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北京北海公园、颐和园等景点出现了阔别已久的“人山人海”景象,就连以前不为人们熟知的北京孔庙、国子监里也到处晃动着人影。黑龙江哈尔滨、鸡西、牡丹江、漠河等热点旅游地区的航班、火车和公路客运,均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西藏自治区7月接待旅游者首次单月突破百万大关,而位于中国西南的西昌,参加火把节的游客数量达到130.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12%。
神州处处涌动着旅游的热潮,旅游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低沉期”、今年上半年的稳步增长期后重新迎来了火爆的场面。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旅游市场率先走出低谷,重新呈现繁荣局面?国内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否越来越重要?记者就此对相关方面进行了采访。
国内旅游带动旅游“复兴”
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10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为6206万人次,同比下降4.4%;出境旅游小幅增长。国内、出境、入境三大旅游市场呈现两升一降的现象,而国内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戏份”显得格外地重。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全球旅游业今年呈现明显衰退迹象。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旅游却在国内游的带动下成为全球的亮点。”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在接受采访时信心百倍地说。
国内游的迅猛增长,可以从旅行社的业务增长数据上看得很清楚。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今年上半年的国内游客总量同比增长37%,营业额增长3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国旅国内部总经理张陵捷介绍:“新兴旅游目的地迅速增长是今年国内游的最大特点,基本上属于遍地开花。往年并非热点的旅游地诸如重庆的武隆、山东滕州、江苏泰州都出现了游客报名踊跃的火爆景象,今年夏季,国旅就有两辆专列发往滕州;而著名已久的旅游城市像天津、大连、青岛也依然保持着强势。”
“许多地方的旅游潜能在今年夏天被发掘出来。”张陵捷说,“泰州在长江以北,景色美极了,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今年被‘发现’了!许多去过泰州的游客都表达了想再次游览的愿望!”
天津市旅游局局长佘清文向记者介绍,该市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3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天津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45个,投资突破900亿元。
与东部地区遥相呼应,西部游也呈现“兴旺”态势。
距宁夏银川不远的沙湖景区,游客在湖面上和沙山上尽情地徜徉,西夏王陵、六盘山、黄河旅游区的游客数量都高于去年,而游客当中内地游客占了很大比重。据宁夏旅游局局长李春阳介绍,今年1月至6月,宁夏共接待国内游客3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3.9%。李春阳说,下半年的形势将会更好,七八两月的旅游收入已经达到同比增长30%以上。
国内游的兴旺引发了业界旅游理念的悄然变化,“休闲游、过程游”的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
“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流行语’:三峡式全新旅游。”张陵捷幽默地说:“三峡游的过程已经不再是一个载体,而是旅游目的。我们通过船上设施、文化内涵的组装,通过对服务软件的改制,淡化购物、价格给人带来的压力,将休闲感变成这条线路的主要标的,也为日益增长的国内游客提供一种新的旅游理念:不在结果,在过程。”
广西阳朔历来是外国游客青睐的旅游地,而如今它渐渐形成的休闲氛围也成为国内游客心中的旅游“伊甸园”。据阳朔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陈立华介绍,上半年阳朔接待国内游客259.5万人次,同比增长55.2%。
由于旅游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强,国内游蓬勃发展也为相关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如戴斌所说:“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率先回暖的行业。”
据统计,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4979亿元,同比增长10.6%,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达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旅游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看。国内旅游已成为今年拉动内需的一支“生力军”。
多种原因促进旅游增长
“目前我国应对危机的意识强,应对策略实施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初期,针对旅游三大市场,国家已经把国内旅游放到了三大市场的首要位置,发展旅游业已经变成国家战略。”戴斌在分析国内旅游火爆的原因时说。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初现端倪,国家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旅游业发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出台实施了“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国家旅游线路工程”等,从全局的角度提升了国内旅游的整体水平。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各地政府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旅游’激情。”戴斌介绍说,发放“旅游消费券”、出动“旅游大篷车”是各地政府普遍采取的措施,而各地还根据自身区域、文化的特点推出一系列“打造理念”,促进当地旅游快速全面发展。例如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河南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广东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试点,山东启动本地人游本地等。
正是这些从上到下的措施使得一些旅游大省上半年实现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宏观层面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而微观层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微观入手对发展动因进行了细致分析。
他认为,在企业不景气的情形下,由于大企业会加强促销,所以商务活动反而会比较频繁,从而带动了会议旅游、会展旅游的开展;另外,很多企业会在这个期间开展培训,进行学习,导致一些人员的流动,间接地增加了游客流量。
“对于个人来说,去年种种原因使得一些人出游减少。一段时间“闭关”会让旅游需求迅速增长。”张凌云说,“再有就是‘五一’黄金周的缩短,带薪休假的施行,很多人会把假期放在暑期、国庆和寒假,这也是暑期火爆的一个惯常原因。”
后奥运效应在今年上半年也开始显现出来,奥运场馆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连带效应会带火有奥运概念城市的旅游;不过更重要的是理念和信心,奥运文化的推广和深入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百姓旅游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国家的旅游市场现在正在从外层化向内层化发展,百姓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戴斌认为市场内在的变化也是这次国内旅游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说:“旅游已成为百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横向和纵向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搜狐旅游联合做过的一项关于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公民出游意愿的网络调查,公民总体出游意愿高达91.9%。戴斌肯定地说:“市场的良性发展与供给基础的坚实可靠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供给结构优化,也为旅游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动力源’。”
“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已经触底。我认为,今年剩下的时间旅游市场还会延续两升一降的整体局面,国内游、出境游继续增长,入境游下降,但降幅会收窄。”
“国庆节将会迎来又一次旅游高峰期。今年的国庆更加与众不同,红色旅游会持续火爆。”正如戴斌所说,京城各大旅行社资料显示,“十一”期间,红色旅游线路大受欢迎。
戴斌认为,今后几年,旅游市场的大众化特征将日益明显,短程旅游与周边旅游将成为大部分人所采取的旅游方式。“面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对旅游业的挑战,我个人建议,要客观判断、从容应对,不要轻易限制旅客流动。国内旅游市场的信心已经恢复,旅游业的上升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旅游业界有把握有能力应对一切挑战!”(记者 杨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