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问题频发:特殊职业更易出现应激障碍
《2025国民情绪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近五年因抑郁问题而前往医院就诊人数上升22%,因焦虑问题就诊人数上升18%,约有16.8%的受访者认为过去六个月内曾受情绪问题困扰,而飞行员这一特殊群体,承受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更具典型特征。
飞行员作为旅客生命安全的直接负责人,需要面对的压力挑战远超一般职业。既有来自工作期许、家庭担当的社会性压力;又有来自机械故障、恶劣天气等直接威胁飞行安全的生产性压力。医学研究揭示,长期应激会导致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的连接异常,引发决策障碍与情绪失控。这种生理机制在飞行员群体中表现为空间定向障碍等适应性障碍,飞行员在座舱压力超过6500英尺时,操作失误率提高,决策用时延长。在普通职场人中则演变为“情绪问题”。
国家卫健委:情绪健康和精神卫生需要加强关注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社会心理疏导,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破局之道:构建情绪健康立体化格局
情绪问题作为健康问题的分支,应早关注早治疗。今天,仍有大量群体将情绪问题视为“软弱表现”,在抑郁量表评分超标的临界点上选择沉默。这种认知断层与医学进步形成醒目对比。《中成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应用指南》指出:依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以昆中药舒肝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能有效治疗肝气郁结引发的抑郁症状,具有散郁除烦、调节情绪的功效。
除就诊用药等医疗手段外,面对情绪压力衍生出的极端事件,还需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责、行业协同、个人主动的立体化格局。政府层面应加快情绪健康方面的立法进程,明确情绪安全责任边界,试点将情绪诊疗费用纳入企业社保补贴范畴;企业则可效仿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心理急救室”,对发现存有情绪问题的员工进行及时疏导,在72小时内完成危机干预。
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社会在情绪健康认知上的集体失明。从公众情绪健康意识的擢升到政策立法的制度保障,这场认知革命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让情绪健康从“隐性需求”变为“显性权利”,让每个在云端奋斗的灵魂,都能找到守护心灵的科学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