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记忆中的红对联

http://www.cnair.com 2015-02-27 08:15:41 来源:航空旅游网

  每当腊月来到家门槛,村子处处便嗅到腊排骨和蒸馒头的喷香味,小小的农村四合院外洋溢着年的浓郁氛围;一到廿九早晨,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面,便张贴出贺年的彩色挂钱、方方“倒福”大字、威武的秦琼尉迟门神,特别是大门上那一幅幅鲜亮红艳的对联,一下子把年的氛围推到极致。

  记忆中,红对联是春节最圣灵的期盼,在物质不如今日富有的过去,春节意味着富足与自得。进入腊月,腊八粥一喝完,孩子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着春节的到来,家家户户开始马不停蹄置办年货,乡下的年,是极为隆重的,老人们搬出老皇历,坐在太阳下,眯缝着眼睛翻,哪天宜婚嫁,哪天祭神,哪天祭祖,一点不含糊。村庄变得既庄严又神秘。

  石臼取出来了。井水里清洗,一溜排开在大太阳下暴晒。装入花生、核桃、瓜子仁,和着红糖细细舂,直到飘出逗鼻子的香味,大碗一盛,留到大年初一做汤圆馅儿。花喜鹊站在光秃秃的树上,欢天喜地叫着。鞭炮在响,噼噼啪啪,震得小麻雀们慌张地飞。蒸年糕是年前必做的大事。大人小孩齐动手,洗叶子,打米粉,和面,上蒸笼,屋前屋后地忙开,直到屋顶上冒出浓浓炊烟,一家子才舒一口大气。火塘添上旺旺的炉火,小孩子眼巴巴等待着锅盖揭开,满眼出现一锅白胖胖的年糕,欢呼雀跃:过年啰过年啰!祖父抬出闲置一年的渔船,往自家鱼塘一扑棱,撒网扑鱼,鱼在网里扑腾,翻着白身子,两岸看热闹乡邻的眼光,追着鱼转,心里跳动着热腾腾的欢喜。一桶桶鱼收起来,祖父拎着大铁桶,每家每户送去几尾,笑开的皱纹脸上挂满自足和喜庆:大家都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多喜庆啊。新年是簇新簇新的,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兜里装满零嘴和压岁钱,捧着鼓囊囊的肚子嚷着缠着去往村口刘爷爷家求字写对联。刘爷爷是村里老文书,念过几年私塾,算是村里的文化人。每年这个时候,刘家院子早已打开大门,欢迎夹着红纸和纸笔前去求字的乡邻。三尺的饭桌一溜儿铺开,堆满笔墨纸砚,爷爷磨好浓稠的墨汁,大笔一挥开始着笔,这家要写“万事顺意”,那家要求“年年有余”,爷爷屏气凝神,酝酿好情绪开始挥毫。饱蘸墨汁的春联写好了,晾干,下面就是孩子的事了。最开心的是贴春联,把自制的米浆小心涂在四个拐角,一人站在凳子上,一人把关长眼,“高了高了往下,又高了…..”,总要来回那么好几次,才算满意。“总把新桃换旧符”,红彤彤的春联印着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与鞭炮盛筵相随,为喜庆节日增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转眼,新年已随着稀稀落落的鞭炮声逐渐远去,记忆中的红对联也渐渐褪色,最终随着风吹散。如今的我,最怀念除夕盛宴开始前的那段时光,年菜已经飘香,小镇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夜空绽放的烟花将城镇上空照亮。这时候,漫步街巷,家家户户换上了新的春联,不管是商家流水线制作的、还是稀有的手写春联,我乐意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在体味其中的喜庆与盼望的同时,也算是对远逝童年记忆的一种怀缅吧。(国航西南地服部 谭艳秋)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