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莽莽太行藏龙卧虎之地—— “皇城相府”

http://www.cnair.com 2018-01-25 09:30:46 来源:航空旅游网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太行山南麓樊山脚下,阳城以东,有一处气势雄伟的神秘古堡寨,原名“中道庄”。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此处,探视卧病在床的恩师兼宰相陈敬庭,并在此小住,遂后被改称为“皇城相府”。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明清五百年来,陈氏家族世居此地,先后有三十八人走出古堡,踏上仕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十四个省、市,政绩显赫,深获百姓称颂。

  皇城相府,延续着三晋前古的历史,五百年间,建起明清建筑的庞大古堡群,构筑出雄踞北方的第一文化家族的巨宅大院…..

  但最另世人敬仰的,莫过于陈敬庭一代父子。他们父传子继完成了《康熙字典》的编撰,为后人留下一部承载起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记忆的旷世巨作——《康熙字典》…..

  一方厚土,汇集五百年古典建筑精华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后二十里渐积坡斜,直上高冈,盘绕上下,既可前望山峦屏嶂,俯瞰田陇农舍,乃又穿行几处山庄村落,中间小庙城楼,街巷里井,均极幽雅有画意”……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四次入晋,进行古建筑勘查,为后人留下一部《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手记里的文字,里面充满对三晋地区诗情画意的描述。读毕,总让旅人怀揣着憧憬和向往。

  这次机缘巧合,与小妹一家寻着梁、林先生的足迹,去了豫晋交界处的阳城。虽不能像二位先生一般纵览穷尽山西各处精美建筑,但只求通过自己的见闻,寻觅到历经岁月风雨后,管窥堪称“明清建筑史上的经典”的皇城相府,是如何的壮美,迷人!

  穿越豫晋省界后,就来到陈氏家族祖居之地——郭峪中道庄。古村郭峪,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北面八公里处。“皇城相府”与郭峪村相距迟尺之遥。历史上,这只是个小村落。

  踏上郭峪,才知晓这一方厚土,曾出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 他二十岁迈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二十八次,当过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拜为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作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书(吏、户、刑、工、礼部,相当于今日中央的组织、财政、司法、工业、教育部长),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清朝政要军机五十余载,成为康熙皇帝所依赖的股肱之臣。

  历史上,中道庄,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五百年光阴间,却俨然幻变成雄踞北方的第一文化家族的巨宅。它,遗留在世的一组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庞大到有近四、五万平米体量,至今,仍充满勃勃生机,堪称北方罕有的明清建筑文化精品。

  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人心脾。

  整个皇城,覆涵内城的“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若从空中俯瞰,似一尊头北尾南、轮廓鲜明的神龟。传说它是“龟城”,则寓千秋永固之意…….

  纵观皇城相府,共有19个大型院落,房屋64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内城,内城套外城之势。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米至3米不等。城楼、堞楼、角楼互相关照,垛口星罗其布,组成了一座坚固的防御的堡垒城池。

  背倚青山,俯视河川。皇城的层楼叠院,大多依山随势建成。院内,御书楼立于最前端,楼上陈列着康熙题匾“午亭山村”四个大字。相府正门,有高大巍峨的城堡式门楼,上方书有“中道庄”三个大字。

  中道庄,习惯指皇城外城,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堪称各名居之首。主要建筑有外城城墙,冢宰第、点翰堂、小姐院、翰林院、书院、花园及功德牌坊等,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筑群。这组建筑群落风格别致,空间布局合理,充分体现官居特色,体现出清代官居建筑文化蕴藏的礼制文化,形成了皇城相府的建筑文化理念根基。

  走近去看,最为醒目的是功德牌坊。这座大牌坊,四柱三楼,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气势恢宏、壮观,正面上方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冢宰第”外面的两柱间,添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门前有两墩旗杆石。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叫仪门,一般是不开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接序的过道。“冢宰第”院落的建筑装饰,既传东方之古、又仿西方之真,首开清代颖细繁密的先河。通过建筑上的题材,以寓意、比喻的手法,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希望,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观。康熙曾经两次在这儿做客,还为陈廷敬题写了“点翰堂”之匾额,被挂在大厅上方以示荣耀。

  接下来,我们来到一座精巧别致的“世德居”。它由陈廷敬曾祖父陈三乐的商号——“世德堂”转而得名。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是陈氏家族移居中道庄时的早期建筑,成为陈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发祥地。入内,第一层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陈家读书人多,又尊师重教,所以建有刻版印刷厂,印刷各类书籍供子弟们学习。

  御书楼,建于康熙五十三年,古老雄伟,因藏有康熙御笔而得名。当时,七十二岁高龄的陈廷敬因耳疾力请辞官,终获恩准。遂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康熙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次年二月,康熙帝到他书房巡视,看到陈廷敬虽已辞官,仍不顾体弱多病,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审编《康熙字典》时,备受感动,当即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赐予他,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建楼珍藏御书,以示纪念。

  深入皇城相府的外城,来客可见,这儿的建筑虽建于清,却一律为明代装饰风格,以示不忘祖宗先人。这儿的柱础及门枕石,花饰多样,富有变化,制作精美。院落影壁上的幼狮滚绣球、麟等雕塑图案生动有趣,动感极强。门窗以六抹隔窗为主,棂花有多种图案。室内装饰承袭了明代落地罩的做法,勾栏多不设栏板,饰楼空几何纹图案。

  旅人走马观花穿过相府院内的“西花园”、“西山院”、“紫云阡”诸多建筑物,它们藏有北方建筑的豪气,又充满江南园林文化灵秀,成为一处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

  进入内城,只见高高的城门上方镶嵌着一块不大的石匾,“斗筑可居”四个大字,为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的手书,欲将内城作斗,意为在小小斗室之中有保安求全存身之地。

  不远处是陈氏祭祀的祠堂。里面供奉着先祖的牌位,厢房内挂有陈氏先祖遗像图和族谱图。祠堂正门两侧悬挂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记载着陈氏“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清朝的翰林相当如今科学院院士),

  记载了明清两代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经过思远门,就进入小姐院。陈廷敬,娶有一妻一妾,有三儿三女。家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全住在小姐院。小院落为二层楼结构,一楼为闺房、二楼为绣楼。当地导游讲,十三上楼十四嫁,来年生个胖娃娃。楼下,左为厨房,右为书房,供小姐们吟诗作画,对弈弄琴。

  庭院深深,画廊寂寂。如今,除了只剩一池碧波,几条锦鲤外,秋千空垂,让人不禁遥想,数百年前陈府的大家闺秀,因不能随意外出花园,只能在院内玩耍秋千,或喂鱼荷塘。这荷池建成蚌形,也称蚌池,暗喻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年相府众千金,在这里吟诗作画,想必,一个个锦心绣口,满腹诗书,不输《红楼梦》中钗黛一流。

  院内绣房的屏风浮雕是一幅《百鸟朝凤图》,仿故宫屏风而制。小姐们用来刺绣的机具,则是陪康熙南巡陈廷敬从苏州带回来的,极为精巧,远胜北方的绣机。三层透花雕竹隔扇的樟木雕,极为珍贵,据说除故宫有一紫檀木的外,全国再无第二。

  站在内城墙上,登高远眺,城墙以南,还建有南书院、花园、九曲桥、状元桥、快哉亭、魁星阁、飞鱼阁、转毂楼、八卦亭、祖师庙等。远处山顶上,耸立着高高的文峰塔。

  俯视之下,可见内城的建筑多是坐东朝西四合院,典型的晋东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明代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

  内城里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该楼分七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便于了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

  河山楼,是皇城里最高的建筑。老百姓有句顺口溜:皇城有座河山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堵着风儿过不去,绊着月亮不能走。自崇祯五年建起河山楼后,陈氏家族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保证了周围千余乡邻的生命不受侵害。

  河山楼东堡墙根处,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

  内城全长467米,垛口149个,平均宽度为2米,高度为12.5米,最高处25米,用石7000余方,砖370多万块,西、北门用铁皮包裹,门上各有楼阁。为防不测,铁门之外设有粗大的木栅栏。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明代建筑,每处院落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对研究明清两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旅人一行徜徉在皇城相府这座宏伟的古城里,所到之处,散发出久经历史沉淀、才独有的浓厚文化气息。恨只恨时间太短,否则真想住上一阵,仔细看看皇城相府每一处院落屋房,好好听听这儿私藏的明清故事和传说……

  康熙字典,编修出浓浓的民族文化记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记得,旅人曾看过梁晓声写过一个短篇,讲的是文革间一个小学生,因家境困窘,为父亲治病,差一点将祖传的《康熙字典》在地摊上卖掉。后来因为县城里一位老师的巧妙帮助,保住了它,并让这文化根脉的意义,深深扎根入孩子的心底,成了他后来砥砺上进的动力,从而走向更宽旷的文化世界的故事…….

  来到皇城相府,睹物思人。旅人最想探究感受陈廷敬,如何在此生活,而又因此能成为一位延续中华文化价值记忆旷世巨匠…….

  陈敬庭,他自幼才华横溢,聪颖过人,二十岁迈出这古城堡,中进士,入翰林,进京为官五十载,先后升官二十八次。他呕心沥血为八岁登基的康熙皇帝讲课,作为康熙大帝的教师,深得其尊敬。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代六翰林”。他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不仅为辅佐清王朝康熙帝,文治武功,立下了显赫的功勋,还在晚年后呕心沥血编修《康熙字典》,为全世界留下了一部旷世巨著……..

  一部鸿篇巨志般的《康熙字典》,共分42卷,收入4万7千汉字,历时六年始编撰而成。自康熙55年首版至2006年几百年间,共有127种版本,堪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最重要的辞书之一。

  我们一行下了城墙,走入皇城内的树德院,才知道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座字典博物馆。2007年5月25日设馆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担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一职的许嘉璐,专门为它题了字。

  中华字典博物馆,一层共有十个展室,二层楼上有五个典藏阁,内藏有来自两岸及海外各种版本的古代字书和近代字辞典3391种,共计21532册。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溯源古今,透过一部《康熙字典》清刻本,我们看到,人类历史足迹走过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这三大最古老的文字系统轨迹。

  然而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记载文明的圣书字被深深埋葬;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曾经历巴比伦、亚述、叙利亚等多国的流传改造,可由于极其复杂,直至约公元1世纪,亦被人类遗忘。唯有中国的甲骨文,历尽沧桑,几经演变,却从未割断源流。作为汉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之日起,从上古传承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除了中国,在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归属于汉文化圈的地区,汉字还广泛使用,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字之一。

  进入字说厅,一眼可见北大语言学教授泰华写下的门楹:字融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这首诗里内藏“字典”两字。启功先生来此亦留下墨宝:观图书道脉传今古,叹翰墨文光射斗牛。

  中国字典,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自《尔雅》、《说文解字》开字书之先河,代代发展,到清朝达到兴盛,其标志,就是《康熙字典》的问世,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皇帝敕撰,亲自作序,又以其年号命名的字典。“字典”这一名称也由它而始,所以《康熙字典》堪称中华第一字典,皇家第一版本。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是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共收录达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汉字。

  康熙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蓬勃向上的时代。康熙帝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真是一位视书为第二生命的皇帝。康熙帝既爱书、看书、读书,赋诗,更是离不开字典。康熙帝懂满文、会蒙文、通汉文,他下旨修编了满文、蒙文字典,然而分量最重的则是汉文的《康熙字典》。除《康熙字典》外,他还主持纂修了《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广群芳谱》、《子史精华》、《皇舆全览图》等,总计六十余种,二万余卷。

  语言学大师许嘉璐先生说,字典,作为社会个体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与工具,是民族、人类的文化载体。编纂字典,是对语言文字认知的标准与规范,是对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记录。

  陈廷敬编纂《康熙字典》时,精选了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出任修纂官,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合力编撰。其间,康熙皇帝曾巡视书局,看到白发老人陈廷敬伏案躬耕的情景,颇为感动,当即泼墨挥毫,奋笔疾书,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康熙还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经过六年的漫漫昼夜,这部大型字书终于问世。康熙评价这部字书以“善兼具美”,同时,还以自己的年号命其名为《康熙字典》。兹后,《康熙字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陈廷敬病逝去世后,康熙皇帝赐谥号“文贞”,还遣皇子扶棺以示哀恸,主持丧礼,护丧归葬故乡,足以可见康熙对陈敬庭的无比敬重!

  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此诗虽有溢美之嫌,但却是发自一个帝王内心的由衷赞美。

  陈廷敬虽未能目睹《康熙字典》的最终成书,也未能参与成书时康熙皇帝举办的大型庆典,分享其天下广为流行的喜悦,但他的生命和奉献,却早已化为每一字每一词,深深融入《康熙字典》,用他毕生的知识心血,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当惊世界殊的旷世巨作…….

  旅游tips:

  公路交通:北京、上海、石家庄、太原、西安、郑州等地经京石、京珠或京沪、连霍或太长、长晋等高速公路、郑焦晋、晋阳北留出口2.5km抵达目的地。

  抵达晋城市阳城北留镇境内,可以在晋城市区乘坐直达车辆,30分钟左右到达。

  皇城古八景:石壁飞鱼、南宅观书、樊溪春晓、静坪红叶、土垸流泉、黄阁青山、梅庄杏花、午亭山庄。

  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 冬季8:00-17:00

  门票价格:可网上提前预定门票或凭订票短信入内)

  全票价格:120元/人。1.4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凭老年证60-70岁之间购半票,学生凭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

  特色美食:

  烧大葱:相传慈禧太后路经泽州府(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段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加调料吊汤,送上宴桌。大葱,配上鲜荔枝,使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阳城烧肝:烧肝的主要食材是新鲜猪肝,配上大蒜一起剁碎,加入姜沫、鸡蛋、玉米淀粉搅拌均匀,再用猪花油包裹起来,先炸后蒸。上桌前要切成5毫米的后片,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装盘、撒上葱丝。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小米煎饼:阳城的煎饼与一般北方煎饼不同,要用特殊模具,有点像甜甜圈一样的东西。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再配一碗杂割(羊杂汤)。

晋城炒凉粉:

  炒凉粉是晋城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馋酥: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转面:将碱、盐溶于水中和面,用擀杖压出光亮后,抹以植物油,醒30分钟后擀成面条。再用笼布盖严。待散出香味时下锅煮食。其特点是清香味美,光滑可口。

  绿豆丸子:主料绿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特点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


 

文/陈鲁宁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