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真意,脱离于世俗之外的心灵桃源。——旅行之我见
丽江,潜藏着沉睡千年的妩媚。美,犹如被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媛,在你放大的瞳孔间,散发出百读不厌的惊艳。
这不是江南的小桥流水,这是高原的石街与碧渠。
高原的垂柳依柔如苏杭,却多了几分风骨。那是高原的日光温暖的,是辽阔的天空衬托的,是刚直的青山为倚靠的。他们的枝条会不会更硬?叶儿会不会更密?树根会不会更深?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同是柔媚,也是各自相迥的。
古城的街道都是一种叫五彩石的铺就。晴天不起灰,雨天不沾泥。站立着好稳当,踏实的很。“滴答滴答”的马蹄声从远处慢慢靠近,音乐般的节奏让你俯身下去,看见五彩石上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痕。富有诗意的石头,让人敬佩的马,翻身上马背吧,一首高原的夜曲在心中荡漾开来。
店铺、酒吧、人家。储藏着千年神秘和万篇故事的载体。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的庭院狭小,精致,却不似江南的繁华与富庶,抹不掉原生态边陲的风霜。我们走进一家王府,下有院落,上去是个阁楼。阁楼内茶香扑鼻,陈设竹椅、竹桌、竹帘,从轩窗外眺望出去,密密麻麻的古城的屋顶,在修竹掩映间与苍山对峙,却是一种苍凉的质感。
暮色渐浓。荫柳下小桥间隔连着的一间间酒吧燃起了红彤彤的灯笼,骤雨后的流翠点的那红张扬而被黑夜凝住,一如张艺谋的电影的主调,红的烧心,红的惹眼,红的一连串。条条的红光上是点点的黄萤。灯笼的粗糙更觉着光的柔滑,四五只的在柳树干上飘舞,被一城的夜幕裹袭,暗暗的掀起喧闹的狂潮。
最为人知的酒吧,在这荒凉的边陲和孤野,躁动的摇滚和闪烁的灯光不再是都市的诠释。
那鼓点如荒漠里的一声号角,唤醒人们对时尚与奢华注入了边疆元素的另类风情的痴迷与跃跃欲试。
一米阳光、北京青年。可能这就是现代人内心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不想放弃从前,又不能浪费当下。丽江的酒吧用棕褐色木质的结构和造型留住了远古,用婉约的流水追溯时光,用藏式的吊灯编织浪漫,用放肆的声乐释放热情,让人心驰神往,不知身处何世。
一家饭馆食客如云。墙上挂着很多动物的肉,可能是牦牛,可能是马肉。对面是一家客栈,泛着幽深的蓝光。从门外望去就能引发对家宅过往的猜想的悬念。这样的人家挨挨挤挤,又怎么说的完古城的历史呢?
寓意生动的象形文字、白族群众们在四方街上手拉着手围成一圈的载歌载舞、梳着小辫扎着马尾的纳西族男青年、彪悍的纳西族女人当家的传统......
古城,会在你欣赏披肩、银饰,品尝小吃的应接不暇里,把它的风俗如细雨般洒落在你新鲜的记忆里。
雨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总是凄清哀婉,愁绪绵绵。在文人的笔下,秋夜的雨更是一番惨景。
一层秋雨一层凉的丽江的夜雨,却把它的寒意输给了这里的风车、石桥、曲折的长街、骏马、牦牛、手工织布、皮鞋诸多要素绘制出的宏篇画册。它不仅自叹不如,还用它的丝丝短针给夜色逢出遣倦,织出缠绵,酿成诗心。
心灵随时会蒙上灰尘,用超脱的帛布拭去,美的光亮才会映照,才会反射,才会不再枯萎。不论何时,对美的执着都是生存的一种原动力。冷雨浇不灭,远途阻隔不了。
千年的妩媚,千年的情怀。雨夜,丽江,不再沉睡。
文/彭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