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荔波5个“3”顺利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http://www.cnair.com 2017-02-15 09:15:47 来源:航空旅游网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通讯员 莫雄亮 摄影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荔波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采取3个“狠抓”、3个“严控”、3个 “着力”、3个“强化”、3个“带动”等5个“3”措施,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乡镇共同抓,级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从而顺利完成了瑶山瑶族、黎明关水族2个乡和朝阳、茂兰、佳荣、小七孔4个镇共计1375户5140人的2.6亿投资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一、3个“狠抓”确保对象精准

  一是狠抓方案制定。制定了《荔波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时间要求、工作方法、责任落实,让核查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狠抓政策宣传。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四进四送”活动,全县领导干部到乡镇、村组开展讲党课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县、乡(镇、街道)、村、组四级政策集中宣传学习活动,由县各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个乡镇(街道)进行专题培训与宣讲。通过培训与宣讲,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精神传达到最基层一线。三是抓包保落实。将易地移民搬迁乡镇和村分别明确县四家班子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包保联系。并分别牵头组成核查工作组进村入户认真开展核查工作,将核查工作目标责任细化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层层签字审批上报,确保核查精准。形成领导和部门、乡镇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达到三星旅游接待能力的荔波县朝阳镇浪波湾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安置点(莫雄亮摄)
 

  二、3个“严控”减轻移民负担

  一是严控住房面积。紧扣“三变”改革,采取产住融合,产权分离,脱贫回购的模式。在移民安置规划的同时,同步做好移民产业潜力分析,不同的产业条件,采取不同的安置设计,明晰移民住房和产业用房的权属。如在朝阳安置点顶层为移民住房,产权归移民户,一二层由镇旅游公司融资建设,产权归旅游公司,由公司经营或交移民户经营适当收取租金。移民脱贫后可回购产业用房,有效解决了搬迁面积过大让移民负债和脱贫后住房和产业用房面积不足的难题。二是严控建房成本。首先,在安置点的选择上依山而建,同时周密考虑安全、产业发展、交通等问题,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移民村组就地成立建材公司,自行开采砂石、制砖等建筑材料,既保证工程用料,又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且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还有,移民户统一委托施工方代建,建房价格自行与施工方谈判,减少了招投标等环节,节约建设时间和建设成本。成立移民建房互助小组,在建房时互帮互助,一家建房大家齐心协力同建设,提高了建设速度,降低房屋造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各安置点建设成本控制在700元至1100元每平方米,相对节约成本3.5万元。三是严控建房时间。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问题,并开展专项督查和暗访工作,深入安置点督促工程进度,督促指导各乡镇按时间进度倒排工期,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进度,对进度滞后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由于建房时间短,搬迁时间快,移民们利用功能配套、齐全的新房接待游客,增加了收入。

达到三星旅游接待能力的荔波县朝阳镇浪波湾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安置点(莫雄亮摄)
 

  三、3个“着力”打造精品示范

  一是着力科学布局。充分结合旅游资源大普查、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等工作,科学选择拥有旅游禀赋高、交通基础好、要素配套完善的地区作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并将安置点打造成为具备旅游服务、民俗文化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特色功能的3A级以上标准的景区景点,同步启动各安置点之间旅游景观公路建设,完善驿站、观景台等配套,将景区景点串成“画卷”和“项链”,形成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品线路。二是着力功能配套。为确保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安置点,荔波县按照“主动作为、审查前移”的原则,聘请国内一流资质团队按照3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并将每一项规划设计都提交到县城规委会进行审查,广泛征求部门、乡镇和群众意见,形成一张蓝图抓到底的顶层设计。三是着力文化特色。为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的现象,荔波县按照打造“民族原原汁、差异特色、民宿旅游”的原则,充分挖掘全县四大主体民族文化元素,坚持景观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突出建筑风格风貌、人文历史积淀、景观环境营造等元素,见缝插绿、建园引水,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前已成功打造捞村布依新村、大土苗寨、梦柳布依小镇、水浦伟人故里、瑶山古寨等9个精品示范工程,形成了四大主体民族精品旅游村寨。

  四、3个“强化”力推工程进度

  一是强化“顶层”推动。明确了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双指挥长”的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制定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二是强化考核机制。率先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激发了各乡镇、各工作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三是强化工作通报。每周对易地移民搬迁工作进度分别在全县进行通报,并按照工作进度在报刊电台进行排位。

 

  五、3个“带动”引领增收脱贫

  一是带动产业发展。将易地移民搬迁与“三变”改革相结合,通过“公司运营、群众参股”的方式,既做大收益盘子,又保障贫困户收益。如力书巴平安置点,引入了县旅游文创中心参与经营,通过移民房屋施工方统建,住房部分政策项目补助,产业用房部分由施工企业垫资(移民户可用特惠贷政策贷款入股)的方式建设,由公司主体进行承包经营,租金收入由企业和移民按比例分成。二是带动群众参与。在规划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时,充分整合贫困户人力资源,在用工、就业和公共资源维护等方面在重点向移民贫困群众倾斜,既增加了移民户的收入,带动群众积极性,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保障施工质量和标准。同时,将停车场、保洁等资源维护优先安排移民群众,保障移民产业安置。三是带动部门帮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安排移民群众帮扶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打造一批板蓝根、毛尖茶、提子等种植基地和香猪、黑山羊等养殖基地,有针对性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引导移民参与旅游接待,鼓励移民流转土地、承包荒山创业,拓宽移民就业门路,移民后续产业支撑逐步增强。目前,移民安置点共有创业带头人400人,带动就业5000多人,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