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泰宁碧水丹山,钟灵毓秀,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又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盛况,更是皇帝赐名的风水宝地,在这旅游的季节就更想前往一睹芳容了。
一早南京出发,路经合肥,安庆,九江,南昌,抚州到达福建泰宁。
古城就在城区中心和平路不远,以最大的尚书第为中心,周边众多古宅、半仿古宅围绕延伸,很具规模。与江西的古宅邸有相似,像青石路、小古巷错落相连于古宅;但又有些不同。寻常百姓家的锅灶呈独特的“品”字三角形,前些年古城居民死后出殡时棺材由八个人抬在肩膀上……据说这些都是只有紫禁城才有的习俗。这背后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叶祖洽是北宋末期的状元,当时泰宁的县名叫“归化”,隐含匪蛮归顺之意。叶祖洽向皇帝力陈家乡学风鼎盛、人文荟萃,且金溪水如孔子家乡曲阜般向西而流,后来皇帝就将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为县名。邹应龙是南宋初期的状元,传说邹应龙有次教太子写字,其中有“直石铺路三角灶,八人抬的高肩榇”一句话,正好皇帝看到,顺嘴念了一遍,邹应龙立刻跪谢道:“君无戏言,那就恕我在家乡一一照办了”。皇帝哭笑不得,只得答应。
“上清溪”漂流。与其他漂流不一样,别处玩的是刺激、是心跳,上清溪漂流是生态休闲的、亲近大自然的。这条长达6公里的溪水在秋天变成了无数只秋波荡漾的眼睛,只随着这眼波的流荡便可深深体会上清溪的秋日情怀。一条并不宽敞的小溪流淌在山林之间,小小竹筏顺着小溪流水在风蚀千年的山石峭壁下穿梭,坐在竹筏上,翘首天空,山顶、怪石,草木把天空挤压成面、成线,人在其间犹如坐井观天。狭长空旷,人在伐上随水流,犹如身在静僻无人之地,天下只剩竹筏和竹筏上的我们。船老大轻摇着筏子,船儿缓行,一路欣赏这山石树林,时而有不曾见过的野鸟在山间飞过。端详水下,清澈见沙,水轻抚流沙而过,不曾留痕。水下流沙,任人抚摸无怨言。突然在某一处转弯,原本宁静的溪水变成了激流,溪水在竹筏间跳跃成一朵朵透明的花;又一处转弯,溪水成了深深峡谷中的一条白练,站在竹筏上伸开双臂,两只手都能碰到两边的山壁。
漂流时一定要仔细听艄公的歌唱,原生态的情歌里充满了质感,在山谷间悠悠回荡。
走进6500万年的寨下大峡谷,就好像走进了6500万年前的秋天。峡谷里弥漫着轻雾,不知名的古木色彩缤纷,有的叶子依然苍翠,有的叶子则金光闪闪,还有的则灿若晚霞。不知名的野果挂满枝头,红得耀眼,或是紫得艳丽,都为这里添一抹秋色。 站在“悬天峡”的谷底,高远的蓝天好像悬挂在突兀的红色石壁上,秋天的澄净在这里成了一幅壁画。从一片竹林和溪水的田园风光中穿过,有块巨大的红色峭壁,平整得就像有一把斧头从天而降,将整座大山劈削加工过,山脚下便是巨斧劈下的巨大碎石。原来这就是“山崩地裂”,而倚天峡的“摩崖天书”至今无人能懂,更添了一份神秘气息。
泰宁有条红军街,当年朱德、周恩来等同志居住的地方就是陈家大院。听说那个时候朱德、杨尚昆、林彪等都住过他们陈家的房子。20多年前,陈老一家就搬出去了,但关于红军的记忆,从来不曾被忘却。
水上看大金湖,不如山上看。但是零距离接触一下水上丹霞奇观也不错。
秋天,在大金湖上坐船最不需要速度,站在甲板上,眼前的大金湖仿佛是了一块巨大的翡翠,而阳光则时而在湖面上洒出点点金光,时而又绕出根根金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金镶翡翠”的灿烂辉煌。大金湖的“水上一线天”很值得体验,当船贴着山壁慢慢驶入,只在每个人的头上剩下了一条缝。你在这里可以见证秋天苍茫的一面,因为千年的甘露寺仅靠一根孤独的木柱完全支撑,凌空架在两块岩石上,支撑了千年,也听完了千年的晨钟暮鼓、春夏秋冬。
下坊码头。船分三种,一种快艇,价格稍贵一些,不赶时间就可以不用去坐;一种30人的小艇,只有一层,活动空间比较小,不太方便摄影;还有一种是100人的游船,共有2层,是最佳的选择。不过大船等凑齐人耽误了不少时间,几个本地人下船去取了一套功夫茶具上船,用炉头烧水泡茶,惹得一船人眼热。
我们在下坊码头上船,猫儿山悬索桥码头下船,再坐大巴回下坊。
夜来早,17点刚过,城边天上已出红晕,城里街灯初起,颇为繁华。不远处,娱乐餐饮服饰店依街而列。在古城街的尽头,有一泰宁赋刻于大碑之上立在广场,广场有成群的雕像,描绘古城古时人们生活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