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百尺莲开,突兀碧空——千年屹立不倒的应县木塔

http://www.cnair.com 2022-09-29 09:16:13 来源:航空旅游网

  中国航空旅游网讯www.cnair.com  陈鲁宁 /

  据说,山西有一件宝贝,梁思成连照片都来不及看到,仅听了一句民谣的咏诵,就急急把它奉为神了。

  它,就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奇塔之一——应县木塔。

  众所周知,另一座在巴黎,埃菲尔铁塔,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号称“首都的瞭望台”。第三座就,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一座独立式钟楼,因伽利略在面做了自由落体实验,而闻名于世。

  应县木塔,在中国山西,是吉尼斯世界认定的、世界仅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全塔,上下通体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仰仗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搭建,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木塔,堪称一座 “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

  木塔雄姿

  秋高气爽之际,从大同出发,驱车去拜谒这座梁思成心中的“中国第一国宝”。一路顺畅,不到两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

  行前做攻略时,才知道这座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充满了传奇。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最早,从一位日本考古学家处获知,晋北有这样一座神秘的木塔。自此,梁思成心里像着了魔一般惦记着它。

  一九三三年年九月的一天,当梁思成费尽周折终于收到了来自应县的唯一一个照相馆寄来的木塔照片后,他就立即动身,彻夜奔波,来到应县,拜会木塔。

  第一次见到这座面对六十多米高耸入云的木塔时,他不禁感叹万分。随即,他就和同事们不顾危险,徒手攀握铁链,爬上六十多米的高处,完成了人工测绘。

  事毕,他万分激动地给妻子林徽因写了一封信说,“我看到了木塔。可惜你没能在我身边和我共享此眼福。这塔真是人世间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当旅人来到古塔脚下,抬头仰望木塔,时光刹那间早已凝固,让我的眼瞳久久不能从一片迷摄中离开。因为当你站在塔底向上看,一丛一丛的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在天际绽放,很难不令人激动。这不就是佛陀所说的“百尺莲开”吗?

  足足有二十几层楼高的木塔,历经千年的风霜洗刷,岁月虽然抹去了它少许辉煌的昔日色彩,砖木显露出斑驳苍伤,但它那雄伟恢弘的身姿,仍旧未减分毫,着实令人震撼不已!

  木塔高耸

  史书记载,应县木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延绵了一百三十多年才最终增修建成。建此木塔,为了彰显家威,以作家庙,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木塔,建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抵近观察,应县木塔,其实还借鉴采用了古印度塔庙形式,在塔的四周建造了环绕回廊,形成独立的院落。

  塔基,伫立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5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身第一层立面构架,翘曲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从外观看去,全塔仅有六层屋檐。其实,各层间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寓意九五至尊之象征。

  木塔藏有暗层

  塔自底层起,塔身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二十四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宝塔之所以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奇迹的奥秘全在于,整个木塔结构是用榫卯、斗拱支撑起来,没有用一颗钉子连接,足足耗用了三千吨木制构件,互相契合,构成塔身。专家们计算下来,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不少于三千立方,约两千六百多吨重。

  远远看去,即便你不懂任何榫卯知识,依旧会被塔身精妙的结构震撼到,感受到中国古代审美独有的那一股强大的的震撼冲击!

  走近去看,木塔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供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木塔基座上的斑驳彩绘

  释迦牟尼塑像,供奉在底层中央,高十一米,端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面目端庄,神态怡然。色彩绚丽的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八大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

  佛祖头顶部上,雕凿着精美华丽的藻井。六幅精美如来佛像壁画,绘制在一周墙壁上。门洞两侧墙壁间,还绘有色泽鲜艳的金刚、天王、弟子等,人物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二层坛座呈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则为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上,塑有佛祖、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有毗卢舍那如来佛和大菩萨。微查细看,各层佛像雕塑,个个精细传神,情态不一,充满千年前的古风古韵。

  木塔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轻掠,叮叮咚咚,十分悦耳。

  建筑专家们说,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造就整个木塔,浑然一身,稳重庄严,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达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最高水平,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一个座标。

  犬牙交错的斗拱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历代名人但凡登临,就为它挂匾题联,留下寓意深刻,笔力遒劲,弥足珍贵,着实为木塔增色不少。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挥笔“天下奇观”赞美木塔。计算下来,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额、题联共五十四块,堪称中国木塔之最。

  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塔身题写:“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十分豪迈地描绘出古代的边关景境。

  此外,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银廓里。经考证确认,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印证了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那一对佛牙。

  木塔一层的巨大佛像

  近年重修木塔时,在第四层佛像腹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千年以来,应县木塔经历四十余次地震,两百多次枪击炮轰,无数次电闪雷击。其他类似的木塔或毁于天灾、或失于人祸,唯有应县木塔,强震不倒、炮击不毁、雷击不焚,依旧屹立不倒,它为何能如此坚固呐?

  木塔入口

  这主要因为这座木塔,建筑结构甚为奥妙,采用的是独特的斗拱结构。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木塔,正是仰仗着塔身上下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卯榫结合,刚柔相济,靠斗拱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

  梁、拱之连结

  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加上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如此,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

  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些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此外,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应县人也早已将这些雀儿,视为佛界神鸟,祈祷它们保佑木塔,永久长存!

  古塔的存在,不只是让这座古建筑,久存于世,还为我们留下了穿越时空的中国斗拱之美,缔造出巧夺神功、举世唯一的一座斗拱建筑博物馆。

  木塔剪影

  但缔造这圣洁夏莲之上雄伟挺拔木塔的先人们,又是谁呢?

  梁思成曾深情地告诉我们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正是这一双双无名之手,沉默无语的真英雄们,把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累积下来,把理性、智慧与美,默默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众所周知,历史上数不清的木制建筑,阿房宫,芙蓉园,明故宫,圆明园,不是毁于战乱,就是毁损于外敌入侵,悄无声息地告别了我们,寂寂湮灭在历史长河的余烬里……

  幸运的是,应县木塔活了下来,全因为那些无名氏工匠们。千年前,他们选择了斗拱,这种普通而实用的设计,通过各种普通木构件互相咬合而形成建筑斗拱,既没有繁复的雕花,也没有色彩的勾画,朴素无华,却蕴涵着夏莲之美,层层瓣瓣,朵朵不一,只有仰仗层层叠叠的斗拱,才能让释迦塔高昂耸立,直插云天。

  或许在建筑伊始,搭勾起第一幅斗拱时,没有谁会想到,作为日常生活里建造房屋的斗拱,居然会终身陪伴如同艺术圣殿般的木塔永久长存。

  应县木塔,千年前深深植入晋北大地,其珍贵不仅在于它建筑之美,还在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所经历的一切磨难。现在我们才有幸可以见到它,直面它,深邃地去感受它周身上下所承载的千年文化的神奇积淀。

  要知道一座,一座建筑在自然浸染的历程中,“它的皮壳会氧化,它的色彩会剥落,它的棱角会变得圆熟,它的触感会变得温润……它会有另外一种‘面貌’呈现出来”。

  这种面貌是经历了风霜雨露洗刷,经历了沧海桑田变迁,才缓慢形成其平凡而美好的品格。这样的美,注定带着一些艰难,而越艰难,就越令人难忘。

  或许,这正是古塔最令人难以忘怀、感慨之处。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牌楼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