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仰望西藏 初识西藏之风光、建筑和美食

http://www.cnair.com 2015-03-26 18:03:38 来源:航空旅游网

  在接近天空的地方,光明把年幼的心脏晒得温暖又蓬松。有人伸出手,抓一把白花花的阳光涂在了脸上。总有一天,在藏地的天空之下长大了,这里不再是触手可及的远方。我总想,就算时间把我变成一张粗糙的邮票,我也能粘在心上,寄回家乡。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一首是网络上传播的诗,一首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两首诗,一直牵引着我的魂魄。去西藏!

  去到任何一个地方,从没有像去西藏一样心如鹿撞。查阅资料,询问朋友,还有各种准备:衣服、帽子、围巾、墨镜、防晒霜、药品……

  没来之前,总感觉那里是生命禁区,要么飞沙走石,要么狂风暴雪才对。尽管如此,依然向往,一如去见一位久违的老友,亦或心仪已久之人。

  走进西藏,高原雪域、冰川草甸、神秘佛教……大多数人是赞叹加感叹。这,用眼睛就够了。而真正震撼的感觉,必须要用心灵去体味。就如初识一位玲珑女子,让你脸红心跳,眼神无处安放,但这只是外表。她的秀外慧中,她的玲珑心意,都需要你打开心门。

  第一天,是在拉萨市内。天刚放亮,远眺布宫,左为红宫,右为金顶的白宫。我想当年的建造者一定是得到了上天的讯息,因为她离天堂的圣殿最近。她与蓝天耳语,她与白云缓诵,她挥别流水,她招手清风。雪花是她代天堂播下的消息,雨滴是她代佛祖撒下的精灵。那漫天遍野的雪啊,怎说不是芸芸众生的呼吸和他们与佛祖对话的讯息。当太阳升起,烟消雾散,布宫在人们眼前赫然而立,金光撒顶,俯瞰众生,教你如何不相信,是布宫收了众生带来的讯息,为他们送到了离她最近的天堂。

  走进布宫,她里面却是空间逼仄、幽深阴暗,不知道这样是否影响其间领袖的执政风格。虽然她是拉萨的最高点,但她的统治者未必有高远的格局。特别是和还算宽阔的大昭寺一比,就更明显了。大昭寺就给人一种包容接纳的感觉。

  去林芝那天,6:45从酒店出发,大概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拉萨交警支队门口。这时候,交警支队门口两侧大约停了不下六、七十辆大巴车。原来“8·9”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西藏旅游局“紧急通知”:从8月19日起,每车乘车人员限定20人以内,包括导游、司机和一名公安民警,也就是说,每辆旅游车最多只允许乘坐17名游客,同时要求旅游车时速限制在40公里/小时,尤其是拉萨-林芝段420公里路程,要求上午8点后出城,晚上8点前进城。我们的旅行团最终凑到了11人,有19座的中巴车就只载了我们。差5分钟8:00的时候,终于被“安排”了一名交警,出发!

  为了赶路,司机实际上能开到60公里/小时,也没见交警说什么。倒是路上每隔一段都有交通部门设立的“两客一危”车辆检查站。由于有的路段限时,开快了提前到检查站,司机是要挨罚的。

  在我们行走的两车道公路旁边,一条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公路两侧,时不时看到刻着藏文字或是图腾的巨石。野地里,三三两两的牦牛在悠闲地吃草,一群群的羊也在埋头啃食,只是它们不是歌里唱的那样洁白—后背上都涂了一大片的红色,猜想是主人的标记吧。远处山坡上,仔细看有好多牦牛在吃草。红的灌木,绿的小树,黄的草,牦牛在里面成了点缀。本想拍几张照片,可是一条条高压线和一座座高压线塔却分割、划开了这唯美的画面。再远处的好多山上还顶着积雪,能够大约分辨出高度不同的雪线。低一点的山上云雾缭绕,一大团的,一小块的,大的像手,轻轻拂过下面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灌木。

  山上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我们的车子临近日多乡的时候,大约是上午10:30,小雨开始变成了雪,估计要达到中雪的样子。雪落到地上很快就融化了,落到车顶上、狗背上的,没有化,还是白白的。

  当车子行进到米拉山口时,雪差不多就停了。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蓝天白云下,积雪裹地,漫山遍野,五彩经幡在中间飘荡摇曳,扯地连天,这胜景让敬意油然而生。山口的最高处,是一座名为“雪域之舟”的牦牛雕像,在寒风雨雪中昂首前方,既展示着坚强与不屈,也诠释着米拉山的大山之魂。因为高反,感觉头重脚轻,像踩在弹簧床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样子,头痛关节痛,太阳穴像要臌胀出来一样。实践证明,头痛的话散列通最管用,缺氧没精神喝红牛最管用。从山口一路下来,一直到松多,前仰后合、东倒西歪地“睡”了一路。

  车子穿越米拉山口后,开始沿着尼洋河一路下行,很快就到了西藏的小江南——林芝工布江达县。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米拉山口就算对我们意志力的一次考验吧。想想即将展开的美好画卷,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山口上的冰天雪地、缺氧头晕又算什么!

  尼洋河伴随着林拉公路一路相依,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藏语里,称河为“曲”,湖为“措”,因此藏人又叫它为尼洋曲,听名字你就能猜出这是条美丽的河。她虽然没有雅鲁藏布江那么大的名气,却是无处不景。过了中流砥柱,越往林芝方向走,山上山下的植被越多,许多不知名的树木在阳光下郁郁葱葱,就算是长在岩石缝里、裸露在山体上的灌木,虽然缺少水源,却依然执着、安静地等待着天上的雨水,丝毫没有无精打采、颓废的样子。

  车快行到娘当旅游新村的时候,外面已经是艳阳天。向车窗外平视,景色和其他地方无异。但是抬头仰望,那天蓝的让你的心想醉在里面,那云白的让你想融化到里面。再配上青山、藏族风情的民居、悠闲的牦牛、清的像玉一样的河水,还有从云缝中泻下的一缕阳光……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无论多高明的画家,无论多高明的摄影师,无论多高明的诗人,都无法准确、全面地描绘这里的美!除非你身临其境,还要带上一颗仰望的心!

  工笔画或是小写意,如果用来描绘水暖山温、杏花春雨的江南,感觉还能描绘其神韵;国画中的大写意嘛,描绘骏马西风、大漠荒雪的塞北也恰当。而林芝,山是山,水是水,云是云,彼此之间个性独立,干干爽爽,但也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表达和遥相呼应。不像南方,山水之间云雾缭绕,山吻云,云拥山,总是有点吴侬软语似的甜腻腻的暧昧;也不像北方的山水,像是汉子亦或婆姨们的粗声大嗓。

  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天,早晨7:30就出发了。远处黛色的山峦因为没有阳光,还只能看出个轮廓,洁白的云缠绕在半山腰,导游说这叫“半山云”。当时还有点睡意朦胧,听到导游这句,不禁侧目窗外,简洁而飘渺的叫法,顿时让人胸生意境,不禁想起了清代嘉庆年间满族诗人硕庆的诗: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因为没有阳光,山上的树木、花草和石头就没有反射,也就看不出层次感。这山倒更像一块块的墨玉,那云,是玉里的絮。如果说水为山添灵气的话,那云就为山增了妩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有中国十大名山之首盛誉的南迦巴瓦峰。导游说,峰顶已经二十多天没有露出来了,你们真是幸运!在我们乘车返回的时候,峰顶又隐藏在了层层的白云里。

  第四天的目的地是措木及日风景区,位于八一镇东北角, 2013年才开放营业,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冬季湖面结有厚厚的冰,当地人将这里称为冰湖。措木及日在藏语中意为观音的眼泪,想来应该是很美的。在去措木及日的路上,导游说我们走的路叫“三跳路”,就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在半路上,导游指给我们一座叫万堆山的山峰,因其形状酷似布达拉宫,被称为布达拉宫神山。据说:有缘之人虔诚遥望神山,山顶会显现出自己心中神圣的布达拉宫。我们走的是一条茶马古道的分支,叫做茶商古道。古道旁,牛奶河一路相伴,箭竹、沙棘树、松萝、杜鹃、油松、云杉、冷松组成的竹海、花海、林海和草甸随处可见。卓玛导游用红河谷的主题曲调改编了一首《母牛歌》,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当我们跳来跳去,终于“跳到”景区时,却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于是我把她戏作“措手不及”景区。在措木及日湖边,我用鹅卵石堆起了一个七层的玛尼堆,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让心愿留在这里。当我转身离开的一刹那,一缕阳光正穿过林间的缝隙照在玛尼堆上,瞬间煜煜。

  到羊卓雍措湖时,虽然看风景的眼早已挑剔,但也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颤。羊湖的蓝不像是人间的蓝,她美的让你屏气凝神,而不是大呼小叫。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面积大约是西湖的70倍,湖水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民用民歌赞美羊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拍照之后,我沿着湖岸漫步,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玛尼堆透着神秘,弥漫着祝福和寄托。我灌了一瓶圣水,又拣了几块好看的石头就匆忙上车了。车子沿着湖滨公路绕行的时候,羊湖变换着各种角度,依然展示着她的美,让一车的人时不时的端起相机,全然不顾路上的颠簸。在藏语里,措就是湖的意思。措木及日、羊卓雍措,可以说是一措再措都是“错”,哈哈!遗憾的是,传说能看到前世今生的拉姆拉措没能去。

  从羊湖回拉萨的路上,经过了卡若拉冰川和红河谷,这里先后有《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等电影在此拍摄取景。回来道路两边最熟悉的有柳树,但是叶子比内地的肥厚。

  最后一天是去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位于后藏。扎什伦布寺作为黄教六大寺之一,就坐落在这里。由于清朝政府的确认,“班禅”开始分管后藏部分地区的政教事务,大大分散了达赖在后藏政教方面的权力。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座北向阳,以金顶红墙为主,殿堂叠耸,疏密有度,雄浑壮美,法度庄严。寺内供奉着有28米高的世界最大铜佛坐像——强巴佛,也称弥勒佛。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班禅在此修行的缘故,也许是纪律严明的扎寺佛教色彩多一点的缘故,感觉这里比政治色彩多一点的布宫要亲近一些。

  在西藏的日子里,藏民的房子总是让我好奇不已。先说颜色,藏民对颜色的把握可谓登峰造极,搭配的无可挑剔,美轮美奂。形状也都差不多,四四方方,民居的话一般在二楼留出一个晾台。屋顶上,国旗和经幡一起飘扬,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放眼望去,那一面面国旗,像一把把燃烧的火炬。几年前,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曾经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藏族老阿妈入选。她天天在自家小院里升挂国旗,四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这位老妈妈在旧西藏是贫苦的农奴,受尽了欺压和剥削。于是她从1965年国庆节起,就每天在自家小院里升国旗,早挂晚收,一日不落。

  在西藏,除了风光、建筑,不能不提西藏的美食。作为西藏美食的代表,藏家宴是一个具有很浓厚的藏家特色的家庭式餐馆,院子里栽种了各种树木、花草,在提供各种藏族美食的同时,会让你近距离体会藏民族家居文化的底蕴及精髓所在。如果在北方,藏家宴可以算得上藏式“私房菜”餐馆,据说在北京也有好几家分店。招待我们的主人在饭店前台软磨硬泡了一个多小时,才抢到一间雅间,还要承诺晚上八点前必须离开,因为下一拨客人还要进来用餐。餐前,主人给每位客人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在过去的想象中,酥油茶应该是又膻又腻,甚至放到鼻子下闻闻都需要勇气。可是,小心翼翼地喝到口中,却感觉味道独特,茶香浓厚,奶香扑鼻。随后上来的甜茶,就更像巧克力味儿的奶茶了。藏鸡蛋,由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环境下的藏鸡产出,据称吃了藏鸡蛋,不爱怀孕的妇女生育率都会提高。香煎香菇,是在香菇的伞的一面撒上青稞面,带着汁水儿,真的很好吃。糌粑,被做成小窝窝头的样子,在窝窝里面盛上一汤匙鲜牛肉汁,主人说非常好吃,可是糌粑倒没什么特殊的味道,那鲜牛肉汁却让我的胃先起了反感。因此,只是咬了一小口,没来得及品尝就吞了下去。牦牛肉非常劲道,当地人的说法是“牛吃虫草我吃牛,身体健康不用愁”,可见它的营养价值之高。一边喝着青稞酒,我们还品尝到了藏芹菜、藏木耳、蒸牛舌……等我们走的时候,大堂、院子里,影影绰绰的,还有不少候位的食客。

  走近西藏之藏民

  藏民的淳朴:老爷爷点燃牛粪,开始煮酥油茶,一边煮一边把糌粑捏成饼子状,一看牛粪要烧没了,顺手就捡起一块牛粪,添到灶膛里,然后再去捏糌粑。也奇了怪了,这要是在内地,这糌粑也好,酥油茶也罢,就算是再想吃,再想喝,也要先过心理上的这道关再说。可是在这里,却感到这是一幅画,一幅原汁原味、最接地气的藏族风情画。

  在返回拉萨的路上,颈椎有点痛,就想买一个软靠枕。中午停车吃饭的时候,看到马路对面并排有四家商店,想想怎么也该有一家卖的。进了第一家,老板说没有,那几家也没有。我自然不信商家的这种话,可是,挨个走下来,果然都没有。靠枕没买到倒是没什么,心里却觉得很惭愧。

  据说,改革开放之初,内地人用一个高压锅就可以“换”藏民一只良种的藏獒,如果再加上两瓶“好酒”——二锅头,还可以再“要”一只!

  现在,在路上招手搭车,对于内地4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似曾相识,但那只能是经历了。在西藏,招手搭车,如果连刹车都不带踩一下的,基本上是汉族人,而藏族人一般连迟疑都不会,招手即停。以我们的亲身经历,在手机没电向藏民借电话时,藏民从来不问你往哪儿打,是市话还是长途,想都不想,掏出手机就递到你手上。

  藏民的快乐:在景区,只要摆渡车一停下来,开车的小伙子要么跳起欢快的舞蹈(不知道是不是锅庄),要么哼唱起藏族的民歌,舞步简单欢快,歌曲节奏感强烈,还有什么比跳舞、唱歌更让人身心放松的呢?小伙子欢快的舞步也感染了我,真想跟在他后面一起跳,虽然心里痒痒,但还是忍住了,怕是跳到同手同脚一边儿顺喽。

  当车子开起来的时候,和着摆渡车上播放的藏族歌曲,小伙子一边开车一边唱歌,那歌声中的无忧无虑让人羡慕,感觉他就像一只在林下的阳光中快乐穿行的小鸟。

  藏民的执着:过去,藏民有水葬的风俗,祈福水里的鱼会把他们的灵魂带走,所以他们不吃鱼。汉族人来了以后,没有顾忌到这一禁忌,习惯性地吃鱼。特别是冬天,鱼呆在冰面下基本不动,凿开冰,不用网,拿筐就能把鱼捞上来。为此,藏民和汉民之间冲突不断。现在,拉萨也有专门吃鱼的饭店,一到了饭点儿,也有藏民在等空位。但是,真正的牧区里的藏民还是不吃鱼的。

  要说藏民的执着,不能不说等身长头。导游说,虔诚的藏民,磕长头的总数可以达到10万个,如果每天不停,需要半年时间。就是这种三步一个全身伏地的磕头,把外地人对藏民执着的评价推向了顶点。想象一下,很多住在拉萨以外的藏民,倾家荡产,虔诚朝拜,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大昭寺,少的历时几年,多的甚至十年,严酷的高原气候,残酷的地理环境,有不少人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时伏地不起……如果单纯的从表面看,可以理解为执着。事实上,这是藏民的追求,这是他们的信仰。在很多外地游客的眼里,这是固执,无知,落后,耗时费力,没有效益,简直是愚昧。但你看他们的神情,他们不为游客的诧异所动,不为游客的嘲笑所动,在他们的眼睛里,你能够感觉到坚毅、执着和幸福!这是那些信仰权力、信仰金钱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也感受不到的。只有金钱和权力,才是那些既没有宗教信仰,又丧失了道德底线的人唯一的信仰,他们会为了蝇头小利在给孩子们喝的牛奶里掺假,会把孩子们的学校建成豆腐渣工程……对比之下,藏民们“愚昧的”宗教信仰比这种对金钱、权力的信仰自然是难以理解。

  我想,只有读懂了藏民眼里清澈的信仰,西藏之旅,才能真正带给你我最大的冲击与震撼!

  感悟西藏之佛性

  来到西藏,真正让你仰望的,不只是风土和人情,更重要的是无处不在的佛。

  虔诚的僧人低头诵经,你能体会到佛。

  闻着佛香淡淡的味道,你能体会到佛。

  洁白的酥油,盏盏灯火,就算不给你凝神点悟,你也能体会到佛。

  人群中,藏族小孩由于个子还矮,就努力垫起脚来,伸长脖子,把头往青石的佛头上磕。这场景,你能体会到佛。

  就算懒懒地趴在地毯上的猫,眯着眼睛,望着走马灯似的游客和朝拜者。这画面,你也能体会到佛。

  风中摇曳的格桑花,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藏民们叫她幸福花。据导游讲,格桑花不再生长时,佛法就没有了。但是你看,藏民的房前屋后,寺院的空地,哪怕是少有人走的小路边,格桑花都在如手召唤,如笑颜绽放。就算在寺院的窗台上,也摆着好多不知名的花草,盛开着僧侣们对阳光、对生命、对生活的爱。爱,就是佛啊!

  每天的每时每刻,都有藏地的点点滴滴在心头侵润,一会儿如水翻腾,一会儿如秋静美,一会儿如煎似熬,一会儿如糖似蜜。看着,想着,就双眼湿润,满心的温暖。

  在这个地理位置最接近天堂、人体生理最接近极限的地方,有一种感觉自然浮现,那就是“神马都是浮云”。这,算不算我心中的佛呢?

  佛在布宫吗?由于限时一个小时,我们看到的怕连布宫的百分之一都不到,那里太重的怨气却一直包裹着我。想想08年打砸的地方与拉萨第一小学非常近,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的佛性去到哪里了?

  活佛是佛吗?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代情僧仓央嘉措的故事,让我始终迷茫:普度众生的佛法与倾心的修炼,如果解决不了尔虞我诈的权欲问题,还可以说仓央嘉措志不在此,可他连自身的情欲也解决不了,连自己心爱的玛吉阿米也保护不了,这佛法、这智慧、这修炼,又与谁人说,又说与谁人……

  佛之辩。来或不来西藏,你大都听说过,藏民一生会倾其所有,捐给寺庙;在西藏,最不值钱的是金子!这两句话,一直揣在我心里,想一探究竟。当你足之所至,目之所及,宫殿、寺庙、塑像、灵塔之上,数以吨计的黄金覆盖或装饰着,天珠、绿松石、蜜蜡、水晶、玛瑙数不胜数。这时候,你才明白,所谓的“值钱”和“不值钱”,其实是价值观的辩证表现。当你看重金钱时,黄金自然是财富的代名词。当你把信仰看得重于一切时,黄金真的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因此说,藏民看似一无所有,其实他们最富有,最快乐,因为他们注重对来世的追求,对现世看得很淡,心中有佛,就有了一切。而我们呢,好多人信佛拜佛,其实是把财产、把尘世看得太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健康、儿女……就算有看破红尘的,也是遇见了麻烦和问题,才想起佛。我们生活得看似比他们好,但是很多人的心却在地狱里。

  有时候,我在想,随着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开发,西藏与内地的差别逐渐缩小,特别是物质化的今天,年轻一代会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攒了钱就捐给寺庙呢?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会坚守宗教信仰吗?当我问起景区的藏族年轻人时,他们笑着说,我当然要先攒钱买房买车买化妆品买衣服啊,可我们还是信佛。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信仰的让步。现代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但愿它不会降低西藏寺院里朗朗的诵经声,也不会放慢信徒转经路上的脚步。或许,信仰更融入到了生活,成了生活的一种承载。因为,只有生活,才是至高无上的。

  佛无处不在。在拉萨市内打车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一块牌匾,写着“缓归青年旅社”。旁边写着一句话,叫做“生在那里,死在这里”。“缓归”取自《诗经》中的“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也”的诗句。如果这句话单纯地算作广告语吧,实在是委屈了,因为对于灵魂里有向往西藏、有拉萨情节的人来说,他真的是一下子戳中了心底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缓归,谁说不是一种旅行的态度呢!走心那!难怪一位在当地做生意的朋友说,来这儿四年了,都不愿回内地。

  此时此刻,郑钧的《回到拉萨》在心底悠然响起: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感觉是我的家……纯净的天空中有着一颗纯净的心,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我感觉,年轻人去一次西藏,起码可以成熟五到十岁,而中年人去一次西藏,足以让他年轻五到十岁。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这种感觉,但当这种感觉涌上心头时,他足以抗拒高反带来的不适,心里像是被轻轻熨过的一样。

  要离开西藏了。又要回到夜雨听窗,热酒醉人的世界。红袖尚可添香,禅月能否净魂?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我的心也开始被焦灼。望着远处的一座座雪山,一个念头渐渐清晰:我最害怕的不是离开你,而是离开你之后却不能忘记。

  李月新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地税局  063000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