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暑期北大称旅游景点 游客排队40分钟入校

http://www.cnair.com 2012-08-11 16:23:50 来源:航空旅游网

   


    文化景点少 历史故事缺 深度参观难 导游解说乱


    “高校游”为何变成“拍照游”


    清华东门外,问起清华大学(微博)名字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来由,来自吉林的高中生关含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的父母也摇了摇头。


     游完清华逛北大,暑期的大学校园游人如织,但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游客都像小关一样,拍照留念后,对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文化精神仍知之甚少。


    而高校里面向游客的文化景点少,缺乏触摸历史故事的机会,深度参观图书馆、教学楼难,以及部分导游胡乱介绍……众多原因,让高校游少了文化气息,变成了普通旅游景点的“拍照游”。


    逛一趟大学只拍了70张照片


    始建于1909年的清华主校门,誉为“二校门”。门前,一些家长(微博)正拉着自己的孩子合影,孩子们的眼里似有一些懵懂的憧憬。


    在关含的相机里,湖面、石舫、博雅塔;校门、日晷、石碑、教学楼……70多张照片显示他曾经游过清华和北大。可问起照片中建筑的故事,关含说不上来。对他来说,拍照片、发微博,清华北大就算来过了。


    在清华大学纪念品销售处门口,来自秦皇岛的刘先生,正仔细端详着一个印有“我要上清华”字样的铅笔盒。“20块钱,给8岁的小女儿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此次带女儿来清华大学游览,是希望孩子能感受下清华大学的学习气氛,但游览下来却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清华的建筑物,拍拍照而已。


    记者调查20余名散客,校园游最长的逛了3个小时,最短的只逛了约40分钟,大多数人都是在2小时内逛完清华或者北大。高校游逐渐变成了同普通景点一样的“拍照游”,一些旅行团线路在行程中对“校园游”的安排大多不超过一个小时。


    实验室、图书馆进不去


    本来是感受文化熏陶的“高校游”为何变成了走马观花的“拍照游”,除了游客的兴趣、时间因素外,更多的游客则是抱怨:教学楼、图书馆进不去。


    来自江西的杨老师很遗憾:来趟清华,却没找到清华大学化学系在哪里。“学校也没有很清楚地标出来,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化学老师,我很想看看清华化学系大楼什么样子。”来自辽宁的马艳女士也向记者抱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看看这里是怎么上课的,可连教学楼都进不去。


    清华一位在校学生透露,像核能研究所、机械工程学院等学科保密性比较强,这些学院的教学楼通常要刷卡才能进入,实验室更是不会对外开放。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一般散客到教学楼里参观,只要不做长时间逗留,不大声喧哗,都是可以的。图书馆因为没有明确规定,游客前往时经常会被拒绝。


    在北大图书馆,游客同样吃了闭门羹。“校外人员入馆看书需出示并登记身份证和学生证,参观者谢绝进入!”一块告示牌挡住了访客。一位大学生模样的游客不死心,上前咨询:“校外人员可以进去看书吗?”窗口的管理人员显得很不耐烦:“贴着自己看!时间快到了,也看不了什么。”


    小伙子只能怏怏地在楼前留了一张影。“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是最浓的,可惜不能感受一下。”


    走出70院士的“圣殿”无说明


    教学楼、图书馆进不去,但在百年名校里,古迹、故事,俯拾皆是。然而,走一遍校园发现,能向陌生访客娓娓讲述曾经的人物、故事的景点,却寥寥无几。


    “景色很美,古建筑也很多,但好多古建筑看不懂,也没有找到说明。”关含有点惋惜。


    在清华大学,建于1919年的早期“四大建筑”之一科学馆,因假期闭馆,关含没能进入。事实上,这里是清华理工科的“圣地”。上世纪90年代曾作过统计,从这个楼中走出来到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多达70多位。遗憾的是,关含在楼外既看不到这一“传奇”,更不知道70多位院士都有谁,又为人类做了哪些科学探索。


    即使几处代表清华大学“精神”的建筑,也没有更多的介绍。在水木清华古建的正额,可以看到“水木清华”四字,但游客并不知道其典故——晋人谢混有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朝圣般在清华学堂留影,但游客不知道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曾在这里汇集,也正是那时候,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位于大礼堂东侧的新水利馆、电机馆、同方部等很少有人光顾。因为没有文字介绍,更没有游客知道,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新水利馆学习;旁边的电机馆里,朱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