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庄周小憩,梦见自己变成了翩跹飞舞的蝴蝶,轻灵飘渺,悠然自得。突然梦醒,发现自己依然是庄周,却再不能分辨到底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
《东方霓裳》就是从这样繁华绮丽的梦境开始的……
到锦绣中华民俗村,先是慕二十六少数民族村寨表演之名。看完黎寨的表演,已经是民俗村里二十六村寨的最后一场,黎族姑娘仍然忙着补妆赶场,询问之下原来17:00要上演大型民族服饰舞蹈诗《东方霓裳》。
黎族姑娘再三推荐,说这是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120名专业演员用350套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倾情演绎的,一场“风花雪月”的舞蹈,得过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和国际IAPAA大奖。还说来了民俗村就不能不看,连国家领导人来深圳视察都要看,说明真的很好看!
果然,幽静的蓝色舞台上,无数绚丽的蝴蝶翩翩起舞,一开场就惊世骇俗,美得如梦似幻。
当糯糯的苏州评弹小调响起,耳边传来甜润的少女歌声,却是娇俏的江南卖花女,在月影明动的夜晚,踏着荷露竹影随风而来。淡淡的桨声回荡耳畔,让人刹那失神有了身处江南水乡的错觉。此情此景,恰恰契合了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带着淡淡的惆怅,却又如此美好!
话说江南昔日吴王与西施出游,在苏州桥头见到卖花女沿街叫卖鲜花,鲜花明艳正衬西施娇容,吴王便取下自己头上的金簪,命人剪下簪子一截,将卖花女的花统统买下,供西施晓妆,虽然如此情意,最终葬送了吴国大好河山,却丝毫不影响这一传世佳话,让人感慨。
只见舞台中央又缓缓行来泛舟采莲的少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少女月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倒让观众“沉醉不知归处”,暗呼“争渡,争渡”。
众人意犹未尽时,台上已然一派北国风光。这一段讲的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传统婚俗。身穿艳丽蒙古长袍蒙古汉子骑着高头大马,腰扎彩带、脚蹬高筒皮靴,去迎娶自己心爱的姑娘。为姑娘送上自己挚爱的弓箭后,双双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这里却省略了一些下文。
相传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发现火石,于是让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火种,让族人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蒙古族的民族之火因而得以延续。所以根据蒙古族的婚俗,男子迎姑娘进门,会在院子里垒上一堆旺火,新人不拜天地,而是往火里祭撒奶酒,以求火神的祝福,好早生贵子传宗接代。
画面从北国摇转到雪域高原,高原的上空盘桓这高亢嘹亮的歌声,在辽阔的蓝天雪山背景下,盛装的藏族青年男女骑着牦牛,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逶迤而来。
西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到了清朝才正式得名“西藏”,雄踞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的美誉,高到极致、美到极致、神圣到极致。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向唐太宗请婚,太宗六试婚使,许嫁文成公主,最终成就一段历史爱情佳话。从如今的布达拉宫也可以看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当年必然感情深笃,令人歆羡。
据了解,《东方霓裳》是一出集民族服饰、舞蹈、音乐和舞美于一体的大型民族服饰舞蹈诗,分为“北国风,南疆花,西域雪,东海月,中华锦绣”五大部分。北国风、南疆花、西域雪讲述了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东海月”则着重讲述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
神话传说中,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炙烤大地,民不聊生。神箭手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受到天帝褒奖,获赐“长生不老药”,却被妻子嫦娥偷吃。嫦娥飞升到月宫,令后羿痛不欲生。世人责备嫦娥偷吃灵药做了快乐神仙,却不知道嫦娥为从此不能见到后羿懊恼不已。
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感动了月老,月老许他们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相会。《东方霓裳》的“东海月”表现的就是每年八月十五嫦娥和后羿相会的场景,将二人眼看月亮渐渐落下,苦于爱别离、难长聚的悲情演绎地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同时也是希望可以借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于是乎一支舞尽,荡气回肠,观众却依然傻傻坐在席上,忘了谢幕。
在《东方霓裳》这部唯美的艺术史诗里,舞蹈作为整体视觉画面和色彩最重要的一部分,完美融合了服饰和灯光,三者结合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将声光交错的梦幻奇境演绎到极致,甚至是超凡脱俗。
整部剧跨时空地反映了中国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姿和其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过程,并从始至终给人以惊喜,只有用心的思维来面对,才能在这个新奇、迷彩、绚丽的世界中寻找到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