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年的一天,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进入乐业县境内,
继续他人生中的探幽寻秘之旅。
人们都习惯性地称他是中国最早的旅行家。
其实,应该称他“地理学家”。
他游历名山大川,只是为了考察中国地理。
在没有任何赞助和安保的情况下,
他独自一人,自费巡游考察。
这一年行至南盘江右岸的乐业,
又一路向北,考察了与北盘江汇合的红水河。
这是一件比探险还冒险的事情。
他要接受很严峻的人身考验,
比如口粮不足、交通住宿不便、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他常常经历挨饿受冻、风餐露宿的苦楚,
甚至几次面临生命危险。
依靠强大的意志力,
他跋山涉水,历经重重险阻,
最终发现了西南地区特有的石灰岩地貌,
并且加班熬夜写了日记《盘江考》。
日记里详细分析了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态和形成过程。
他的调研报告属当时世界先驱。
这些先驱之作最后都收录在一本历史名著中,
这部作品叫《徐霞客游记》。
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为了考察西南喀斯特岩溶地质,
徐霞客在云贵广西一带亲身探查270多个洞穴,
为地理学研究史创下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步履留痕乐业县,
却与6000多万年前的地质岩溶神话擦肩而过。
当时,他与它仅有咫尺之遥。
它的确无愧神话。
形如漏斗,远望就像个巨大的火山口。
四周悬崖峭壁如刀削一般,险峻异常,
无形中强大的气场,隐隐让人胆寒。
设想一下,
地质学家徐霞客在一个傍晚登上顶峰,
远眺这壮观的奇景……
肯定是惊呆了!
更何况,这底下隐藏的竟是超乎想象的奇观异景。
源自远方的传说,
蕴藏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中,
仿佛还带着那个时空的味道。
流水穿越万年,
日复一日向大地倾诉,
岁月的多情与无痕。
它的秘密藏在内心,
留存千万年,也许只为等待一个有缘之人。
然而,最终却不是凡人所能参透的。
显然,一生痴迷地理、探险的奇人徐霞客,
没能提前几百年见证这一传奇。
这处秘境就这样在乐业境内又沉默了近500年。
到了现代,终于被广西地质学家发现,得以面世。
此时,它已经修炼成世界级“地质博物馆”。
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大石围天坑。
自它面世以来,关于它的话题轶事从未消停。
此后,大石围天坑底部的秘密也一点一点被发掘。
坑底巨蟒爬行过的痕迹,
地下原始森林与中国领土面积不可思议的巧合,
以及变幻莫测的天气等,
现代科学也难以明确解释。
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内中灌木丛生,
有多少延续了上万年的物种在里面存活,
至今还是神秘莫测。
天坑底部有两条地下暗河,
水流湍急,终年呈碧蓝色,冷冽异常。
但最让人称奇的是,
两条河一热一冷,却不知起源。
这座神秘的天坑之中,其实最震撼的还不是这些。
一座深藏在山崖峭壁中的洞穴,
被发现有宋代炼硝的遗迹。
但却是只见神洞,不见秘道。
至于当时的人是怎样进入、物品怎样输出,
更是不解之谜。
显然以明朝的户外设备水平,徐霞客是发现不了的。
于是,这个秘密洞穴,比天坑隐蔽更久。
最终,被乐业县身手敏捷的飞猫探险队发现。
而对于西南喀斯特岩溶地质的研究,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或许也足已替代那270多个岩溶洞穴。
因为它包罗万象的代表性,
和世上绝无仅有的地位。
所以此刻,我很想难过地问句:
“徐老师,你来都来了,为什么就不在乐业多走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