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景区建设亮点纷呈 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
金秋大地映思南.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神奇俊美的自然山水、得天独厚的地质旅游、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隽永奇特的旅游商品,构成了思南文化旅游发展高地,主要集中在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内。以温泉--石林为核心的“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享有“国土资源地质科普基地”、“中国温泉之乡”等殊誉,是我县倾力打造的重点景区和文化旅游名片。今年,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列入省委、省政府全省100个重点景区规划建设,思南县纳入市委、市政府“两区一走廊”战略规划,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以景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投入为拉动,科学谋划,强力推进,思南温泉—石林景区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温泉—石林景区对外开放
一、高点规划,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建成国家AAAAA级,集休闲观光、地质科考、文化体验、康体疗养、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按照《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的要求,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聘请高层次、高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实地考察,编制完成了《思南县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思南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及《思南石林服务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相继通过省、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完成了《思南县温泉开发总体规划》及修建性祥规。按照省100个旅游景区规划要求,启动完成了《温泉—石林景区建设规划》的修编,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在景区规划建设中,该县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举全县之力加快温泉--石林旅游景区建设。
鸳鸯戏水、和谐自然.
二、申报创建,凸显特色品牌效应
依托资源优势,抓好申报创建“中国温泉之乡”、“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万圣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品牌及国家A级旅游景区,尤其要做好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增强思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思南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高度。
石林仙景.
三、突出重点,形成众星捧月格局
围绕温泉—石林景区建设,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坚持投资、招商、项目“三力驱动”,开展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吸纳社会融资、整合部门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力度。截止11月底,温泉--石林景区建设总投入达到6.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6亿元,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达3.3亿元。一是石林景区内建设投入约1.5亿元,修建了地质公园主体广场、集散广场、旅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景区旅游公路、地质博物馆、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工程。二是城北温泉旅游城市综合体建设投入2.3亿元,已完成约430亩土地收储,正在实施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温泉综合体大门牌坊、洗浴池、疗养池、游泳池、温泉酒店、停车场等工程。三是景区交通环境逐步改善。杭瑞高速沙沟互通至石林景区72公里的三级旅游公路全面建设完工,总投资1.72亿元;石林至乌江安仁、鹦鹉溪至温泉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上述旅游公路建成,有效连接石林—白鹭湖—县城—温泉旅游综合体,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宝洞奇观
四、创新发展,实现多方协作共赢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成立了县旅游局和地质公园管理局,解决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落实职责,强化旅游部门的协调、考核、管理等职能,组建五个牌子一套人马,统筹办公,发挥各部门项目、资金、人力、技术等优势,全面推进景区建设工作;整合县内资源,组建乌江石林旅游发展公司,景区建成后,将移交公司运营,实现门票封闭管理,引导石林景区走入市场化发展,把资源变成产品,把旅游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增强旅游发展活力。
野渡无人舟自横.
五、强化营销,形成联动“叠加效应”
发挥营销主体作用,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营销策略,丰富营销手段,拓展宣传促销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思南文化旅游独特的魅力。
一是加强与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拍摄思南风光风情纪录片、专题片,在新华网贵州频道开辟“思南专题”,开通“奇幻石林·大美思南”微信平台和手机报《文化旅游专刊》,凭借高端平台和网络媒体,强势宣传推介思南文化旅游资源;二是加强与旅行社交流合作,到客源地召开推介会、参加旅交会;三是持续举办各类大型活动,9月28日,举办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启动仪式,吸引来省内10余家主流媒体和30多家旅行社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1月12日,我县成功举办了“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开园揭牌系列活动,举办“喀斯特地质学术研讨会”、“思南建府600周年研讨会”、“石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活动聚集人气,扩大影响,营造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62亿元。其中,石林景区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收入2.4亿元。
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
六、业态融合,形成产业群聚效应
该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山区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并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借鉴“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经验,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一是石林景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建设草皮、花卉、经果林、中药材、金银花、生态茶、现代农业、特色养殖等。2009年,成功引进益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树状金银花、生态茶,建立了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二是温泉景区除了突出洗浴疗养功能外,也将开发温泉酒店、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温泉房产、温泉观光园区等;三是借助旅游产业平台,有效融合工业、农业、林业、体育、商贸、水利、房地产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新型旅游产品,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运动健身、会展演艺等配套服务,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
目前,该县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随着旅游产品渐趋成熟,交通环境日益改善,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重点开拓休闲垂钓、运动健身、康体疗养、文化体验、保健养生等产品,因地制宜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推进业态融合,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效应。
和谐相处是自然
七、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以文化视角来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来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来带动旅游。一是以重点景区为载体,邀请影视名家拍摄影视剧作,如石林景区便是电影《旷继勋蓬遂起义》拍摄地;组织省内外文艺界知名人士采风创作,如浙江知名画家、贵州作家走进思南石林等,提升景区知名效应;二是组织编撰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导游解说词。邀请中国地质大学编写了《思南导游手册》,突出地质科普文化;县内专家编写了《思南石林故事集》,有效融入土家文化和傩文化,给石林景区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三是温泉景区建设,渗入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文化元素,赋予景区文化内涵;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如花灯、醒狮、扎鼓棚、傩戏绝技等,诠释思南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思南独特的人文魅力。
丰收在望
八、创优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
一是针对导游人才匮乏,从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推荐兼职导游300余人,充实和壮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兼职导游培训、选拔,最终产生金牌导游10名、形象大使6名和兼职导游80名,优化和提升导游综合素质;二是举办美食文化节暨厨艺大赛,挖掘130多种菜品,丰富美食文化内涵;三是联合举办公交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宾馆酒店业务技能培训,从职业道德、旅游礼仪、消防安全、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白鹭洲酒店开展军训、宣传促销、篮球、业务技能等一系列活动和比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四是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白鹭洲国际大酒店建成运营,正积极筹建申报五星级大酒店相关事宜。乌江假日大酒店、凯悦大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
10月18日,该县正式承接举办全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11月23日,召开承办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动员会,县委书记胡洪成作了《全县总动员 打好旅游发展攻坚战》的讲话,吹响奋进的号角。围绕旅发大会和景区建设,编制项目69个,总投资52.34亿元,其中,2014年旅发大会必须实施的项目53个,投资13.65亿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全力以赴打好旅游发展攻坚战,抓好景区建设和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和精心策划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力争把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办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盛会,推动思南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记者 苟敬萍 魏然 通讯员 安万阳) (图片由思南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