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除夕夜
毕业五年,时间飞逝,那天在候机楼采访的时候,看到新近的2015届的新毕业生都已经能够一个人独自上柜了,惊觉时光如白马。
节前与84岁的奶奶的通话,除了第一句报上“奶奶,我是艳秋”之外,老人家第二句话一定是“什么时候回来过年”,这样的问话会一直持续到除夕我到家。今年略有不同,爸爸提前回去了,奶奶知道我能休假,一定要爸爸拨通电话,颤巍巍的声音告诉我,你最爱的核桃红糖馅早就舂好啦,回来就给你包汤圆!我握着电话,感受着电流那边老家脉脉的温情,五年多来除夕的点点滴滴像老电影一样闪过。
小时候的年是这样的
在参加工作前的22年前,一直觉得过年就是大人小孩都休假的全民大狂欢。小孩子放寒假,作业什么的全甩在一边不管不问,春节期间无论闯什么祸爷爷奶奶都能护着;平日里忙碌的大人们终于能丢下手里的工作,奔赴市场买回卤菜干拼猪头肉鱼丸瓜子花生巧克力年画春联鞭炮等平日里不多丰富的年货;千里之外游子不管离家几千公里也要坐飞机扒火车左手礼盒右手水果背上还有大包裹大包小包往家赶,票再难买时间再紧迫,也会使出十八班武艺倒腾飞机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然后在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前奇迹般站在家门口……什么学习、作业、工作统统让步,无数折腾和奔忙都为换来那顿喜气洋洋的团圆饭。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是一股热乎劲儿,大年三十,孩子一早就在密密匝匝的鞭炮声中睁开眼睛,飞速翻身起床。院子里,奶奶坐在屋檐下舂着红糖芝麻核桃馅,一锤一锤下去,崩,崩,香味爬上屋檐随着缕缕炊烟直往鼻子里钻。我们在妈妈的监督下胡乱塞进一定是双数的元宵,就像撒欢的野兔窜出家门。外面多好玩啊,小伙伴兜着香香嘴儿三五成群地吆喝,队伍不断壮大,浩浩荡荡从东苑排到了西苑。几只敏捷的小猴子袖子一撸就扑哧扑哧上树了,满树的桔子,衣兜装不下就脱下外衣兜,可怜才换上的新衣新鞋,分分钟变成大花脸;有熊孩子把点燃的爆竹塞进莲白菜,砰一声闷响好端端的一颗白菜炸开了花;不知哪个小崽子推出了幺爷爷钓鱼的竹筏,晃悠悠划进了水塘,还得意地炫耀,幺爷爷在岸上跺脚:小兔崽子,当心掉水里……
第一次 在岗位上跨年
时间飞快,我们很快长大,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2010年国庆,我和新入职的22名同事结束北京的培训回到成都,换上国航制服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职业生涯,从那时开始我没有了周末,上班是按照白班晚班这样的周期循环往前。那一年腊月初,同事们早已算好我们正好在除夕上班,听到这个消息,我多年的世界观轰然坍塌:并不是全世界都会为除夕让步的,不过年,地球一样转动!
除夕当天,我穿好制服怀着复杂的心情上岗,意外发现它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跨年上班自有它的乐趣,那天回程的旅客特别少,大厅静悄悄的,偶有旅客经过身边,都笑意盈盈地对我们说着过年好。一位阿姨经过身边时啧啧称赞,小妹妹,辛苦了!那时我们还在老候机楼,晚上8点,行李提取转盘上的LED屏直播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坐在前台能远远地瞅上一眼,虽然看不清画面,但至今我都记得主持人董卿那句:我们向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的劳动人民拜年,新年好……温柔的嗓音飘在偌大的大厅,寂寞有点温情有点。
更温暖的是我们的年夜饭。年长的同事们经历过无数岗位上的除夕,前一个班就商量好了我们的年夜饭,除夕当天我们俨然把休息室扮成了美食餐厅,有霞姐打包的双流兔头和火锅串串、丽杰的糖醋排骨手撕鸭,任姐的有年年有余好寓意的清蒸鲈鱼,燕姐的卤味鸭舌……记得那天我也精心打造了一道干锅排骨,足够多的辣椒和孜然 把同事们辣得直喘气,二十多个自带菜肴,把餐桌摆得满满当当,我们的年夜饭像流水席一般从下午6点持续到12点,趁着休息间隙就吃上几口。新年钟声敲响,二十多个装满饮料和欢乐的纸杯碰在一起我们和春晚一起喊出了新年好......
除夕夜晚和同事们一起热热闹闹不觉冷清,难的是凌晨三点回家面对冷清清的租住房,爸妈因为要回家陪奶奶所以提前回去了。第二天一大早,休息了三小时后我拖着行李箱走在冷冷清清的大街,车流早已稀疏,只有满地的落叶和寒风,我能清晰地听见我的脚步声,坐上了汽车,我哈口气,在车窗上写出「新年快乐」……
2015年已经结束,三年前我调离了岗位,终于有了周末和假日,除夕夜也可以像小时候那样和家人团团圆圆地守岁。今年除夕夜,我们围坐在壁炉前,当城市上空焰火升起,我还是想起了我在候机楼里的日子,那些我们曾并肩作战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应该还是如往年一般在休息室吃着热热闹闹的百家宴,说说笑笑,和睦温馨,这种酸酸涩涩又带着绵长甘甜的回味,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