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苏尼特右旗—春节草原行

http://www.cnair.com 2018-03-01 08:03:30 来源:航空旅游网

  与牧民一起过大年 体验牧区小康生活

  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情人节),天蓝碧空、风和日丽。记者跟随CCTV央视老故事频道《记忆中国》栏目组、香港卫视《过年》纪录片摄制组,一早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发,驱车经武川县、四子王旗,午后时分到了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赛罕塔拉镇。

  在镇里我们一行人稍作歇息,导航问路,准备分头下牧区寻找采访拍摄对象,正巧路遇蒙古族姑娘格根去草原牧区回家过年,与她一番交流商量后,我们决定让她引导,直奔她的家乡---阿其图乌拉苏木(蒙语:旗是县、苏木是乡、嘎查是村的意思)。

  从苏尼特右旗通往草原牧区公路上的停车休息区和卫生间

  格根,90后,文静漂亮,内蒙古大学新闻学系本科毕业,现在旗里的一个机关单位实习工作,父母都是牧民。她蒙、汉语兼通,得知我们从北京的来意和采访拍摄目的后,她非常高兴,一路上主动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从习主席给旗乌兰牧骑的回信,到草原牧区这几年牧民生活的发展变化,从自己小时候看着妈妈辛劳背水身影,聊到今年牧户家里都通了网络,记者一行人的采访兴趣被她感染调动起来,我们庆幸遇到了她,与她开玩笑说,我们碰到了同行。

  日落之前我们到了格根的家—阿其图乌拉苏木(乡)布日度嘎查(村)。正在羊圈忙碌的格根的父母亲出来热情地迎接我们进家落座。

  牧户主人满都呼,57岁,身体健壮,家里四口人,妻子通拉嘎达来,长女就是我们已认识的格根,二女儿阿和查因为忙于春节期间去西安旅游区马术演出,没有回来过年。女主人端出自制的奶茶、果条、手把牛羊肉和蒙古族传统的奶食品招待我们。满都呼家养有牛马羊骆驼,放牧草场14000 亩,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今年盖了新房,结束了全家20多年住蒙古包的游牧生活。政府给他家补贴了50平米盖房费用,新房有120多平米,三室两厅、不锈钢双阳台、木门电视墙,沙发茶几、瓷砖地板,窗明几净,装修得非常典雅时尚,厨卫家电一应俱全,让我们恍惚生活在都市楼房里的感觉一样,而出门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满都呼一生钟爱牛马羊骆驼,尤其是马和骆驼。尽管这几年雨雪少,草场不旺,放养马和骆驼没有什么收入,妻子也埋怨他,让他处理掉,但是他还是割舍不下。深谈中,他和我们比较了城市与牧区的现实生活状况,城市里的人多嘈杂、空气混浊、交通拥堵等等他受不了,他还是喜欢牧区草原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是夏天和秋天。要说十年、二十年以前的城乡差别大,现在公路修到了牧区的家门口,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摩托车,放牧出行十分方便,生活上什么都不缺,话语里流露出他热爱家乡、守望草原的决心和信念。

  也许是遗传基因,大女儿格根也对我们说,她的愿望是考上公务员,不离开草原牧区,留在旗、苏木工作都行,离家近好照顾父母亲,亲身践行新牧区的建设发展。我们夸奖和鼓励了她的孝顺和追求,她还不好意思了。但她那种虚心好学、勤奋努力的蒙古族姑娘特有的性格,赢得我们的一致赞许。

  当晚留宿满都呼家,第二天腊月三十,晴天。一大早吃过早茶后,记者随他和妻子进圈看牲畜,开始忙碌添草喂料、饮水、打扫棚圈、接羔收拾家接犊,分栏分场放牧,都是力气活,夫妻俩天天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供养出一个中专生、一个大学生。懂事能干的格根在家不停地忙着打扫卫生、收拾家、洗涮做饭;夫妻俩人整整干了一天马不停蹄,当晚又召集来亲朋好友和邻居,共度除夕之夜。十几个人一起吃年夜饭—火锅涮羊肉,观看央视春晚节目,敬酒的欢歌笑语,回荡在草原的夜空。

  “新春新房过新年”牧民满都呼一家请记者拍下他们的新房和旧蒙古包作纪念

  在炮竹声和春晚零点的钟声中,我们被邀请到了邻居牧民牡丹大姐家住宿。

  牡丹,62岁。三个儿子,老大赛音吉雅、老二奥登吉雅、老三奥特根吉雅。这位当年在生产队里战天斗地、大干苦干的铁姑娘,终因常年风寒劳作,积劳成疾,如今腿脚病残多年,走路吃力费劲,但她性格开朗乐观,慈祥可敬。她家养有羊牛,去年政府补贴新盖了牲畜暖棚,住房已盖有多年,室内装修陈设依然如新。她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养育了三千多名上海孤儿,她与其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成长、放牧劳动生活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她对记者说,现在生活多好啊!我六十多岁了,赶上了好日子。现在牧民家家户户都有政府补贴的净水器、太阳能、风力发电机,通了电视、手机能上网,她不停地接听着亲朋好友手机微信语音视频的问候和祝福。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牡丹大姐和大儿子赛音吉雅就起床忙乎起来,生火做水熬奶茶,打扫收拾屋子,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蒙古袍,餐桌茶几上摆好各种自制的奶食品和手把肉。牡丹大姐拿出刚熬好的奶茶走出屋外,迎着初升的曙光,在空旷的草原上,用奶茶撒出,祭天祭地祭祖先,口诵祈福保佑,这是蒙古族人古老的传统习俗,这也是牡丹大姐每天一早必做的功课。日出东方,第一波拜年的客人就到了。这是一家五口,穿着红绿蓝鲜艳的蒙古袍,手捧蓝色哈达敬献,握手拜年、互致问候、敬酒祝福、喝奶茶、吃蒙古蒸饺、奶食品……一套典雅的民俗礼节。整整一天人流不断,有开轿车、皮卡来的,也有骑摩托车、骑马来的,牡丹大姐高兴的不亦乐乎,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

  牡丹大姐的丈夫前年因病去世,让她欣慰的是三个儿子都在家陪伴、守候着她,但让她发愁的是三个孩子都没有结婚成家,这也是她的心病。黄昏时分,牡丹大姐坐车、二儿子开摩托车急忙出去了,我们得知牡丹她们一家人是去找一只丢失的羊羔。天黑后牡丹大姐他们才失望地回来,没有找到。大姐说,母羊头胎没经验,刚产下小羊羔丢下自己跑回圈了,这样的事不多,以前也有过一两次。大儿子对我们说,很可惜,一只小羊羔值800元没了,也许被狐狸吃了。

  牡丹大姐和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观看内蒙古卫视蒙语频道的春晚节目

  大年初二一早,我们走访了布日都嘎查下一家牧户,浩毕斯哈拉图,53岁,个小但壮实的牧人汉子,能干的妻子朝鲁孟格日乐、聪明的独生子顺布尔。他家养有牛羊骆驼,有政府补贴的牲畜暖棚、水井水窖,与每家牧民一样有煤气灶、暖气炉,一家三口非常勤劳。他家去年夏天在羊圈旁试种了蔬菜,第一次收获了青椒、黄瓜、西红柿和大葱,分享给了亲朋好友,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浩毕斯哈拉图告诉记者,以前草原牧区缺少蔬菜,最多是土豆、萝卜、大白菜,如今在苏木(乡)什么蔬菜、水果都能买到,非常方便。

  浩毕斯哈拉图介绍说,我们蒙古族人对过大年特别重视,尤其是腊月二十三,家家牧户都杀羊宰牛,准备好了手把肉、奶食品;还有每年夏天的那达慕大会,蓝天白云,牧人和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草原,骑马射箭摔跤,喝酒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有了网络,组团的自驾的游客也多了。以前旅游的客人来到我们这里说,草原除了方便不方便,其它都很方便。现在你们记者看了吧,户户都有了厕所,家家都有洗漱间,但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下水不通畅,还需要改进。

  黄昏时分浩毕斯哈拉图一家三口正在忙着赶牛羊骆驼饮水进栏入圈

  大年初三上午,我们又走访了布日都嘎查另一家牧户,福柱尔,60岁,妻子娜仁其木格、大姑娘其力格尔已出嫁、二姑娘萨日盖在锡林浩特市工作、三姑娘伊如在家守业,幸福的五口之家。一辈子喜欢牛马羊骆驼的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去年买了新越野车;政府补贴盖了牲畜暖棚、修了水井水窖,安装了净水器、太阳能、风力发电机,家电一应俱全,不用交电费;国家给安装的村村通电视设备,看电视不用花钱,几十个台看不过来,全国各地的节目都能收到;放牧草场国家每年还给补贴,现在牧民的生活太好了。

  福柱尔自豪地回忆说,以前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八个,人口多生活困难。从1978年牧区承包责任制开始十年间,我们家放牧劳动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富裕不忘乡亲,感恩不忘初心,1988年我们家里拿出一万元钱,在草原上为牧民开了一次那达慕大会,四面八方的牧民齐聚草原,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引起轰动,开了牧户个人出资办那达慕的先河,至今在草原上被传为佳话,而现在就不足为奇了。

  朴质憨厚的福柱尔告诉我们,这片草原上的水质不好,政府补贴给每户安装了净水机,解决了几代人喝水难的大问题,结束了直接喝井水的历史。

  福柱尔跟我们谈起了气候、草原、植被的话题。他很担忧地说,以前我们这片草场水草肥美,牛肥羊壮,但是2006年后这十来年,下雨下雪少了,草场沙化一年比一年严重,放牧的成本越来越高。他自慰地说,也许大自然跟人一样,20年河东、20年河西吧。

  “我们草原牧民给全国人民拜年啦!”福柱尔一家人请记者拍下这张照片

  大年初四,我们两个摄制组一行人结束了采访拍摄工作,收获满满的。告别了草原,返程路遇一个男子搭顺风车。苏和,单身,43岁,也是阿其图乌拉苏木布日都嘎查牧民,住在旗里有房子,过年回乡拜年走亲访友。他蒙汉语双通,非常健谈,风趣幽默。上车熟悉后,他就跟我们记者开玩笑说,你们记者今年还问不问:你幸福吗?惹得一车人哄笑。他感慨地说,现在的春节,农村牧区叫过年,城市里的人叫放长假。我们一行人感同身受地又连连称是。苏和自我介绍,自己牧区的草场已出租,一个人在旗里各地揽活打工谋生,他会开车、盖房子、盖牲畜棚圈,什么土建、泥瓦工、水暖电气焊样样都行,人也非常聪明质朴。

  苏和问了我们的采访工作和去牧区的感受,欢歌笑语一路行。临下车话别时,还嘱咐我们说,你们回到北京,见到习主席,一定要向习主席问好啊!带上我们草原牧民的祝福啊!

  我们这里的牧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

  苏和嘱咐记者:你们回到北京,见到习主席,一定要向习主席问好啊!

  沿着茫茫无际、辽阔空旷的草原一路前行,车载音响的歌声,伴随着我们;

  千言万语述说不尽对草原的美与情,爱与恋!

  一首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民歌《如香飘》,真实地道出了今天草原牧人们的心声:

  在那辽阔的草原上,乳香飘啊飘……告诉远方的人们,牧人的生活多美好!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香港卫视 封君 张为公 杨嘉伟 纪涛 综合摄影报道)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