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游荔波茂兰“大屁股”瑶寨有感

http://www.cnair.com 2009-03-16 09:29:25 来源:航空旅游网


图1:荔波瑶族铜鼓


    有人用“农民穷得只剩下土地,富人富得只剩下金钱”这句话来比喻务农和从商的差别。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贵州荔波国家级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里的“大屁股瑶”农民们,因为落户在石头上,却是最起码的土地也不曾拥有。艰难、困苦、贫穷可想而知。那么,他们是靠什么信念延续到了今天?又是依赖什么而生存下来的?一团团疑问,带着我们踏进这个神秘的古寨。


    俗称“大屁股瑶”的瑶寨,座落在著名的由邓小平创建的红七军、红八军荔波板寨会师地的西南面,相距约2华里,古寨位于山坳的丫口上,寨前古木参天,寨的三面群山环抱,只有寨的出入口可以眺望200米远的外界,既是人畜的唯一通道,也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巷道。


    寨内全是古老的吊脚楼,井然有序,虽然装饰简朴、寒碜,但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也算是一道风景。进了寨子,随处看到的妇女,无论是精心打扮的,还是随便穿戴的,无一不是臀肥股厚的。这是瑶寨的另一道风景,也就是所谓的“大屁股瑶”。从祖上流传下来的审美观是妇女屁股越大越美丽、越漂亮。那么,她们肥厚的臀部里会不会全是赘肉呢?其实不然,是一层层棉布包裹形成的。而另一道风景也随即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那就是五、六十户人家,五、六十幢吊脚楼清一色的建在一大块略微倾斜的石头上,由此得名“石头上的寨子”,而且除了寨门入口之外,三面均被五座巍峨雄岭包围着,瑶寨就仿佛如来佛手心上的一个宝物。奇怪的是无处不是石头的瑶寨并不缺水,一股清流自山腰处潺缓而下。


    寨上的瑶族乡亲告诉我们:方圆数十里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但是一株也不能砍伐,一株也不许毁坏,并且他们也有拜神、敬树为仙的习俗。以此得到树的保佑,挡风砂尤其是保佑石头不从高山往下滚,伤人、伤物。


    “大屁股瑶”的村容寨貌看过了之后,我们最想了解的、最想知道的是这几百口人处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是如何与自然抗争,是如何适应而不外迁或灭亡的?

有人说是靠救济吧,有人说是偷挖土里的野生药材去卖吧或是悄悄砍树换米换钱吧。山里人告诉我们,几乎没有一句是猜对的。救济是得了一点,但只是怀水车薪。偷挖药材、砍伐树木的事,他们从来不干。山里人循规蹈矩,遵守民约,心眼最正。虽穷,可穷得有骨气,穷得身心健康。他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老乡的指引下,我们沿着崎岖的小径,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来到寨子背后的山岗,一眼望去,无垠、苍茫的竹林浩如烟海,据说有10里长、3里宽,俗称“十里竹海”。再回头看看瑶寨里的人家,成年男女手里都在不停地编织着什么,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凉席、鸟笼、提篮等生活、消闲用具,待到赶场天,全寨人肩担背驼地送往山外,一直卖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和南亚国家。


    然后,据茂兰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介绍,这些被用作编织器物的泡竹不是越砍越少,而是越砍越多。是天然的、受到砍伐刺激后速生的吗?不是。是瑶族同胞“每砍一棵要栽植两棵”的寨规民约,传统习俗造成的。这片一望无际的竹海就是“大屁股瑶”们祖祖辈辈,按照1:2的比例,砍了栽,栽了砍,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大而遗留下来的。


    可见“大屁股瑶”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的这种生存观念和自觉自愿,才使2万多公顷的无边无垠的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得以侥幸存活,成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大屁股瑶”生活环境好得多的地方、先进得多的地方、发达得多的地方,有时为了保护那么一点东西,戒备森严、泛五申还是时有违规违纪的,有的甚至顶风作案,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我们应该提倡学习“大屁股瑶”的心态,不投机取巧,不巧取豪夺,不属于自己的不占,属于自己的尽力让它发扬光大。一切靠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只和自己比,不和他人比,自己的今天活得比自己的昨天安逸就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自寻烦恼。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吃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大款,在心灵上不一定就比酸汤为菜、杂谷为饭的山里人快乐、恬适。人的荣华富贵,一般只可遇而不可求,该是你的甩不掉,不该是你的求不来。面对得失,面对际遇,头脑要清醒,要承认现实,积极应对,去掉包袱,保持心灵的平衡,别为难自己。(贵州省荔波县委宣传部)



图2:荔波瑶族妇女在嬉戏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