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1年成立、2011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企业,迪威迅早期以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及专网视频通讯解决方案为核心,深耕视频会议系统、安防工程等领域,还曾参与制定广电总局相关技术标准。但2019年后,智慧城市项目资金占用大、回款周期长的弊端凸显,公司业绩持续低迷,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亏损,陷入发展困境——2023年4月因财务问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迪威迅";2024年4月又因净资产为负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变更为"*ST迪威",直至2025年4月净资产转正才成功"摘星",仍保留"ST"标识 。
绝境中,迪威迅启动战略重塑:收缩高资金需求、慢周转的智慧城市项目业务,全面转向行业解决方案、软件开发、IDC服务、数据传输及算力等轻资产、快周转领域。这一调整迅速见效,2025年半年度报告呈现出鲜明的触底回升态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仍为-317.5万元,但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87.55% 。
业绩改善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算力业务的爆发。上半年,算力业务贡献营收约1.8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72%,成为绝对营收支柱。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早年间的前瞻布局:早在2014年便开始联合鄂尔多斯地方国企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并打造连通内蒙多地至北京的数据通道 ;2018年参建的鄂尔多斯市云计算产业园区4号数据中心,总投资约2.45亿元,可容纳3006个机柜、约6万台服务器;2019年鄂尔多斯到北京的光缆通道建成,构建起"东数西算"基础架构,将西部低成本算力与东部需求市场精准对接 。
当前,迪威迅已搭建起成熟的算力租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的一体化服务,核心能力凸显:
* 硬件资源:可提供GPU服务器集群(支持千卡/万卡规模)、并行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及高速IB网络,满足大规模并行训练需求。
* 软件生态:集成主流训练框架,支持容器推理和镜像仓库,实现从模型训练到部署的全流程覆盖。
* 调度优化:采用智能运维系统,实现算力资源动态分配,调度延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兼顾成本敏感与延迟敏感需求 。
更关键的是,公司沿"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力(AI能力)"路径深化布局,通过AI数据中台系统V1.0等研发提升解决方案附加值,形成了"技术积淀+轻资产运营"的独特优势,区别于纯硬件厂商 。目前,其算力租赁订单已覆盖交通、工业、教育等行业,已提供的算力服务超720P,在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
成本管控与资产优化同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精简组织架构实现管理费降低42.14%,销售费用减少22%,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不过,历史遗留的应收账款问题仍待解决,截至上半年末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38.29%。对此,公司已调整客户结构,优先选择支付能力强的市场化客户,并从"垫资总包商"转型为"专业分工者",严控新增账款风险 。
展望下半年,迪威迅明确两大发展主线:一是深化算力领域生态合作,目前正与多个"东数西算"节点地区洽谈合作,贵阳和哈密的算力机房也在筹划建设中;二是推动历史应收账款化解,若叠加国家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利好,这一包袱有望逐步减轻。业务层面将聚焦金融、电力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通过"行业生态建设"弥补资源短板,其中孙公司深圳新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半年已实现净利润487万元,未来有望与算力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
尽管流动资金紧缺仍是主要挑战,但公司通过"资源聚焦核心环节"和"合作分担风险"策略,已实现"小投入撬动业务发展"的初步目标。随着算力布局的持续深化与历史问题的逐步化解,ST迪威迅有望彻底走出经营低谷,打开长期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