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十九届西博会(第三届休博会)在杭州举办。作为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盛会,杭州西湖博览会首次举办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从大会展出内容及影响力来看,当年的西博会堪比世博会,是国际性庆典。如今近百年已过去,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让世界呈现了全新的面貌。本文以世界上几大有影响力的博览会为缩影,带大家回顾不同年代的科技成果,感受历史的变迁。
美国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1893年5月,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开幕了。上万盏交流电电灯照亮了整个会场,这也是第一个完全采用人工照明的世博会。在此之前,为直流电“代言”的爱迪生通过多种手段抹黑交流电,并与特斯拉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电流之战”,而后者凭借此次大会向美国民众展示了交流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大会在当年创造了一系列“流行新宠”——摩天轮、柯达胶卷、琥珀爆米花和箭牌口香糖等。
相比于当时已经兴起消费主义浪潮的美国,大洋彼岸的中国还处于相对闭塞的晚清时期。回首那个年代的中国,我们很难找到现代信息化科技产品的雏形,甚至是萌芽。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
亲临大会现场的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评价大会:“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此届大会的一大亮点就在电器馆——参观者可用无线电与美国其他城市的朋友打电话。当时爱迪生对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电话进行了改造,延长了通话距离,震惊了参会的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没几次机会翻山跨海去见朋友,能打跨城电话就很开心了。
几十年过去,互联网从诞生,到以指数趋势增长发展至今,将一块块手掌大小的电子屏幕变成任意门,让我们拥有无数个打开世界的窗口,跨国面对面对话早已不再新鲜。4G网络更是将万物互联,让“智慧”赋予了传统行业、万千事物无限可能。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二战期间近20年没有举办世博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布鲁塞尔举办了战后的第一次世博会。大会的标志性建筑是象征着和平的原子塔,由代表原子的圆球与钢管构成了一个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α铁晶体结构。
此次大会同样展示了代表前沿科技的成果:航天科技水平走在领先地位的苏联于馆内展出大会“爆款”——1957年10月上天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三年后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遨游太空第一人;美国馆则展示了与原子塔相呼应的核电设备。
回顾20世纪中叶,战争破译情报的需要,催生了早期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也在50年代提出了重要理论,为今日大量AI产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日常,提供了学术基础。
日本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
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于2005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而这也是一次具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集体亮相。与人类用多种语言对话的机器人、会演奏多种乐器的机器人乐队、在馆内安全巡逻的机器人、负责会场清扫的机器人等等预示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此外,大会上也展示了无人驾驶永不相撞的智能交通系统IMTS,以及丰田单人乘坐永不相撞的未来车i-unit。
即便在无人驾驶技术仍存在极大发展空间的今天,回看十年之前世博会展出的产品和技术,仍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十九届西博会(第三届休博会)
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2日,第十九届西博会(第三届休博会)在杭举办。本届西博会与休博会以“放大G20效应,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和“休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两会合一”,共计24天,重点举办33个项目。大会积极探讨当下热点话题,包括休闲与美丽生活,如何持续发挥G20后续效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
会上更是随处可见科技前沿成果,除了面向游客的VR骑车设备、刷脸签到系统等有趣的项目,大会本身也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
为了实时了解场馆内游客情况,本次西博会与旅游大数据管理平台“个旅”合作,馆内的实时游客数,性别、年龄段、来源地等多维度用户画像数据,以及客流分布热力图等均可通过个旅可视化数据大屏呈现。
“个旅”自上线以来,便持续为国内大型博览会、旅游景区及城市管理提供可视化大屏和实时游客大数据分析服务。2015年个旅热力图首次亮相西博会,现场通过可视化智能大屏实时展现客流分布情况,能有效监测拥挤程度并及时预警,为会展的现场管控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个旅提供的参展游客属性及特征数据,能够为展会后续总结工作提供参考,也为下一次举办展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沿着百年经典展会的脉络,我们看到科技一步步发展至今日,重塑了各行各业的形态,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丢掉教科书,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历了哪些科技带来的改变?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