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www.cnair.com 培训工作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于新疆机场集团而言,培训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在各机场的日常安全运行保障工作中。
新疆机场集团成立以来,在大力改善各机场基础设施的同时,平均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员工培训,但仍然跟不上生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安全工作发展的新需求。当前集团机场生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再加上复杂的天气及社情变化,使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的,而现有的各岗位人员应对、控制、管控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通过对不安全事件的产生根源、薄弱环节分析,发现许多是因为对一线岗位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培训未起到真正的实效作用而导致的。因此本文拟针对培训工作开展不利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产生根源、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以探寻解决途径,提出解决对策,降低机场运行安全风险。
一、当前培训的薄弱环节分析
机场集团成立以来由于人员业务素质、岗位技能不高、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几起不安全事件,反映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培训较为薄弱:一是运行标准变化后的培训;二是运行现状变化后的培训;三是新员工的在岗培训;四是员工转岗培训;五是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人员培训的完善、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场运行安全的水平。因此,强化员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是机场成功运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影响岗位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的因素主要有:
(一)随着生产量的增长,促进人员业务提升的大环境已滞后,不能满足生产增长需求,导致一线岗位人员学习能力下降;
1.教育培训的整体系统性不强。
目前,机场集团建立了短期的知识更新培训和内外结合的培训机制,但是针对员工中长期的技能提升、素质培养的培训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还停留在“短平快”的阶段。通过集中或者有限时间的培训(短期培训如民航特有专业大改、上岗资格证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等),使员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但水平较低),较快走到工作岗位能够应对常规的工作,但无法应对复杂事件和突发事件。
2.外送培训成效不明显。
目前机场机务、管制、通信导航、气象、助航灯光、机场运行、值机配载等专业岗位提高培训主要依托民航局或专业培训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其内容与新疆机场实际和运行现状结合不强,且每年外训人员有限,覆盖员工面少,也使得通过外部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的效果不明显。
3.一线员工的自我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机场内训主要集中在新员工培训和对员工上岗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培训内容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有待提高。特别是各支线机场正规培训机会少,内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教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佳,各单位教育培训多是学习传达文件和本单位管理手册,局限性较大,导致业务技能提升缓慢。
4.机场员工流动性加大,教育培训的持续性不足。
(1)普遍存在支线机场技术较熟练、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调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各生产保障单位,而新转正或新招录人员分配至各支线机场接替工作,形成了“倒补”现象。支线机场面临一边是大量新员工入职,一边是技术熟练人员的逐年调离,导致工作不够连续,人员业务知识传授也不连续,影响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
(2)支线机场与乌鲁木齐机场以及支线机场与支线机场之间的人员流动过快,转岗人员增多,导致每年的培训实际需求大增,但受培训计划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培训需求,造成部分转岗人员业务技能不能满足新岗位要求。
5.遵守规章制度的作风养成不足。
(1)机场管理人员由于来自不同专业或职业经历,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训和实践后,才能逐步熟悉机场运行管理的规章,在作风养成阶段由于对规章的不熟悉,凭借经验管理,容易出现违章管理或不敢管理、难以管理到位的现象;
(2)部分民航专业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规章意识不牢固,在层层衰减的“传帮带”或“导师带徒弟”过程中,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不足,或是专业岗位知识不足未掌握规章要求的正确操作方法,导致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二)运行环境及模式发生变化,但人员与业务能力提升未及时跟上。
1.随着各机场的改扩建、迁建及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机场原有的运行环境、保障流程发生变化,但人员适应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未及时跟上或培训效果达不到新要求,导致对新业务不熟练。
2.生产人员的增长低于生产量的增长。人力资源配置及储备不足,不能满足运行安全的发展新需要。随着机场数量的增加及各机场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长,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不足的矛盾在依然存在且有更加突出趋势。机场监管、机坪运行管理、机务、空管、通导、气象、助航灯光(电工)、场务、值机配载、安检、公安、消防等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一人多岗、疲劳上岗、工作超时等现象增多。
3.近几年虽然通过多渠道补充了新员工,但普遍专业性不强,经短期培训可上岗操作,但综合素质不高,在岗培训跟不上,知识层次没有随工作经历增长,业务水平提升缓慢,短时间内达不到独立上岗的要求,技术成熟、综合素质提高的周期拉长。
4.部分岗位人员流动过快。虽然集团公司及各机场一直在加大培训力度,但培训的速度始终赶不上人员流动、转岗的变化速度。在生产规模小、员工人数较少的机场,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和调离、改变工种的人员变动频繁的影响,员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跟不上发展需求的现状尤为突出。若不改变现有成熟人员调离换岗频繁的现状,人员队伍整体业务质素滑坡的窘境将会进一步加剧。
5.专业人才数量的增长达不到新标准要求,也无法满足生产量的增长需求。
6.由于在岗人员配置紧缩(甚至达不到规章要求的最低标准),已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保障机场正常运行,无法脱离岗位导致未能参加复训或复训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提升等级进阶等方面的培训不够。
(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使徒弟学到的知识逐级衰减;
目前机场集团各专业技术岗位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利用现有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手把手教授,发挥现有业务骨干的专业特长,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受师傅学识差别和传授讲解能力的影响,在师傅带徒弟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很多专业岗位的知识和经验逐级流失、衰减,同时,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会不断放大,导致人员业务越来越不熟练;
2.师傅延用原有的习惯和经验性做法,对新的行业管理规章掌握不足,使徒弟对新规章的了解也随之模糊或掌握不足。
3.部分一线岗位人员依靠以往惯有经验操作,或是对新规章标准掌握得不完整、执行不严密,造成违章操作。
4.新规章标准不断出现,要求更严格、细致,人员行为与新规章标准的差距在形成或增大。
5.新规章标准不断出现,要求更严格、细致,人员行为与新规章标准的差距在形成或增大;
(1)随着各类规章的不断更新颁布,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细致,对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重点岗位员工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吸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才能达到新要求,而知识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
(2)随着规章制度的进一步严格,对岗位人员配置(如管制双岗制、助航灯光电工证、机务放行、航空气象预报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且对连续工作时间,年度培训学时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3)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及新规章标准的传播范围有限,熟练掌握新知识、新规章标准的人员还不充足。
(4)部分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标准的更新。部门手册中的工作规程不够细致明确,不能覆盖操作全过程、各环节,不能满足新规章的要求。
6.生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岗位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
(1)一线重点岗位员工业务素质建设之所以得到机场集团的高度重视,是由其在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的;
(2)随着机场集团业务量的增加和运行环境日益复杂、新技术装备运用的增加,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运行人员队伍,因此急需要加大对运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3)“十二五”期间全国民航年均增长速度可达13%左右,新的发展形势给安全运行带来更大压力。
(4)2015年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340万人次,运输起降架次达到27.2万架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9.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5%、13%、19%;
(5)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自2011年突破1000万人次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三项运输生产指标2015年将达到1740万人次、17.35万吨、14.9万架次,而单跑道运行的负荷已趋于饱和,今后几年不停航施工的改扩建任务繁重,对机场安全正常运行影响很大。
(6)目前全疆机场数量增加到了17个,所有支线机场能保障B737及同类机型全载起降,且各机场(除新开航的富蕴机场外)每日航班保障架次不断增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现代的安全管理中,事故金字塔模型是在对大量事故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揭示了事故等级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的概率关系。根据统计数据、案例分析和实践证明,事故往往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大量的次一级不安全事件出现的,是次一级不安全事件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积累过程,在这个积累过程中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即发生的概率,这个可能性揭示了事故等级变化的重要规律,是实施安全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监控指标,同时也指明了防止事故的重点是对金字塔底端事件的有效预防。
根据事故金字塔模型,重大或致命伤害事件与严重伤害事故的发生比例为1:10;严重伤害事故与财产损失的事故征候发生比例为10:30(1:3);财产损失的事故征候与无伤害或损害事件发生比例为30:600(1:20)。
套用事故金字塔模型分析可以发现:控制航空安全差错及其以下的无损伤(损失)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降低事故征候、事故发生频率的有效手段。
在伤害事故原因中,不安全行为占96%。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足够的安全技能。通过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安全自我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行为安全管理,其中行为安全管理是最为简单和容易推行、成效最大的。对于一个单位来讲,安全管理的进步,最终依赖于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业务素质是安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好安全工作,能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必定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目前机场集团一线重点岗位员工的存量、结构及其素质,都不能满足未来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航空运输量快速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确保机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前,集团和各单位、各岗位人员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尽快提升我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持续安全发展的新要求。对策如下:
(一)决策上重视,制度上约束,政策上倾斜。
1.决策上重视:将员工业务素质的提升纳入集团工作决策中,但仅纳入安全工作决策还不够,需要在集团层面的顶层设计中系统综合考虑,既着眼于解决当下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又谋划于长远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建设;
2.制度上约束:建立相应制度,将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管理、工作评估、监测、考量范围中,发挥各部门作用共同采取措施;
3.政策上倾斜:突出系统性的培训,作为提升人员业务素质的主要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从工资待遇上,对于实际工作中素质高、能力强、担任工作量大、完成任务好的人员,增加绩效系数实施多得多奖,或提高岗位基础工资起点,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员工薪酬分配改革。通过进一步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
实行根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定岗位,根据技能水平和实际贡献定薪酬,打造稳定而有活力的企业人才及核心员工团队。并在专业岗位人员配置上,加大本地化用人比例,稳定支线机场员工队伍,逐步减少支线机场“倒补”现象。
(二)创造促进一线岗位人员尽快提升业务素质的良好大环境:
1.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形式,细化培训群体,规范培训流程,评价考核培训成效,实现管理层、员工层和专业技术层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达到全员再培训目标,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
2.持续强化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规章标准的完善性、人员配备的科学化、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岗位操作的规范化、监督管理的常态化,以此为支撑,构建完善的外部大环境。
3.在领导干部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领导的选拔任用中,增加考察“贯彻安全管理理念的能力”、“学习安全知识的能力”以及“管理团队和管理自我的能力”。
4.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鼓励各岗位人员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提升业务素质。加快安全文化建设,引导各岗位人员自主学习,营造赶、学、比、帮、超的软环境。
5.鼓励员工在岗位上成才,在工作中创新;
6.鼓励获取职业技能和职称;
7.鼓励参加在职教育;
8.鼓励通过国家注册等考试获取证书。
9.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一线生产运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基本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一线运行生产人员队伍。在运行一线岗位如航务、供电、助航灯光、场务、特种车辆等关键岗位形成一个以业务素质较高的保障人员组成的队伍。健全人才管理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钻研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专业技术队伍。
10.畅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做好专业人员外送培训后的内化培训,进一步传播先进理念和新知识;机务、空管、通导、气象、助航灯光(电工)、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周期较长,凡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均可以作为本部门的授课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层层传递直至各一线生产岗位,并做好培训后的业务追踪和评估、检验。
(三)改变以往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为系统性的培训为主、岗位上传授为辅。围绕岗位进行安全培训与业务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可分为两类:
1.岗位强制性培训--包括安全意识、责任、规章制度、遵章守纪教育、环境因素、危险识别、应急训练等,是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1.岗位适应性培训--员工为适应新岗位,或在原有同岗位适应新的技术、设备更新、流程改变、环境变换等需要进行补充、扩展和更新知识技能的培训。结合实际,立足本岗,强化内部自我培训,建立员工业务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大力提倡并鼓励“干中学、学中干”。
学习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学习,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但最不应该从自己的教训中学习,那是非常痛苦的,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血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多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多通过内外部交流和案例分析,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四)充分发挥乌鲁木齐机场职能管理部门对支线机场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管理作用,开展在岗轮训、交流活动,提升培训效果。
赋予乌鲁木齐机场中层保障单位对支线机场业务指导和培训管理职能,创造并提供更多渠道和方式用于培训及相互交流、观摩。对运行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在本部及支线机场间的相互借调轮岗,强化在职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并组织中层副职及部长助理级管理人员在职能部门、保障单位、支线机场及管理先进机场间挂职交流。一方面增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