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古很古的时候,盘瓠的子孙住在千家峒。
千家峒四面环山,森林茂密,只有一个山洞通到外面。对外头的人来说,这地方就跟世外桃源一样。千家峒美丽富饶,那里山峦重叠、怪石嶙峋、瀑布高悬,无数的清泉汇成一条蜿蜒的冉水中贯峒内。峒中田地宽阔,土质肥沃,瑶歌唱到:千家峒里大峒田,三百牯牛犁一边,还有一边犁不到,山猪马鹿里头眠。千户瑶人就在这桃花源里世代同生活、共耕种,丰衣足食、于世无争、快乐无比。后来,千家峒被官府发现了,派粮官进峒收租,热情好客的瑶人个个把他当贵客,一家屋里吃一天,眨眼就是三年,他和千家峒的瑶人搞得蛮熟,正要回府禀报,却出门不小心被蛇咬死了。官府以为粮官是被千家峒人杀死的,于是派官兵血洗千家峒。瑶人被迫离乡背井,逃离千家峒前将一只牛角锯成十二节,十二姓瑶人每姓一节。他们庄严发誓,五百年后,子孙后裔不管漂泊到天涯海角,都要返回到千家峒团聚,届时,将十二节牛角合拢,吹响三声,方可进峒。宣誓完毕,十二姓瑶人含泪告别千家峒,走上了漫漫迁徙路。
岁月变迁、不断迁徙,千家峒的确切位置迷失了,但是千家峒永远在每个瑶人的心中,永远是瑶人心中的圣地。回到千家峒去,成为一代代瑶人顽强生存的精神寄托。“长鼓瑶人割不断,子子孙孙要归源”。五百年过去了,瑶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返回千家峒运动。他们跋山涉水,到处打听十二节牛角的下落,他们的足迹年复一年地被高山落叶覆盖,他们的尸骨代复一代地被外乡的泥土掩埋。广西金秀等地的瑶人甚至组织“飞虎队”,掀起“搬回千家峒”的武装风暴,被官府镇压,瑶人的鲜血流成了河。然而,千家峒啊瑶人的天堂,依然不知在何方。所幸的是,瑶人的子孙天天寻找的千家峒,现在终于有了下落,它与瑶人手中长期保存并流传的《千家峒源流记》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它甚至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刻画丝毫不差,直到今天,也还跟仙境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