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讯 (通讯员:何晶 姬新民)随着当前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量与日俱增,而鸟击航空器的威胁始终是世界民航界内的主要难题,开展鸟击防治工作是有效降低风险的途径。为了助力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安全运行和发展,飞行区管理部率先尝试整合行业和社会优势资源,与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建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生态环境调研实验基地”,着力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鸟击防治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智能化。
进社区宣传
进校园宣传
生态调研
实习生开展实验
今年,飞行区管理部与新疆农业大学草环学院建立生态调研实验基地,重点开展两方面建设内容:一是建立鸟击羽毛残留物鉴定平台。整合形态学及光学两大鉴定工具,建立鸟种羽毛标本数据库、鸟种羽毛电子信息数据库和威胁性鸟类样本库三大鸟类信息数据库,形成专业、高效、的机场鸟击残留物鉴定体系;二是建立植物单一化体系,设置乌鲁木齐植物样方实验区,调研并种植适合本场的植物,减少植物多样性,最终减少飞行区内植食性鸟种种类、数量,从而有效降低飞行区内鸟种基数,以减少鸟击航空器事件概率。开展飞行区内、外生态调研及各项治理工作,鸟击防治工作卓见成效。
针对重点季节、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鸟类频繁活动情况,组织人员分析历年鸟类习性和特点,总结鸟类栖息环境,根据本场气候、气温变化,依据数据统计编制《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季度鸟情预测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对季度鸟情预测分析及防治措施,起到鸟情预警作用,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往年鸟情、虫情、草情、兽情调研情况,编制《2019年乌鲁木齐机场生态调研及治理方案》,系统梳理生态调研方式和治理工作,增加调研频次,建立“日调、夜调、周调、月调、专项调”工作模式,形成详细的调研分析成果,指导实践,深入开展生态治理工作。
研究创新“一鸟、一虫、一兽”专项治理方法,主要采取配比食物源,由引诱剂及谷物构成,新配置的试剂包括鸟类13种、昆虫8种、鼠类3种,在飞行区内设置8个区域撒布试剂,经效果验证得出鸟类治理效果达69%,昆虫治理效果达83%,鼠类治理效果达63%。
通过考察和调研,选取适合切断鸟类食物链的植物,从第一链条进行治理和验证,试验种植早熟禾、高羊茅等植物,实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目前,未发现常见鸟种在试验区域活动,后续将以一年为周期持续调研生长情况及各生物间的联系,最终判定植物是否能够在飞行区内普及试种。
从物防措施入手,改变驱鸟风动装置传统工作方式,内部设置照明装置,在夜间起到驱赶中、小型鸟类的效果,并与多种驱鸟设备集束强声驱鸟器、声学驱鸟器、太阳能声学驱鸟器、电子礼花弹等辅助措施兼用,合理分配、分散布设飞行区内,提高驱鸟效果;改良仿生假人外衣颜色,由单一颜色变为多种颜色混搭,例如:迷彩色、小丑色,打破鸟类的适应性,使鸟类更为敏感、恐惧,从而更好的驱赶鸟类。通过效果观察发现仿生假人对麻雀、凤头百灵等小型鸟类效果显著。
外场调研及治理
夜间驱鸟剂撒布
建立鸟种羽毛信息库,收集飞行区内挂网及捕获的鸟种羽毛,一方面制作鸟种羽毛标本,可供日常专业培训及鉴定使用,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显微镜将不同鸟种不同部位羽毛的细微结构镜像进行留存,逐渐建立鸟种羽毛信息库,结合本场活动鸟类,已经初步建立羽毛信息库涵盖16个鸟种,主要分为7目13科,经过实际工作验证,已将提取的鸟击残留物羽毛实施鉴定工作,通过比对判定撞击的鸟类是否属于本场活动鸟类。
信鸽是乌鲁木齐机场长期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鸟类之一,为有效遏制信鸽穿越机场现象,组织信鸽协会召开专题研讨会,防微杜渐,调整信鸽竞翔飞行路线;通过采取交流座谈、培训宣传、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飞行区为基点半径6公里范围内的信鸽排查工作,以“进校园”、“进社区”、联合“97.4电台”等多样化形式开展信鸽专题宣传活动。依托便民警务站、社区等政府单位广泛拓展,提高广大居民对鸟击航空器不安全事件的敏感度;开展信鸽专项清理工作,机场辖区内4家信鸽养殖户均已完成清理,并认识到信鸽对航空安全的危害,均承诺不再从事此项饲养行为,后期,将会持续向外围逐步开展清理活动,减少信鸽在机场周边活动情况,目前穿越乌鲁木齐机场的信鸽数量已极具减少。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强化科技运用,以生态调研为指导、以生态治理为支撑、以专业研究为方向,借助“三基”标准化建设平台夯实业务基础,增强生态调研团队力量,全面开展“草-虫-鸟”生态调研及专业分析,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助推鸟击防治工作走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