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荔波小七孔桥变迁之得

http://www.cnair.com 2009-03-23 09:27:04 来源:航空旅游网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谚语听起来,似乎有点悲观失望,与要求进步,积极向上背道而驰。但是在很多时候,人就需要这样的自我安慰,这样的“麻木不仁”。否则,都是争强好胜,不达目的死不休,那天下还不大乱,世上还不处处是烽烟战火?


因小七孔桥而得名的荔波县小七孔景区,如今在州内、省内乃至国内的名气不算低了吧?然而,与其至今有近200年的生命史相比,它的辉煌时期仅为沧海一粒、河水一滴。


那么,位于碧绿、湛蓝,深不见底的涵碧谭之上的小七孔桥的响彻神州的名气,是经过冲锋降阵,死拼烂打赢得的吗?知道底细的人,都能给你一个答案:不是,小七孔桥的出名皆因偶然。上世纪80年代,荔波县有一位名叫艾福田的水电工程师,不仅在水电建设上小有名气,而且在旅游开发上战功赫赫。后被提拔为政协副主席,终因积劳成疾早已作古的艾先生,在后来被称作“小七孔景区”内开发水电,造福人民时,慧眼识“才”,首先发现并向外有计划地推介了“小七孔”。


在长12公里、宽1公里的小七孔景区,先生发现那里集洞、林、湖、瀑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幽深恬静,玲珑秀丽,如“超级盆景”。而那座建于1835年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两岸参天古树的虬枝宛如巨伞掩映的、昔日曾是沟通黔桂两省主要工具的小七孔桥,更是古色古香,令人神往,勾人遐想,惹人陶醉。于是,黔南人终于意识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美景原来就在自己的眼前,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这座宽仅2.2米、长仅40米却改变了荔波、改变了黔南、改变了贵州旅游景点形象的看似单簿的古代石拱桥,始终守候着寂静的山谷,经受着凉水的侵袭,承受着孤独的煎熬,忍受着踩踏的阵痛。在过去一百多两百年的漫长时间里,尽管它算不出会有一天被人发现,当宝贝似地加以赞美和颂扬,但它仍百年如一日地抵卸洪水的冲击,保持着完好无缺的身躯,泰然屹立的形象。


工艺精湛,自身具备魅力,又横跨潭腰如玉带缠身,潭头潭尾浪花飞溅,潭边古木森森的涵碧潭的小七孔桥,信奉“时来挡不住,运去唤不回”的哲理,不骄不躁,不气不馁,默默地陪伴着身旁的丛生的吊竹、如篷的芦苇、成荫的绿树,目送着娇美无比的烁烁的波光、鳞鳞的倒影、悠悠的游鱼渐渐远去,不为自己的得意无人喝彩而悲伤,不为自己的丽影无人欣赏而垂泪。


小七孔桥的这种“无所谓”精神,真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即使今天已是“功成名就”的小七桥,它也仍然没有改变这种居功不傲,遇挫不馁,听天由命,自由自在的本质。人类常常就缺少这种“无所谓”的精神,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萎靡不振。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种蒺藜的得刺,种牡丹的得花”,悲悲喜喜、沉沉浮浮,不是别人硬性搭配给你的,全因自己不善处世而形成。


很多的时候,之所以人们感到生活枯燥无味,毫无乐趣,正是因为正常的心态被扭曲,自寻烦恼所造成。如果不患得患失,摆正自己的心态,那么你的生活立刻就能变得有滋有味,烦燥不安,愁眉苦脸之类的影响你生活质量的东西就会烟消云散。


往日的小七孔桥,淹没在一片美丽的山水之中。因山水暂时不被人发现,或者人们因一门心思为填饱肚皮奔忙而无暇顾及山水,小七孔桥就被冷落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被熟视无睹,甚至几乎遭受因交通发达后而“无用”的被拆除的危险,它仍能听天由命,不予抗争。它可能知道“蚍蜉震大树”,抗争也没有用。有幸老天爷有限,有人一句话,它的灾难得到避免。


值得称赞的是,过去那么缈小,现在那么伟大的小七孔桥,无论在何种境况之下,它都能知足,它都能忍受。也许它也深知“知足者能够陶陶然乐在其中”以级“忍得一日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的道理。被人不屑一顾时,小七孔桥以“幽居不用名”进行自我安慰;被人任意蹂躏时,小七孔桥又以“人吐淡放我,我吐淡放地”泰然视之;被人抬举吹捧时,小七孔桥再以“不怕骂杀,只怕捧杀”来警醒自己。


其实人和世间的万事万物也一样,只要奉行“不以得喜,不以失悲”,顺其自然的处事哲学,就能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荣辱沉浮由他去,生活乐趣就尽在眼前。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