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枪炮之旅 看尽历史沧桑

http://www.cnair.com 2011-12-29 14:50:45 来源:航空旅游网

【导语】:从赤膊上阵到短兵相接,冷兵器时代过后,热兵器发展迅猛。在和平年代,刀剑、盔甲、枪炮、战机,这些曾记载着动荡历史或赫赫战绩的兵器已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但与这些枪炮有关的历史却依然被世人传颂,更有一些游客会不远万里地前往国内外的军事博物馆、城堡、战场遗址,展开一次追忆历史的“枪炮之旅”。


置身其中,每只锈迹累身的箭茅上似乎都深藏着一段因战事而不得不转身的别离,每门色泽青灰的火炮上似乎都凝结着为了他人的安宁而倾洒的血泪,于是耳边犹闻战鼓擂动、号角声急,眼前犹现硝烟战火、狼烟四起。其实,这些兵器背后的事迹无论是英勇的还是残酷的、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都值得我们去铭记,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国内,去厦门的游客多会前往胡里山炮台,为的就是要看看这里号称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火炮,而为了更完整地复原鸦片战争期间的场景,胡里山炮台还新建了“船坚炮利”景点,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冷热兵器的“碰撞”,还可以登上“战舰”亲手操作“火炮”。此外,记者还从西安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大型专题性兵器博物馆也已在西安开工,建成后的博物馆将以国际高端兵器、中国兵器发展史为主题,全面展示兵工业的发展历程。


其实不只是在国内,国外的很多兵器博物馆也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争相到访的景点。其中以奥地利的“军械库”最受推崇。来自奥地利旅游局的资料显示,奥地利格拉茨的军械库因收藏着独一无二的中世纪武器和盔甲被世人誉为全世界最大的武器装备博物馆。看着这些足以武装三万人的兵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剑客时代,在那个年代,剑客们把生命挑在剑尖,以决斗中把对手的鲜血溅在自己身上为荣,谱写着快意恩仇、剑气如虹的壮歌。而在英国伦敦,各类军事博物馆多达数十个,无论是展示着战斗机的皇家空军博物馆还是展示着坦克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都是游客了解历史的好去处。据英国旅游局媒体及公关专员刘惠心介绍,除了参观兵器,在很多兵器博物馆内,游客还可参与到“闪电战”等互动活动中,进一步走近那些动荡年代。同样,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军事博物馆也很受游客欢迎,“艾伯塔军事博物馆展示着加拿大海陆空三军的军械,重现了加拿大军队捍卫国土的战争场景,以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加拿大旅游局媒体专员吴琼介绍说。


记者从国外各大旅游局了解到,除了博物馆,其他可以参观到兵器的景点还包括古堡、炮台、古城墙等地。爱尔兰旅游局中国区市场经理陈燕荣告诉记者,来到北爱尔兰的伦敦德里,首先要看的就是古炮台和城墙。古城墙全长1.5公里,城墙上摆放着多门大炮。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德里还有一个别名———“处女城”,这是因为伦敦德里是欧洲少有的城墙未被攻破过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城墙和炮台也由此盛名远播。加拿大魁北克省旅游局驻中国及韩国地区总代表高玲也向记者表示:来到魁北克城的游客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便是魁北克星形城堡,它全长4.6公里,游客可以在要塞内参观炮台、兵器、制服等。而位于星形城堡旁的战场公园则是1759年英法激战的古战场,园内还有很多当时遗留下来的武器和火炮,并且竖立着纪念碑,以追悼战争殉难者。


梅兰加尔城堡:防御工事巅峰


军阀混战,群雄逐鹿不只在中华大地上演,战国时期的日本,黑暗中世纪的欧洲,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均曾是诸多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力拼角逐的舞台。战争带来了悲欢离合,也造就了战争艺术,促进了各种攻防器具和武器的演化。古城池城堡总是与各种攻防器具紧密结合,中国四方城池展示着云梯和檑木,日本山城陈列着十字弓,遍布欧洲的各种城堡拥有盔甲宝剑,而印度焦特普尔的梅兰加尔城堡,不仅有着坚不可摧的城堡构造,有着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展示,有着摧枯拉朽的火炮陈列,还有着防御大象攻击的设施,展示了印度独特的历史和战争风貌。



梅兰加尔城堡


太阳城堡:拉索雷人的骄傲


焦特普尔是一座蓝色之城,城市里遍布着无数蓝色的房屋。拉索雷人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他们建立了马尔瓦尔王国。拉索雷人视荣誉高于生命,他们尚武,男人或者战胜或者战死疆场,视战败而归为奇耻大辱;妇女会督促自己的丈夫去战斗,马尔瓦尔的王妃们曾经拒绝战败而归的王公入城。


马尔瓦尔王国于1459年开始在焦特普尔的石山上修建宏伟的梅兰加尔城堡,并围绕城堡在山脚下建立了焦特普尔城。历任王公都在这座城堡中增添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梅兰加尔成为印度城堡的典范。在《马尔瓦尔的房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座城堡是如此不可征服,如此强大,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对它充满了敬畏、赞美、羡慕或者恐惧,它成为了拉索雷人的精神象征。这座城堡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事实上这里也曾经发生过多次攻城大战,在城门上还保留着斋普尔王公进攻时留下的燃烧痕迹和加农炮的弹痕,但城堡从未失守。


在英国殖民地时期,马尔瓦尔作为土邦存在,拥有自己的主权,之后加入印度联邦,直到1971年封号被剥夺,资产被充公。只有梅兰加尔城堡依然是马尔瓦尔家族的私产,但按照政府的要求必须对公众开放,否则将收归国有。


目前马尔瓦尔家族将这座城堡的一部分开放为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厅陈设家族曾使用过或者俘获的宝剑、马刀、盾牌、利斧、盔甲、硬弓、箭矢和一些形状非常独特的兵器,由于印度西北部曾长期受到外敌的入侵和骚扰,战争也使得兵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互相影响和演化。


坚不可摧的城防


穿过焦特普尔被鲜花、香料、粪便和下水道等各种气味弥漫的曲曲折折的小道来到宏伟的梅兰加尔城堡,尽管从城市的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看到这座如在云端、气势恢弘颇有王者之风的城堡,但亲临其下仍然摄人心魂。


梅兰加尔城堡修建于125米高的山地之上,设计者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势,将整座山的岩石山体削成绝壁,在绝壁之上利用切割下来的山石修建了36米高21米宽的城墙及城楼,整个城堡与山石浑然一体,也达到了最完美的防御效果。为加强防御能力,19世纪初,马尔瓦尔王公在城楼上布置了十几门火炮。


攻城者首先需要面对壁立的山石、如蝗的箭矢或猛烈的炮火,他们只有突破守城士兵箭矢或炮火的压制,才能够靠近城门。


城堡有7座城门,大都修建在一个急转弯后的陡坡之上,以减缓大象冲击的力度,同时,城门上还布满了几十厘米长的铁钉,以防止大象对城门的撞击。尤其是最后两座城门之间,是100多米长的陡坡,陡坡的右侧是30米高的塔楼,守城者可以从塔楼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最后一道城门前修建了一个折角,而城门为铁皮所包裹,也布满了铁钉,攻城者在狭小的空间里不能展开大规模作战,也不能使用大型攻城器械,在他们的头顶还会有不断落下的箭矢和石块。只有经过所有这些严密的防御工事,才能够到达精雕细琢、极尽奢靡的王公宫殿。


历史沧桑如白驹过隙


站立在梅兰加尔城堡高高的城墙之上,抚摸着那些巨大的火炮,居高临下地眺望着焦特普尔城,似乎能够体会到马尔瓦尔王公那种发自肺腑的优越感,他会是以怎样的骄傲俯视着城墙之下如积木般的蓝色房屋和蝼蚁般的芸芸众生,也似乎能够感受到那些远来的攻击者面对城堡时的敬畏和颤栗,感受到城墙下战争的残酷———那亘古的进攻号角,人声鼎沸,杀声阵阵,箭矢穿空和大象嘶鸣。


从清晨到黄昏,我在城堡中漫步,只为了在这古老的太阳城堡中体会时空交替,体会日出东方,体会日在中天,体会残阳如血。


昔日拥有万顷王土和万千王臣的王公也曾雄霸一方,也曾为独立而作战,也曾为生存而臣服,如今唯余一座游客如织的城堡,历史沧桑,如白驹过隙。


小贴士


1、参观城堡的最佳时间是在午餐后,首先参观城堡的室内博物馆,以避开强烈的光线,在下午时分参观室外部分,黄色的砂岩在夕阳下有着夺目的色彩。


2、梅兰加尔城堡位于焦特普尔老城。乘坐火车前往焦特普尔,从德里出发需要11个小时,从斋普尔需要5个小时。


3、 老城内钟楼附近有很多经济型旅馆,适合喜欢晨昏在老城内拍摄闲逛的背包客居住。中高档宾馆一般位于老城外。






[page_break]



 


在格拉茨听冷兵器讲故事


我走在格拉茨的街道上,阳光如传说中一样出奇的好,城市却出奇的静,那一刻,我很怀疑自己是走在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里。格拉茨在斯拉夫语里的原意是“城堡”,而城堡就在城市北面施罗斯山上,它和那矗立其上的大钟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某种象征。在城堡的旧址上,摆放着四门火炮,居高临下,威风无比。不过,那显然不属于更早的冷兵器时代。



奥地利格拉茨的军械库


听说,对于奥地利人来说,格拉茨有着不一般的意义。长久以来,奥地利人都宁愿把格拉茨当作自己的“秘密情人”般保护着不怎么拿出来示人。如果说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是属于国际旅行者的,那么格拉茨就是奥地利人自己的城市。我曾向同行的奥地利人求证,他眨着金色的睫毛下灰兰的眼睛不置可否并执意要带我去看那传说中全世界最大的兵器库。


其实,如果多一点对这个城市历史的了解,就会明白为什么它一度成为冷兵器之城。这座中欧古城地处奥地利东南部多瑙河支流穆尔河畔的盆地,是扼守匈牙利平原和多瑙河中游地区通往亚得里亚海陆交通的要冲,历史上就一直是抵御外敌进攻的前沿阵地。难得的是,格拉茨在频繁的战火中保全了全奥地利最完整的历史古城,也包括海仁街州政府斜对面的军械库。


15世纪末,格拉茨面临着土耳其帝国的巨大威胁,开始逐步组织建造和储备各类兵器。1642年,安东尼索拉在州政府旁边建立了一座兵器库,为当时不断增长的军事需求提供兵器支持,后来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展出不以种类计算,而以数量取胜,光是盔甲就有上千件,一模一样的兵器也有成百上千件,所说是因为古时候的军队不提供武器,士兵要去打仗得自己购买,不然就要去租。这么多古代兵器堆放在这里没有生锈,除了先进的保养技术外,也要归功于博物馆的木制构造,木制的天花板、地板和墙壁吸收了大量的潮气,使得这些古兵器得以保留了当年的原貌。上世纪30年代,一位钢铁商买下兵器库并改建成盔甲博物馆对外开放。


盔甲博物馆共五层,里面展示的装备足以武装3万人的军队。馆内存放着各式兵器,最吸引人的当属各种盔甲。全身甲、半身甲,还有颈甲、面甲、腕甲、胸甲以及马匹专用的马甲。除了战争中士兵穿的盔甲,王公贵族参加宴会作为礼服穿的华丽盔甲更夺人眼球。这些盔甲上有压制的花纹,甚至还有黄金和宝石等饰物。花纹和饰物多少直接体现了盔甲主人的地位。


很多古代战争题材的好莱坞电影都喜欢到格拉茨取景。《指环王》等魔幻电影更是频频出现盔甲博物馆中珍藏的盔甲战服造型。据说,执导《指环王》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派出外景组多次来格拉茨取景,并对盔甲博物馆里的珍藏进行研究复制,还对格拉茨四周的“战争地貌”进行模仿。在《特洛伊:木马屠城》中,身穿各式盔甲的勇士、特洛伊的王子与斯巴达国王等人更是英武霸气,其类型也“取经”自这里,在欧美一度掀起一股“盔甲服”的热潮。


这里完好保存着中世纪的“战争地貌”,非常适合拍电影,特别是城市的细节随处彰显其历史文化的深厚,比如建于15世纪的公爵府,挂满了彩绘、壁画,墙上画着各种战神的画像,这些都是现代工艺无法复制出来的。


在这个泛着幽幽寒光的博物馆里游荡久了,会突然对那个冷兵器的时代肃然起敬。金戈铁马的年代,由于武器的不同,令战争游戏与规则亦如此不同,而那些冷兵器时代的失与得、悲与喜的爱恨情仇的故事也会带上冷兵器时代的烙印,一如同我们在诸如《指环王》、《圣女贞德》、《特洛伊》、《亚瑟王》、《角斗士》和《勇敢的心》这些被称为“冷兵器战争史诗”电影里所见到的一样。其实,同样的故事也在中国上演,不信回首春秋与战国时期看看。


而对我来讲,冷兵器时代的间接体验无不来自这些影像,印象和触动最深的镜头有两个,一个镜头展现一骑清朝骑兵,手挥明晃晃的冷兵器的代表———钢刀,英勇向前,面对的是排排外强的冰冷空洞的新式武器,清骑兵一排又一排地在枪炮中倒下,再冲,再倒下,最后令敌方的指挥都发出感叹;另一个镜头则来自苏格兰人那颗勇敢的心,卸下钢盔铁甲,以区区肉身受刑,最后喊出的、渴盼的、遗憾的仍是那两个字———“自由”,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不胜唏嘘。


小贴士


酒店:格拉茨的几个主要广场都是旅馆、酒店的集中地。老城区的梅尔广场和费波广场旅馆饭店很多,这里的咖啡厅和酒吧被夜生活一族称为“百慕大三角”,附近也有许多精品购物街。


美食:很多餐馆供应纯正的本土菜肴,尤以正宗的南施泰尔马克州葡萄酒和特色甜点闻名。






[page_break]



 


乌黑古炮讲述古巴坎坷史


人们总是喜欢将切·格瓦拉的头像印在T恤、帽子、包等地方,难以掩饰对这位革命领袖的崇拜之情。古巴自然也成为某些人心中的“圣殿”,充满了神秘色彩,斑驳古老的建筑和古堡中依然巍然屹立的大炮、火枪等兵器则昭示着它曾经经历过的坎坷之路,每逢特殊的日子,人们还会放炮鸣枪,还原历史场景,古堡中的兵器博物馆也成为了解古巴历史的重要景点。



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


城堡最早被作为防御工事存在,与武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见证了太多血腥的厮杀和恩恩怨怨,即使是现在,众多古堡的城墙上依然摆放着乌黑的古炮,渲染了紧张气氛。古巴拥有多座城堡,具有代表性的莫罗三王城堡和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坐落于古巴首都哈瓦那老城区,反映了古巴殖民时期的历史。据古巴共和国旅游部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伊丽莎白介绍,莫罗三王城堡和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修建于西班牙殖民时期,除了斑驳的城墙在向世人诉说着历史以外,散落在城堡中的博物馆也真切地记录着城堡和要塞所经历的战争历史,固定和临时展览展示了传统的兵器、火炮、徽章、制服,以及历史文献,成为游客怀古寻幽的好地方。当人们触摸着墙壁上枪弹留下的弹孔和摆放着的火炮,不禁会让人有时光穿越的感觉,恍惚看到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激战场面。


除此以外,莫罗三王城堡和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的炮台上架着排列有序的大炮,旁边摆放着一堆堆的黑色炮弹,炮口指向哈瓦那湾,彰显着当年的威力和辉煌。伊丽莎白介绍说:“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每天早晨4点半和晚上9点会举行点炮仪式,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延续着每天晚上举行点炮仪式的传统。穿着西班牙殖民时期军装的士兵列队整齐地举行该仪式,还原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点炮仪式场景。该仪式于晚上21点进行,引来无数的游客驻足观看,很多游客甚至慕名而来,早早就在此等候,期待通过这种形式欣赏当年皇家的风采,以及窥视激烈的战争。”


荣军院:青铜黑铁道沧桑


漫步塞纳河畔,巴黎荣军院(Hotel des Invalides)那金箔熠熠的巨大圆顶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这座路易十四下旨修建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以收容伤残军人著称,今天,它不仅成为了法国国家军事博物馆,还是传奇人物拿破仑的长眠之地。穿越帝国的峥嵘,青铜与黑铁锻造的兵器闪耀着岁月之光,那俨然是对法兰西历史过往的最佳解读。



巴黎荣军院


里尔火炮,震撼欧洲的巨人


远眺荣军院,它好像是座精致宏伟的皇家庭院,典型的法式几何庭园外,碧绿延绵的梧桐一直排列到塞纳河畔,成了这里天然的守卫。走近细看,才发现它其实是座不折不扣的小型城堡,正面前架着一整排共18口青铜大炮,黑漆漆的炮口正对着巴黎市中心。自17世纪以来,每逢法国的重要节日,荣军院都会爆发出18响礼炮的轰鸣声。1943年,巴黎沦陷后,这群青铜色的庞然大物被德军夺去,二战胜利后,居然又毫发无伤地被一一索回,堪称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正门前方高立着一尊路易十四骑马浮雕像,门栅上也赫然印着象征着路易十四的太阳和百合花徽章,仿佛忽然之间就迈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中。


与正门相连的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庭院———皇家庭院。在两边的走廊中,散落着各个时期的火炮,其中陈列着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炮是英法联军侵华时洗劫圆明园时掳走的“战利品”。而被一众长短火炮众星捧月般围绕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里尔火炮”。早在15世纪,里尔因丰富的煤矿储量成为法国冶金中心,也是欧洲大陆工业革命中心之一。到了拿破仑时代,随着火炮的大量使用,里尔一跃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军工基地。里尔火炮口径为680毫米,6.2米长的炮管重达30吨,因其夸张的外形和可怕的杀伤力堪称当时的“炮王之王”。据说炮兵出身的拿破仑尤其钟爱里尔火炮,不惜远渡重洋把它运到埃及,一炮便轰爆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在大大小小的阵地战中,里尔火炮成了欧洲笨拙骑兵们的天然克星。特别是1805年的乌尔姆攻城战中,仅仅三炮,里尔火炮就让反法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


军事博物馆,环球刀光剑影


自从建成之初,荣军院便开始行使它接待军人的功能。很快,它就又被赋予了博物馆、陈列馆的功能:1872年建成了炮兵博物馆,1896年又成立了军事历史博物馆。1905年,两馆合并成为如今的法兰西军事博物馆。在这座号称世界上展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里,人们不仅能观赏到从中世纪刀枪到当下最现代化的武器,还能通读从古代到20世纪法国引以为荣的漫漫军事史话。


根据内容的不同,博物馆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古代兵器展览馆陈列着上古时代至17世纪的各种武器和盔甲,那些金属装甲与满清时期的八旗盔甲相比,其制作的精细和与人体、马匹的协调程度都要高出很多。随着时代和战争方式的演变,这些装备从工艺、材质、服装的各部分组合方式上,都有很多显著的差异。不单有法式,还能看到日式武士铠甲、蒙古骑兵轻甲、波斯冲锋甲,特别是阿拉伯的重装骑兵,连马都披着厚重的铠甲,实在让人惊愕。近代军事博物馆展出了自路易十六至拿破仑三世的军事文物。包括兵器、军装、勋章、军旗等,绝对让人眼花缭乱;现代军事博物馆则重点介绍了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各类军事文物。这些“宝贝“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后,掠走乾隆皇帝的盔甲、宝剑和战袍。这件象征着中华民族最高权威的明黄色的战袍,立在展柜里默默无语,缓缓道出历史的苍凉。


拿破仑墓,传奇往事的终结


荣军院金色的大圆顶泽泽生辉,这座建于1679年至1706年的标志性建筑是纪念传奇伟人拿破仑的圣殿,埋葬着拿破仑家族以及其他一些法兰西伟人家族成员。1852年,拿破仑在被流放的圣海雷纳岛上去世,直到19年后,他的遗体才被运回法国安放于此,最终一了遗愿。


拿破仑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尊胜利女神像石柱,分别饰以浮雕,彰显着一次次光辉战役,守护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其骨灰放在六层棺椁之中,外棺由从俄罗斯运来的红斑花岗岩凿成,表面曲线凹入,很像拿破仑生前常戴的船形军帽。四周的高大玻璃柜中还珍藏着他的肖像、衣服、帽子、武器和勋章。墓室上层建成的环形楼台上,前来垂吊的人们默默无语地向下瞻仰着,棺石上镌刻着他最后的遗嘱: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


出了荣军院北门,回首望去,屋顶上的法国国旗在蓝天中迎风飘扬,一种宁静在战争的肃杀中缓缓上升,也许只有这一幕,人们才能体味到和平的弥足珍贵。


小贴士


交通:可从协和广场沿塞纳河步行抵达,也可搭乘地铁8号线La Tour Maubourg站或13号线Invalides站下。


参观:门票价格8欧元(包括拿破仑墓和军事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天10∶00-18∶00,1月1日、5月1日、12月25日闭馆。






[page_break]



 


在珍珠港翻看夏威夷的忧伤


提起夏威夷,众所周知它是一个赤道附近的旅游胜地。而对于我来说,来到夏威夷,除了要享受这里的沙滩、阳光、海鲜和购物的乐趣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去探访的地方———珍珠港事变博物馆。



珍珠港事变博物馆


珍珠港地处欧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与唯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是美国海军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是北太平洋岛屿中最大最好的安全停泊港口之一。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早晨,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日本舰队驶入珍珠港附近,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这次事件正式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火,美国加入到战争中。


作为一个在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虽然没亲身经历过战争,但从小生长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让我对于这段历史始终无法释怀。当车辆缓缓驶入珍珠港时,我就被一种莫名的凝重感而包围。


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


珍珠港事变博物馆系列现在由5个主题博物馆组成,4个老馆加一个新馆,占地面积宽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太平洋航空博物馆、鲍芬号潜水艇博物馆和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


今天,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是了解这次历史性袭击的首个地点,这座漂浮的纪念馆建造在亚利桑那号战舰沉没的船体上方。纪念祠中,大理石墙上铭刻着在亚利桑那号上失去生命的每个人的姓名。亚利桑那号沉没后,舰体上层建筑、火炮均被拆除,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处,水面上可见的残骸仅有舰体后部第三号主炮炮塔的圆形基座。这里的气氛凝重,夏威夷的阳光虽然依旧明媚,但身在这个圆形的建筑中,让人直面到了战争的毁灭力量。


太平洋航空博物馆


从亚利桑那号战舰漂浮纪念馆上岸后,就可以前往位于珍珠港福特岛二战时期的37号飞机机库内,参观太平洋航空博物馆。这个占地约3902平方米的机库在珍珠港袭击中幸存下来。在这里可以亲眼看到日本零式战斗机和B-25B轰炸机等真正的军用飞机,后者与1942年日本著名的“杜立特空袭”中所使用的轰炸机十分类似。这里的藏品很丰富,还能在户外触摸当时残留下来的战斗机,并配备互动模拟系统和展品,展现和讲述二战时期战斗机和轰炸机背后的故事。


鲍芬号潜水艇博物馆


在珍珠港事件博物馆内,沿着参观路线,我接着走入了码头纪念馆,这里是为了纪念二战中失踪的潜水艇,同时陈列着可亲手操控的枪炮与鱼雷展品。展出的鲍芬号(SS-287)也被称为“珍珠港复仇者”,是二战时期在太平洋地区参战的288艘美国潜水艇中的一艘。踏上鲍芬号的甲板,骤然将整个海港的全景收入眼底。走下甲板,还能进入真正的潜水艇,参观鱼雷舱、引擎舱和寝室。不得不说,以前总是在屏幕上看见过潜水艇,当我真正进入其中时,海流的涌动让我略感有点头晕,看来会游泳并不代表不会晕潜水艇。潜水艇中的通道比较幽暗,除非是浅浮于海面,有阳光能照射进来,不然也不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般轻松,看来要当一名海底作战的潜水艇员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


不过,在这众多的主体博物馆中,最吸引我的是那停靠在岸边的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能亲身踏上经历了纷飞战火和硝烟的战舰,不能不说有点小兴奋。


密苏里号战舰是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三号舰,参加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1945年9月2日,盟军代表麦克阿瑟将军在“密苏里”号甲板上接受了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密苏里号战列舰从此名声大振。现在,这艘巨大的战舰位于珍珠港内富有历史意义的战舰编队中,成为真实生动的活博物馆。所谓战列舰又称为战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


密苏里号战列舰有着重达六万吨的战舰甲板,共有20层楼高。密苏里号战列舰最有威慑性的部分,是那高高耸立的16英寸(约40厘米)口径的大炮,能够将2700磅重的炮弹发射到23英里以外。船舱内部不少房间都对公众开放,能够清楚看见船员的生活场景。


小贴士


1、可自己租车前往,也能参加一日游的短途旅行团,在每个酒店的大堂都有咨询和登记的服务。


2、整个参观约耗时2-3个小时,可以自带干粮和饮用水,或者在附近购买食品和饮料。博物馆外休息区贩卖的焦糖包裹的夏威夷果非常美味。


3、进入博物馆,可以租用多种语言服务的挂式解说器,调至中文。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