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鲮鲤哺乳动物成群活动在贵州省荔波茂兰保护区

http://www.cnair.com 2009-03-30 08:20:45 来源:航空旅游网


图为鲮鲤在觅食(莫雄亮摄)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3月26日下午,记者陪同科考队员在荔波县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腹地凉水井湿地考察时,突然发现从灌木林中窜出一群黑色的动物,大家不觉惊动起来。稍微慎静一点的同志,马上掏出相机、手机进行拍照,可惜多数在一眨眼功夫,又窜进草丛里面,只有一只“胆大”的大约停留在我们脚边一二分钟。通过对拍摄的相片进行比对,专家认定它们是鲮鲤哺乳动物,这种动物天亮时很少看见,而大白天成群结队“外出”的更是少之又少。


    据科学家介绍,鲮鲤以白蚁为食物,而且食量很大,一只成年鲮鲤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鲮鲤,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它们是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的“功臣”。


    专家说的鲮鲤,当地人称“穿山夹”,全身鳞甲如瓦状,从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2对。

它们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蚊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发情期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1——2仔。


    保护区农民说,“穿山夹”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筑于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保护区未成立时,当地人经常在“穿山夹”出没的洞口安放“铁猫”,待“穿山夹”晚上出来被夹住时,突然上前摁住。成立保护区近20年来,已经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捕捉了。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