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空管分局保障黄花机场新程序顺利启用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通讯员杨玉龙报道:北京时间7月13日零点,湖南空管分局进近管制大厅一改往日守夜时段的宁静,管制运行部与技术保障部的相关人员共济一堂,共同保障黄花机场新程序的“首秀”。随着时针指向零点,自动化系统顺利切换,管制员将雷达视频图进行同步更新,标志着黄花机场进离港程序正式迈入“双三边”时代。
在新程序投入使用前,黄花机场向北主用模式的离场程序和向南主用模式的进场程序是没有西航线的,这就导致长沙进近管制区域内本场西侧机动空域的使用效率偏低,即使使用也需要管制员主动进行雷达引导,占用了管制员大量调配精力。而新程序的正式使用意味着落地黄花机场的东、西两侧航空器,将由以往的“交叉汇聚”变成“双管齐下”,而离港的航空器也从原来的“统一右转”变成了“两翼齐飞”,极大的提升了进离港效率,减少了汇聚、冲突的风险。本次程序调整,从前期设计,到数据修改,再到人员培训后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紧却任务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级领导靠前指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一线人员吃苦耐劳,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核对,湖南空管人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上下齐心,以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打赢了黄花机场程序优化的关键一战。
一丝不苟,勇闯三关,打赢程序设计“攻坚仗”
2023年初,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黄花机场的日航班量逐步提升,现有的飞行程序已经难以满足大流量情况下的空中交通指挥,急需得到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主动联系程序设计部门,多方协同商讨,耗时数月,终于设计出了现行的程序版本,而这,仅仅是攻坚克难的开始。
面对新的程序,湖南空管人有三个“新”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即“新”的数据变化,“新”的工作协议,“新”的危险源。各运行部门的相关人员先是加班加点、一丝不苟,在第一时间对主、备自动化参数及地图、FIPS参数、气象雷达、管制气象融合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同步。与此同时,进近管制室与塔台管制室结合运行现状主动商定,签署了适用新程序的管制运行协议。针对新程序带来的新风险,由各级领导牵头,各部门召开了多场安全评估会,为新的危险源商讨管控措施。大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得新程序启用带来的技术、运行方面的难题得以攻克。
两项培训,精益求精,打赢人员资质“主动仗”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要想新程序能够安全高效的实施,一线管制员的培训工作是重中之重。管制运行部相关科室主动制定紧密的培训计划,充分结合理论培训和模拟机训练,确保每位一线管制员都能对新程序熟练掌握、运用,为最后的冲锋做足准备。
管制运行部相关科室先是针对新程序,为管制员进行总体宣贯,帮助管制员熟悉定位点、程序的变化,随后结合现行程序分析利弊,帮助管制员更好的建立情景意识,最后鼓励大家主动思考,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新程序下的调配预案和调配思路。于此同时,模拟机培训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与程序变动影响最为密切的进近管制室倡导管制员在模拟机中主动运用新程序的西航线,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人员能力的同时也为新程序的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位一体,多方考虑,打赢程序运行“决胜仗”
经过多方努力,黄花机场新的NAIP资料定于7月13日零点生效,而要想保证新老程序顺利过渡,除了需要管制运行部与技术保障部门紧密配合外,更需要管辖内的飞行员积极合作,三位一体,同心协力,是打赢程序运行“决胜战”的必要前提。针对新程序实施的最后一仗,管制运行部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黄花机场新程序启用过渡阶段保障方案”并制作了相应的检查单,用来应对资料生效初期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组织技术骨干对南航湖南分公司、成都航空等驻场航司飞行员进行了新程序宣贯。消除空地之间歧义,建立共同的情景意识。
自动化系统不能按时切换怎么办?航空器没有及时更新数据库怎么办?新的盲降高度机组无法执行怎么办?等等,所有可能影响新老程序切换的问题均被考虑在内。最终,在分局各部门以及各航司的陆空协作下,黄花机场新程序顺利实施。
黄花机场新程序的实施是湖南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是湖南空管迎战暑运、面向未来的重要一环,对湖南民航事业具有深远意义。湖南空管将继续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做好新程序运行的后续工作,全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